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病理技术中应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方法和效果。方法在送检的病理组织中,均分为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和二甲苯两组对比,各组制片均600张,对比两组制片结果优良差。结果经过整体资料对比,两组试剂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两组试剂在医学上实施病理技术工作中的效果相近,操作中采用的试剂可根据实际状况使用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和二甲苯。

  • 标签: 新型环保生物组织透明剂 二甲苯 病理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在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报告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等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本组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不低于40岁者的发生率占77.94%;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中药注射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中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临床应加强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2012年共收集的102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AFR)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的ADR呈多样性,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特点,个体差异、临床用药不规范等因素均会引起不良反应。结论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必须加强对中药注射生产及使用的规范化管理,认真做好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ADR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补充铁对早产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60例医院收治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静脉补充铁。观察组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以及红细胞比积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补充铁在早产儿缺铁性贫血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纠正患儿的贫血情况,从而确保患儿的健康发育。

  • 标签: 静脉补充铁剂 早产儿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续骨油对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跌打损伤中疼痛、肿胀的患者分成续骨油治疗组(A组)和伤科灵喷雾治疗组(B组),每组各60例,然后观察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这两种骨科外用药物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肿胀都有效,但A组临床疗效较优于B组。结论续骨油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肿胀的疗效较好。

  • 标签: 续骨油 伤科灵喷雾剂 临床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硝唑治疗根尖周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作根管治疗的患牙,应用替硝唑棉捻消毒根管,再将替硝唑粉加根充糊调状导入根管作根管充填;以40例用甲硝唑粉剂加根充糊作根充的患牙为对照,经两年多时间连续观察,并检测根管消毒前后根管内厌氧菌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表明,替硝唑组和甲硝唑组对主要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梭形菌、放线菌等的抑菌率分别为94.50%和2%P(0.01)。替硝唑治疗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有效率94%)也优于甲硝唑组(有效率为65%)。结论替硝唑作根管消毒,并加人根充糊用以根管充填治疗根尖周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替硝唑 根充糊剂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渗漏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的CT增强扫描患者3021例,所有患者使用的对比均为非离子型碘对比,碘浓度和对比注射流率分别为300~370mg/ml、2.5ml~5.0ml/s,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体重确定注射剂量,参数为30ml~100ml。结果3021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后,10例患者发生对比局部渗漏,发生占比为0.3%,临床症状主要以软组织肿胀、不同程度疼痛以及麻木为主,给予以湿敷和热敷后,3天后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在此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CT增强扫描较易出现对比渗漏,临床需加以关注并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将患者痛苦尽量减轻,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渗漏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从我国的独特创新品种中药注射的发展历史着手,对其临床使用价值,不良反应、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为落实国家“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的战略要求,特别是解决中药注射深层次发展问题,从而提出了建立全产业链质量体系,加强源头管理,严格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质量、与国际接轨,提升质量标准,合理用药,风险监控等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进行全周期质量管理和再评价,以保障其安全有效。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和有效性 全周期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广泛应用于缓释药物载体、手术缝合线、骨折内固定材料等生物医学领域和农业、工业包装等领域。该文综述了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作为缓控释载体应用于植入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聚乳酸类 生物可降解 植入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Vitapex糊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从2009-2012年对101例118颗根尖未发育完全的年轻恒牙使用Vitapex糊进行根尖诱导,术后三个月复查x线片,以后每半年复查一次,随访1-3年。结果成功84颗,进步25颗,失败9颗,总有效率92.37%。结论Vitapex糊应用于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疗效明显。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Vitapex 年轻恒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对中药注射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至我院就诊的患者140例,时间段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其中一组未给予临床药师干预,另外一组给予了临床药师干预,将两组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给药的合理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使用合理率实验组为91.43%,常规组为74.29%,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为2.86%(2/70),常规组为14.29%(10/70),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药注射液进行使用时,加强药师的临床干预,便于将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提高,值得采纳。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师 干预 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为其预防提供措施。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知识,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中药注射不良反应主要与药物的质量、组分多及临床使用等因素有关。结论严格控制药物质量,同时规范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药注射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临床特点,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中药注射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相关文献,指导临床合理选择使用中药注射

  • 标签: 急性期脑梗死 中药注射剂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中药注射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对中药注射临床使用中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中药注射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结果临床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是导致中药注射不良事件的重要因素。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对中医理论知识和药物间相互作用以及配伍禁忌的熟练掌握,规范合理的使用是减少中药注射不良事件的有效途径。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品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肠镜下内痔硬化注射治疗的的护理配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9月收治的68例内痔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结肠镜下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围手术期加强护理配合,对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2.6±2.5)min;并发症发生率为2.9%。结论结肠镜下硬化治疗内痔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围手术期做好护理配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内痔 硬化剂注射 结肠镜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为加强中药注射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中药注射发生不良反应,更好地发展中药注射在临床上的使用。方法对2007~2008年广东省中药注射出现的不良反应前十名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对2008年的1209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和2007年的2174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相比较,上报数据状况明显下降了;引发中成药不良反应出现的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居首位,在2008年上半年的数据中高达72.40%。结论中药注射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现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中草药制备成中药制剂之后具有较差的稳定性、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剂工艺、在临床使用时不对症、没有合适的配伍和剂量、不恰当的操作等都是导致中药注射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论在临床上应用中药注射时,应该严格加强用药监护,使用之前应该对患者的过敏史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使用时严格依据药品的适应症范围,对注射的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查,尤其注意配伍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临床中中药注射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找出其特点及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2009-2012年期刊知识库收载中药注射致过敏性休克个案进行整理,并进行研研究分析。结果共分析病例481例,其中死亡有21例,占4.4%,采取静脉滴注的占有89.8%,过敏性休克有382例,占79.4%,病例中涉及到的中药注射有45种,其中双黄连注射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多的中药注射,总共有71例,占17.8%。结论在进行中药注射时要询问病人过敏史,正确掌握中药注射的用药指征,确保中药注射的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过敏性休克 研究分析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合理建议,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提供参考。方法调研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上报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对其中18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共占83.33%);与其他药液合用造成的不良反应达到94.44%;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两小时以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胃肠系统损害。结论中药注射化学成分复杂,个人体质、溶媒、联合用药等都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注射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可导致多系统、器官出现病变,在中药注射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辨证论治原则,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使用药物,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真正做到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与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LC法测定芪黄颗粒中大黄素含量。方法固定相反相C18(规格4.6mm×250mm),流动相为水-甲醇(111),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90nm。结果大黄素在浓度范围(0.0039~0.0250)m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628195C-1130.28,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2%,相对标准偏差RSD=1.13%。结论本测定方法准确、便捷,为芪黄颗粒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专属、科学的手段。

  • 标签: HPLC法芪黄颗粒剂大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