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浙江主要金、银、铅锌(含银)矿床及有关岩石140个样品铅同位素分析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将其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并讨论了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铅锌银系列(Ⅰ)主要分布在余姚—丽水断裂带东南侧镇海—温州拗陷带,围岩均为火山岩

  • 标签: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生代地热水成矿体系 浙江
  • 简介: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探讨块体基底属性重要手段,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两印支期岩体(香目德岩体和察汉诺岩体)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两岩体均属过铝质花岗岩,具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戎模式,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轻微不均一性,(^87Sr/^86Sr)t=0.70846~0.71289,∈Nd(t)=-5.54~-7.80,tDM-1.49~1.68Ga,两个岩体以高放射成因铅为特征,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326~18.644,(^207Pb/^204Pb),:15.560~15.693,(^208Pb/^204Pb),-38.172~38.549。岩雄地球化学特征与基底变质岩显示岩浆派生于中元古代基底岩石部分熔融。两岩体与西秦岭花岗岩类Nd-Pb同位素特征对比表明,柴达木和欧龙布鲁克地块基底性质与西秦岭一样,具扬子块体构造属性。

  • 标签: 柴达木 基底 同位素 构造属性
  • 简介:  地下水化学特征是影响和控制核素迁移重要水文地质因素,因为核素在迁移过程,与地下水、岩石之间不断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作用,如吸附、溶解、沉淀等.发生在核素、地下水、岩石间物理和化学反应,可以起到阻滞或减缓核素在地下迁移效果,也可能起到促进核素迁移作用.核素、地下水、岩石间相互作用方式及其对核素迁移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另一方面取决于地下水化学性质.因此,在高放废物场址选择和评价,必须研究地下水化学特征.……

  • 标签: 地下水 化学特征 形成 循环交替
  • 简介: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对土壤中一系列生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培养液进行K、Si、Fe、Al等元素分析,测定了菌株生长与代谢产物,结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钾矿物表生硅酸盐矿物分解细菌Bacillusglobis-porusQ12菌株与云母矿物(黑云母和白云母)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云母矿物对B.globisporusQ12菌株生长与代谢有不同影响;与白云母相比,黑云母更适合B.globisporusQ12菌株生长与酸性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等)合成;供试菌株能促进黑云母和白云母矿物K、Si、Fe、Al等元素释放。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与能谱分析发现,B.globisporusQ12菌株能在云母矿物表面定殖,加速云母矿物风化;菌体自身也能吸附培养液离子和矿物碎片而形成新矿物。

  • 标签: BACILLUS globisporus 云母 相互作用 有机酸 矿物风化
  • 简介: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第四纪火山活动自北往南贯穿兴蒙造山带和华北克拉通2个大地构造单元,可以分为北、、南三部分,展现规模不等火山群:北部诺敏河火山群和绰尔河—哈拉哈河火山群,中部阿巴嘎火山群和达里诺尔火山群,南部大同火山群和乌兰哈达火山群。这些火山群主要由单成因火山组成,少则几十座,多则200余座,如阿巴嘎火山群向北延入蒙古达里干加,构成亚洲东部面积最大新生代火山区。因此,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第四纪火山成为探讨大陆内部火山活动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重要场所,也是获取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东西两侧和兴蒙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2个大地构造单元岩石圈差异演化信息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这些火山分布、构造背景和成因机制。

  • 标签: 大兴安岭—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以西 第四纪火山活动 成因与构造意义
  • 简介:为厘定拉孜县彭措林石英闪长斑岩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对其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定年和锆石原位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斑岩结晶年龄为(171.8±2)Ma,代表侏罗世岩浆活动;锆石εHf(t)值为12.88~15.26,显示出新生地壳特点。在全岩地球化学组成上,石英闪长斑岩具有高SiO2(64.99%~67.51%)、K2O(1.84%~3.22%),低MgO(0.67%~0.93%)特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和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和重稀土元素。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岩石产于与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相关火山弧环境。此外,岩石具有相对高Sr、Ba含量、无Eu负异常,表明源区无斜长石明显残留;且较低Mg^#值,低Cr、Ni含量和较低εHf(t)值,均表明其主要形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

  • 标签: 拉萨地体南缘 闪长岩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 新特提斯洋
  • 简介:通过国内外花岗岩体412对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年龄(tAr)与锆石U-Pb年龄(tZr)之间差值ΔtZr-Ar(tZr-tAr)进行频数统计分析表明:ΔtZr-Ar呈对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276,峰度系数CKU=16.52);ΔtZr-Ar既呈正值又有负值,其众数值为0.70Ma,均值为1.15Ma。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与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年龄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0.996),回归系数接近l线性回归方程(tAr=1.00453×tZr-1.932)。这些统计特征表明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定年测定结果与锆石U-Pb定年测定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是一致,不存在花岗岩锆石U-Pb年龄〉角闪石40Ar-39Ar年龄〉黑云母40Ar-39Ar年龄规律。结合Dodson's矿物封闭温度计算公式存在问题剖析,本文得出结论,按Dodson's公式计算得出花岗岩矿物40Ar-39Ar封闭温度不能代表从花岗岩浆晶出造岩矿物40Ar-39Ar体系封闭温度。

  • 标签: 花岗岩体 角闪石-黑云母40Ar-39Ar年龄 花岗岩锆石U-PB年龄 封闭温度 Dodson's公式
  • 简介:巴尔哲晶洞碱性花岗岩位于吉林省扎鲁特旗乌兰哈达乡巴尔哲扎拉格北侧,岩体出露面积约0.35km~2。据地质勘探,该岩体Nb、Ta、YBe及Zr等都达到或超过了工业品位要求,为一大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吴林,1979)。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岩体面称约15km~2。曾对岩体进行过详细稀有稀土元素找矿勘探,但除了在岩体较高位置九里站附近发现少量稀有

  • 标签: 晶洞碱性花岗岩 成矿作用
  • 简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最早是Peppavd等人(1969)总结某些稀土离子液一液萃取体系分配比或分离因素变化时提出,即指将稀土元素按其性质相似变化分成四个元素一组四个小组:La-Ce-Pr-Nd;Pm-Sm-Eu-Gd;Gd-Tb-Dy-Ho;Er-Tm-Yb-(?)u,并可分为W型和M型。W型分布曲线在Dy和Yb处下凹,在Er处上凸。M型则相反,在Ce、Sm、Dy、和Yb处上凸,在Nd、Gd和

  • 标签: 辉锑矿 稀土元素 M型四分组效应
  • 简介:大火成岩省成因是国际地学界研究热点,涉及地球内部运行机制和过程、资源和生物环境效应等多个地学前沿研究领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不仅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大火成岩省,也是全球范围内研究程度最高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之一。前人基于沉积地层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系列证据提出了该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头熔融"成因模型。深部是否存在"地幔柱头熔融"假说所预示大规模岩浆作用"遗迹",有待地球物理探测进一步检验。地球物理方法是探测现代地幔柱常用手段。本项研究集成利�

  • 标签: 作用遗迹 古地幔 地幔柱
  • 简介:土壤碳氮比值(C/N)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指标,它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张家港市自1980~2004年土壤C/N值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总体上明显提高,土壤C/N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人为土区土壤C/N降低,其中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降低显著(p〈0.001),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北部雏形土区C/N亦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同时,C/N降低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有机质和有机氮分解矿化,土壤固定有机碳能力降低,并释放更多无机氮,氮素流失可能性增加,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今后农业生产中应注意提高土壤碳素投入和降低氮素投入,如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氮肥,以保持土壤碳氮平衡及土壤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时空演变 C/N 碳循环 氮循环 张家港市
  • 简介:  0前言  一般而言,矿石开采和选冶导致大量硫化物矿石及尾矿暴露于地表,改变了矿石原有的物理和化学状态,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经风化淋滤作用将产生大量酸性矿山废水,致使周围水体pH值降低,重金属和硫酸盐浓度严重超标,破坏矿区生态环境[1].  ……

  • 标签: 富镉锌矿 近中性淋滤 重金属污染 矿山环境
  • 简介:人们认识世界方法有两种:演绎法和归纳法。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论证方法,演绎推理主要形式是三段论法。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是从个别事实归纳出普遍性结论方法,是从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思维方式。大数据方法不同于上述方法,大数据本质是用海量数据代替少量样本,用混杂数据代替精确数据,用相关关系代替因果关系。由此引发宏观性和直接性是传统认识方法所难以完全替代。大数据方法是科学方法论一个划时代变革,是继演绎法和归纳法之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第3种工具。大数据研究结果具有真理性和预测性,是大数据研究热点和核心。

  • 标签: 大数据 方法 归纳法 演绎法 真理性 预测性
  • 简介:华南二叠系底部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成岩过程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趋势。这种成岩作用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动力学特征有一定指示意义。

  • 标签: 硅质岩 指示意义 二叠系 热水沉积 地球动力学 孤峰组
  • 简介: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学及大地构造学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地质学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岁月,年仅34岁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精神和科学遗产。

  • 标签: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 简介: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目前Ni和铂族元素(PGE)主要来源,然而,不同矿床Cu、Ni和PGE品位和比例却往往存在较大变化,但关键控制因素远未弄清.……

  • 标签: 熔离 硫化物 岩浆 火成岩 峨眉
  • 简介:本文利用粉煤灰和城市污泥配施对毛乌素沙漠南缘沙漠土进行了土壤改良实验,以玉米盆栽试验效果探讨了可行性,实现了国内外首次用固体废弃物配施改良沙漠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添加固体废弃物使土壤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有害元素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标准,C/N值符合土壤栽培要求;2)大大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使沙漠土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保水保肥性明显提高,pH明显降低,节约用水45%~48%;3)将本区沙漠土(松沙土)改造为沙壤土和轻壤土。实验对干旱缺水沙漠进行农作物种植、恢复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也使固体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

  • 标签: 粉煤灰 城市污泥 改良沙漠土 陕西省榆林市
  • 简介:华南热液矿床形成时代爆发性、空间分带性及其成矿元素对前寒武纪基底继承性表明,构成华南基底和含矿建造前寒武纪地层(主要为元古界)是华南陆内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燕山期花岗岩类是热液成矿作用主要成矿能量来源;华南热液成矿区域分布趋势、矿床形成过程和成矿岩体演化等,均表现出与构造热隆起动态有关成矿特征。多期花岗岩类侵入和迅速块断隆升造成地温梯度增高,基底含矿建造提供成矿物质,以及有利热液通道和扩容空间是造成构造隆起带或盆地“凹隆”成矿重要条件。燕山期花岗岩成岩成矿与大陆地壳多旋回熔融或再循环有密切成因关系;地震层析图像资料显示,华南中生代软流圈上涌是造成华南陆壳热隆起动力学因素。但其成因不同于地幔柱机制,具有被动上涌特征,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形成大型冷幔柱下沉和地幔过渡带崩溃有关。

  • 标签: 金属矿床 花岗岩 矿床成因 热隆起 华南
  • 简介: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与东北季风区五千多年来环境变迁@王志国¥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泥炭纤维素,碳同位素,气候变迁,吉林金川吉林金川泥炭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与东北季风区五千多年来环境变迁王志国(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 标签: 泥炭纤维素 碳同位素 气候变迁 吉林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