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道地药材通常是指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气候等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炮制讲究、疗效突出、质优量大、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1]。道地药材的理念根植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是古人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独特标准。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道地药材产生于历代医家的临床验证总结,它的形成与我国特有的生态地理环境、传统文化背景及古代中医药理论息息相关。因此,道地药材不仅仅具有基原特定、产地特定等等这些自然科学相关要素,还承载着传统文化及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历史,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特性。随着国家对道地药材的重视,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正在逐步应用到其研究中去,使道地药材科学内涵的阐明更加全面和系统。

  • 标签: 道地药材 形成要素 科学特性 人文内涵
  • 简介:利用静态吸附和解吸筛选出的最佳树脂对银杏总内酯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98~318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HPD-100对银杏总内酯吸附平衡数据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和等量吸附焓表明:HPD-100对银杏总内酯吸附是放热过程。对银杏总内酯在HPD-100上的自由能、吸附熵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

  • 标签: 银杏总内酯 大孔吸附树脂 吸附热力学 吸附动力学
  • 简介:文化和科学是具有相对性的。戴上文化的眼镜看科学,或用科学的方法看文化,能使我们改变洞察世界的眼光和方去,而一旦有了新的眼光和方法,我们就能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 标签: 中医药学 科学 文化 语言 世界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华苦荬菜的生境条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华苦荬莱自然分布区,测定土壤质地和pH值,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以砂质土壤为主,pH值在7.5-8.5之间。结论:中华苦荬菜自然分布区土壤贫瘠,以砂质土壤为主,偏碱性。

  • 标签: 中华苦荬菜 形态学特征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本文从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入手对临床X线检查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分析,进而阐述数字化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功能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 标签: X线 数字化 独特性 优越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血压的适宜时间。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5日~11月10日在心内科住院的42岁~53岁的高血压患者20人测压80例次(实施相同的降压方案),分别在6am(病人起床活动前)、8am、2pm(病人起床活动前)、4pm选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值,将6am与8am的血压值,2pm与4pm的血压值分别作对比分析。结果6am与8am收缩压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舒张压值差异无显著性,2pm与4pm收缩压、舒张压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上午测量血压应严格选择患者起床活动前,以便准确检测降压药物的效果;下午可根据患者需要及工作特点固定一时间即可,不需要严格要求。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血压 测量时间In patient with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suitable time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药物检测和质量控制也尤为重要。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估药物试验和试验结果可靠性的最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药物试验和试验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本文中,解释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含义,检测单位明确了质量控制的难点和优化方向,对药物进行了检测,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水平。并分析了其具体应用测试中的测量不确定度。

  • 标签: 药检 测量不确定度 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技术在乳腺病灶大小测量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乳腺病变患者,对其病灶大小先后作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量,对比二者的病灶大小测得结果。结果与病理结果差值在2mm以内的患者,常规超声下有14例(26.92%),CEUS下有32例(61.54%),可见的诊断准确性要明显优于常规超声,统计学有差异(P<0.05)。有1例(1.92%)肉芽肿型乳腺炎患者的测定结果较术前有所增大。结论对乳腺癌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即其测定结果与病理结果的误差非常小,且可以清晰反映肿瘤血运。

  • 标签: 乳腺病变大小 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 测定结果 常规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期颈椎病颈部肌肉的功能状况与理脊通脉手法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青少年期颈椎病诊断标准64例,另以35例健康青少年为正常组,进行平行对照。分别进行肌电图(EMG)检测。上述病例随机选择33例(治疗组),应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另外31例(对照组),应用牵引治疗2周后,每组治疗前后对比,组间比较临床疗效。结果:青少年期颈椎病肌电积分(IEMG)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2.9%,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生理检测研究提示青少年期颈椎病患者外源稳定装置(颈部肌肉)功能下降。理脊通脉手法可明显改善青少年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缓解肌痉挛,调整颈椎的外源稳定性,恢复正常的力学平衡的功能。

  • 标签: 青少年期颈椎病 肌电图 理脊通脉手法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预测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麻醉诱导后记录手术开始前的最低动脉压,低血压定义为麻醉诱导后动脉压低于60mmHg或动脉压基线水平降低25%以上,根据观察结果分为正常组和低压组。结果:血压正常组患者43例,低血压组患者37例,正常组心率频次、平均动脉压优于低血压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可较好预测麻醉诱导后的低血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超声测量 麻醉诱导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