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手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时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两组麻醉基本状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麻醉应用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手术治疗 胫腓骨骨折 超声引导下 区域神经阻滞麻醉 实施 临床效果
  • 简介:本研究主要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巢式RT-PCR对328例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欠佳及10例初诊慢性期CML患者不同时期的51份骨髓标本进行ABL激酶区扩增,并对产物进行纯化、测序以及序列同源性比对,确定点突变的存在及类型。结果显示,12例检出点突变,其类型分别为M351T2例,Qe52H7例,E279K1例,E255V及E355G各1例;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的点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7,6%(3/17)、45。5%(5/11)和44.4%(4/9);血液学和遗传学耐药患者的点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0%(5/10)和44.4%(8/18),其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2.3%-87.7%和19%-69.9%;有点突变的12例患者的疗效均欠佳,经过加量至600mg,随访3—24个月,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结论:ABL激酶区点突变是伊马替尼耐药导致CML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监测点突变的发生及其类型有助于旱期进行疾病预后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慢性髓系白血病 伊马替尼ABL激酶区 点突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全身麻醉联合区域神经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方法 : 在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间接收的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中选择 100 例随机分组,对照组 50 例仅使用全身麻醉方法,观察组 50 例则联合使用全身麻醉与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比较术后恢复情况。

  • 标签: 全身麻醉 区域神经阻滞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鉴别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2月-2023年02月间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诊断,分析鉴别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临床价值。结果 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2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62枚;转移性淋巴结动、静脉双期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均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鉴别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

  • 标签: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定量参数 结直肠癌 淋巴结性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区域淋巴结清扫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34例)和开腹组(34例).采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区域淋巴结清扫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围术期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开腹组延长,而术中出血量[(93.5±15.3)、(175.5±31.6)ml]、胃管拔除时间[(6.3±1.5)、(7.2±1.4)d]及肠鸣音恢复时间[(2.7±0.3)、(3.4±0.4)d]明显减少(t=24.43,13.60,2.45,3.04,P〈0.05).腹腔镜组脾门区域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开腹组[(3.9±0.4)、(3.7±0.3)](t=2.03,P〈0.05);腹腔镜组Ⅰ~Ⅱ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9%,显著低于开腹组35.3%(χ2=6.93,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区域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与开腹手术相当,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MP-9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metastasis-freesurvival,DMF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总共入组183例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选择MMP-9rs3918242、rs2250889和rs17576共3个潜在功能性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接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DMFS。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因型与DMFS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MP-9rs2250889(P=0.018)和rs17576(P=0.002)多态性与患者DMFS相关,校正混杂因素后仅rs17576多态性(GGvs.GA/AA,HR=2.025,95%CI1.075-3.816,P=0.029)为患者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MP-9rs17576可能是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DMFS新的预后指标。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因多态性 鼻咽癌 无远处转移生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Bcl-2及Caspase-3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并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表达情况,阐明以上蛋白的表达与CLT并发PTC的凋亡情况及其癌变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统计、整理我院95年以来完整手术病例资料分为甲状腺腺瘤中的正常组织(空白对照)A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甲状腺乳头状癌B组、甲状腺乳头状癌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及Caspase-3表达。结果结论

  • 标签: Bcl-2 Caspase-3 CLT并发PTC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18F-FDG 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 PET-CT及 CT对肺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及分期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4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 280组 (828枚 ),其中 34组 (39枚 )病理证实为转移。 PET-CT术前正确诊断阳性淋巴结 25组,阴性淋巴结 237组; CT术前正确诊断阳性淋巴结 9组,阴性淋巴结 243组。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ET-CT较 CT对 N2分期的正确率与 CT比较虽呈明显增高态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ET-CT较 CT对 NSCLC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和分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新冠疫情中、高风险区的背景下,探讨解决健康码为黄色或者红色且以非“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就诊患者的需求的措施。方法 利用急诊科临近办公用房或者临时搭建的通风良好的办公设施,设立“灰区”诊室,主要诊治健康码为黄色或红色且以非“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就诊的患者。结果 在2020年6-7月份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北京某大型三级医院的急诊“灰区”门诊共诊治65人,其中确诊1例新冠肺炎患者,并转往定点医院治疗。结论 在疫情爆发的中、高风险区的背景下,急诊科“灰区”门诊的设立,净化了急诊科的就诊环境,有效地隔离了感染病人,最大程度避免了急诊科交叉感染、聚集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COVID-19 高风险区 健康码 “灰区”门诊
  • 简介:背景:双向转诊可提高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及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已成为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的:实现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间患者医疗信息与医疗资源共享,构建双向转诊系统,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法:从信息交互的互操作特点和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了跨企业级文档共享技术框架下的角色和事务,研究具体的共享流程和实现方案,提出文档存储池和数据存储执行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实现,构建双向转诊系统.结果与结论:在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跨企业级文档共享技术的基础下,实现了双向转诊系统的构建,并在不同系统和机构之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证实该双向转诊系统可以有效和快捷的共享患者信息.

  • 标签: 双向转诊 互操作性 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跨企业级文档共享 文档存储池 数据存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哈密区域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本市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一个基础信息。方法经调研确定区域内11家需进行医院现患率调查科室院感监控员进行培训,掌握现患率调查的方法,并要求院感专职人员在调查日进行现场督导。结果通过调查掌握哈密区域内11家医疗机构现患率,将当年的现患率与新疆院感质控中心当年现患率进行了对比得出对比数据。结论通过培训、调查、通报,让参加调查单位知晓该单位现患率情况,为今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性性数据。

  • 标签: 现患率 调查 理论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