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椎开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椎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创伤小,总有效率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切口 椎板开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随机选取的120例半月损伤患者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半月切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可见其差异具有统计分析的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镜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南通瑞慈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部分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JOA评分的变化,判断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 VAS评分 JOA评分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接骨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四肢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每组47例,微创组的患者实行微创接骨术治疗,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方法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78.7%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采用微创接骨术治疗四肢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接骨板术 常规方法 四肢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皮内镜椎间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2例观察与护理。方法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入路微创治疗,同时加强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病人随访6~15个月,51例术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0天后复发。结论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使经皮内镜椎间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获得良好效果,特别是术前心理、术后安全指导及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 护理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行全切术及部分切除成形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共计31例盘状半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37.6±17.3)岁;病程22d~3.7年。患者均经关节镜确诊为盘状半月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不能改善,遂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31例患者中,有17例行盘状半月部分切除成形术(1组),14例行盘状半月完全切除术(2组)。随访6个月~24个月。术后1个月,Ikenchi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的异常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的手术优良率90.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屈曲、伸直范围)均较其术前有显著的改善。结论临床经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时应最大程度的保留半月功能;除严重撕裂、无法保留者,尽量行半月部分切除成形术。

  • 标签: 关节镜 盘状半月板损伤 全切 部分切除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