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专门用于腰椎椎体间后斜向植入的解剖型融合器,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采用6具小牛标本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正常的腰椎功能节段(FSU)、切除左侧小关节及椎板的FSU、植入单枚解剖型融合器的FSU及同侧附加椎弓根螺钉的FSU分别测定纵向压缩、屈曲、侧方弯曲及伸展的刚度,进行生物力学特性分析,自身对照比较。结果:①腰椎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后其强度和刚度分别比正常标本下降69%和44%(P<0.05);②采用单枚斜向植入椎间融合器加强了腰椎的稳定性,能使损伤标本的强度和刚度提高55%和28%(P<0.05),但仍比正常标本差4%—20%;③采用椎间融合器附加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提高腰椎的17%强度和50%刚度(P<0.05)。结论:经侧后方斜向植入的单枚解剖型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能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如辅以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则更为牢固。

  • 标签: 单枚解剖型椎间融合器 设计 生物力学 评价
  • 简介:本文报告了BCR-ABL,融合蛋白及其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首先报告BCR-ABL,融合基因的结构及其转录本,其中包括这些融合基因可分为M-bcr,m-bcr和u-bcr三种类型及其见于那些白血病;其次报告了BCR断点位置的变化,ABL的特殊断点,BCR-ABL信息RNA的拼接,BCR-ABL融合蛋白的结构与白血病表型的关系;此外,还介绍了BCR/ABL细胞有染色体的其它异常和Ph染色体的变种等;最后论述了BCR/ABL融合蛋白起源于何种细胞系,何种成熟阶段。少数文献报告此蛋白起始于多能干细胞。

  • 标签: BCR-ABL融合蛋白 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痛 惠性拉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为了探索CML的治疗新思路研究了siRNA(smallinterferingRNA)对K562细胞株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制备特异性对应bcr-abl融合基因的siRNA,转染K562细胞株,采用RT-PCR法测定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siRNA对bcr-abl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2μgsiRNA能使bcr-abl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在24和48小时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19.9%和26.6%,但72小时时恢复到原水平,同时转染siRNA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siRNA可以有效的抑制K562细胞株中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 标签: SIRNA BCR-ABL融合基因 K562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HBVS基因与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融合基因免疫与联合基因免疫的效果,为HBV和HCV融合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同时含HBVS基因与HCVC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SCpcDNA3.1、含HBV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SpcDNA3.1、含HCVC基因真核表达质粒CpcDNA3.1分别免疫小鼠;将SpcDNA3.1+CpcDNA3.1联合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CV。结果无论是抗HBs和抗HCV阳转出现的时间、阳转率和体液免疫应答强度,融合基因免疫都优于联合基因免疫:融合基因免疫的抗HBs的应答强度低于SpcDNA3.1质粒的免疫,抗HBc的应答强度高于CpcDNA3.1质粒的免疫。结论HCVC基因或其表达产物对HBVS基因或抗原的表达和提呈有抑制作用;HCVC基因与HBVS基因相融合,更有利于HCV核心蛋白的提呈。

  • 标签: 融合基因免疫 联合基因免疫 C基因 效果研究 pcDNA3.1 真核表达质粒
  • 简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因其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患者可早期下床锻炼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院自2003年10月~2005年12月应用AF、USS、GSS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外侧植骨 融合治疗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系统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6;9染色体易位与DEK-CAN融合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患者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对4例AM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EK-CAN融合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3例行异体骨髓移植(allo-BMT)患者进行动态随访。结果表明: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t(6;9)(p23;q34)易位;4例初诊、再发及完全缓解期患者均不同程度检出DEK-CAN融合基因,占100%;其中初诊、再发期表达明显增强,完全缓解期减弱;3例患者allo-BMT后1-24个月均表达DEK-CANmRNA。临床资料显示4例AML患者中2例于CR后1-24个月复发(其中1例接受异体骨髓移植)、死亡,其余2例完全缓解,在治疗中先后接受异体骨髓移植,现仍然生存。结论:DEK-CAN基因是AML发病的分子基础,检测DEK-CAN融合基因对于AML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6 9染色体易位 DEK-CAN融合基因
  • 简介:为了探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在检测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白血痛(AL)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应用包括19种染色体易位特异性引物对的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对37例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揭示为正常核型的AL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8例(21.6%)AL患者分别检测出有PML/RARA、AML1/ETO、CBFB/MYH11和BCR/ABL等4种融合基因的存在。结论:逆转录多重PCR可在核型正常的AL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故凡常规细胞遗传学显示为核型正常的AL患者,均应对其进行逆转录多重PCR检测。

  • 标签: 逆转录多重PCR 急性白血痛 正常核型
  • 简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49例初治病人及12例化疗、8例BMT后病人不同时期骨髓细胞AML1/ETO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AML1/ETOmRNA可表达于AML-M2,AML-M4及MDS-RAEB-T中;(2)9例病人化疗后、5例Allo-BMT及1例Auto-PBSCTrgRT-PCR结果分别转为阴性并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2例化疗病人由阴性转为阳性而后复发,1例化疗开门见山人持续弱阳性后转阳性并复发,2例Allo-BMT病人移植后持续阳性并分别死于复发及GVHD,研究结果提示,化疗及骨髓移植可以使RT-PCRAML1/ETOmRNA转为阴性。由阴性转阳性或持续阳性可能预示复发,因而定期监测是必要的。

  • 标签: AML1/ETOmRNA 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化疗 骨髓移植 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对椎板钩和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特发性胸椎侧凸后侧矫正和融合术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脊柱椎弓根钉系统在外科治疗脊柱侧凸中是否安全,是否可以矫正出更好的曲线,是否要求更短的融合。方法:对5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人用椎弓根钉和椎板钩治疗后,分析他们的矫正曲线,融合长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5例病人采用椎板钩的系统手术,称椎板钩组;25例病人采用两种术式,上胸段椎板钩下胸段和腰段椎弓根钉联合术式或者完全用椎弓根钉系统手术,称椎弓根钉组。结果:在随后的(1~8年)曲线校正中椎弓根钉组达到50.1%(P=0.001),明显好于椎板钩组的41.1%。依据Perdriolle标准,两组对脊椎尖端的旋转都矫正甚微,椎板钩矫正了42.0%,椎弓根钉矫正了55.6%。对矢状面畸形的矫正两个组没有区别。融合长度椎弓根钉组较椎板钩组平均少0.6个锥体。结论:椎弓根钉组在矫正侧弯的角度等方面明显好于椎板钩组。

  • 标签: 椎板钩 椎弓根钉系统 治疗 特发性脊柱侧凸 侧矫正 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