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96例,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196例患者中55.1%为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20.4%为革兰阳性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24.5%为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14.3%混合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革兰阴性菌最敏感于亚胺培南,对氨卡西林耐药性最高;革兰阳性菌最敏感于万古霉素,对青霉素耐药性最高。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易出现混合或真菌感染。

  • 标签: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性别早发严重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一病房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285例早发严重冠脉三支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与114例冠脉正常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在高血压、肥胖、DM、TG、早发CHD家族史、LDL-C、HDL-C、WBC、BMI及CRP等方面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在高血压、吸烟史、DM、肥胖、早发CHD家族史、HDL-C、WBC、BMI、Fbg及CRP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不同性别对比,各因素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危险因素高于3个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结论不同性别早发严重冠状动脉三只病变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及聚集存在差异。

  • 标签: 性别差异 早发 三支病变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留观室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CAUT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留观室2014年4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48例发生CAUTI的患者共培养出细菌5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居首,占51.85%,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20.37%),肺炎克雷伯菌(12.96%),鲍曼不动杆菌(9.26%),屎肠球菌(5.56%)。大肠埃希菌对50%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大于55%,鲍曼不动杆菌出现广泛耐药。结论CAUTI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病原菌耐药性较高。

  • 标签: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CAUTI 急诊留观室 病原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抗生素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一2017年12月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不同感染部位细菌学标本进行回顾性资料收集,采用WHONET5.6进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4年内共检出病原菌株1480例,以呼吸道标本占绝大多数,其次为血液、尿液。所有病原体中革兰阳性菌株526例、革兰阴性菌株894例、真菌株60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35.54%、60.41%、4.05%。同时了解了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及流感嗜血杆菌的药敏情况。结论呼吸道感染是重症患儿最常见病因之一,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病原菌,常见分离病原菌易出现多重耐药现象,应了解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和其耐药性,选择合适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提高重症患儿临床治愈率。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曲靖市近6年来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成构情况,在献血人群中有针对性招募筛选合格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充足的血小板,保障临床急救需求。方法通过对2009~2014年参加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性别、年龄结构、职业状况、民族构成、文化程度、血型分布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年共有3009人次参加捐献单采血小板,累计捐献血小板4903个治疗量,捐献人次及捐献量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3.941,年龄以文化程度以初级中等教育、高中为主占(64.60%),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占(60.01%);临床使用单采血小板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从2009年的522.5个治疗量增加到2014年的1019个治疗量。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在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和血型方面均有显著性特征,若按现有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及血型占比情况计算将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所以制定招募策略时,应依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不同的宣传招募方案,以招募动员巩固稳定更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临床提充足的单采血小板。

  • 标签: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人群结构特征 招募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V2-compact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9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KB法加做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阿米卡星。结果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28.3%(26/92),其中有53.8%(14/26)分离自呼吸道标本,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为主76.9%(20/26)。其他科室有散在分布。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性最高73.1%(19/26)、69.2%(18/26)。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53.8%(14/26)、米诺环素57.7%(15/26)。其余结果均较低。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以重症医学科为主。药物敏感性试验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为敏感。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分布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评价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及腹部脂肪分布相关性。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法通过64排螺旋CT观察175例正常检查者(对照组)和25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患者(实验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大小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结果175例正常检查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47.68度±26.48度,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为(33.58±8.53)%。25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16.27度±5.39度,腹部脂肪百分率为(20.89±10.8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我们可以通过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看到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该夹角小于25度时易发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越大,该夹角的大小越大。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 腹部脂肪分布 64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住院儿童腹泻患者沙门菌和志贺菌感染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为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为814例腹泻住院患儿做沙门菌和志贺菌大便培养,采集患儿粪便作为检验标本,对标本行沙门菌和志贺菌血清血分型及药敏实验,分析检验及实验结果。结果814例患儿总计检出47株病原菌,病原菌的检出率为5.77%,检出的病原菌中包括39株志贺菌,占分离菌82.98%和8株沙门菌,占分离菌17.02%;39株志贺菌内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占92.31%,8株沙门菌内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占75.00%。药敏结果以福氏志贺菌为例耐药性较高的是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分别占91.67%、75.00%、77.78%;沙门菌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例耐药性较高的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四环素,都为83.33%。结论凉山州地区性原因志贺菌感染是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高比例大于沙门菌引起的儿童细菌性腹泻。因此临床中需做针对性的防治,以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

  • 标签: 沙门菌 志贺菌 儿童细菌性腹泻 病原菌微生物 血清分型 药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