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HBV基因型特征并分析耐药株HBV逆转录酶(RT)区变异位点和变异类型。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HBV逆转录酶区并与Genebank中90株不同基因型野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确定54例耐药株感染HBV基因型和HBVRT核苷酸的变异特点。结果在54例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中,HBVB基因型占27.78%,C型占70.37%,B/C混合型占1.85%;51例患者出现RT保守区氨基酸变异(包括550和526位氨基酸变异);18例患者出现除主型区外HBVRT非主型区伴随变异;3例患者未检测到与拉米夫定相关性变异。结论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氨基酸变异不仅见于RT区的526和550两个位点,其他位点以及RT非保守区也可发生变异。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HBV基因型 拉米夫定 YMDD基序变异
  • 简介:目的了解HGV/GBV-C与HCV混合感染肝组织HGV/GBV-C相关抗原的分布状况,探讨HGV/GBV-C对肝脏的损害机制。方法以抗HGV/GBV-CNS5单克隆抗体或抗HCVNS3单克隆抗体为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GV/GBV-C、HCV相关抗原表达。结果56例肝炎病肝组织中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6.79%(15/56);HCVNS3抗原表达阳性率为39.29%(22/56)。HGV/GBV-CNS5抗原表达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中,染色阳性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肝细胞中存在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其编码产物可能作为一种靶抗原,诱发免疫病理反应,免疫损伤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庚型肝炎病毒 GB病毒C型 丙型肝炎病毒 混合感染 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其常见的类型是细菌感染,可以是明显的膀胱刺激征,也可以有无症状性菌尿或严重的毒血症。其发病率据我国普查资料占人口的0.91%,其中女性占多数。我们近年来在临床上使用药物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复发性尿路感染 护理技术 药物治疗
  • 简介:约50%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为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生活孤单、行动不便或有其他残疾,要特别重视这些病人的心理治疗及护理,解除精神和心理障碍,协助病人康复。本文通过临床106例2型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观察与分析,从而探讨有针对性地心理护理措施,增强治疗信心,提高糖尿病控制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现将老年2型糖尿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糖尿病 心理分析 护理经验 心理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在减轻消化内科住院病人文化休克中的运用。方法: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100例)根据SCL-90评分结果给予分级心理护理。出院时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填写综合医院成年住院病人应激源评定量表、住院病人心理评定量表。结果:实验组对住院应激的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文化休克心理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在减轻消化科病人文化休克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病人更有效地适应住院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文化休克 分级心理护理 住院应激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负性情绪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加心理干预,均于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于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更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临床中应予重视。

  • 标签: 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冠心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生物反馈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FC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78例符合FC罗马Ⅱ标准的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表、结肠转运时间、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的综合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治疗FC的总有效率为79.5%。生物反馈治疗前,与中国常模相比,FC患者的焦虑(39±8对31±13)和抑郁(52±9对42±11)积分显著升高(P均〈0.01)。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焦虑(33±7对39±8)和抑郁(46±8对52±9)显著改善(P均〈0.01)。结论:生物反馈不仅可改善F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可改善其异常心理状态。

  • 标签: 便秘 生物反馈(心理学)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调查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中焦虑障碍的患病情况;观察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消化门诊的158例FD病人进行Zung氏焦虑量表(SAS)检查和FD症状评分,以中国精神病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为依据诊断焦虑性障碍。将其中伴有焦虑性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解释、安慰和支持;试验组,以合理情绪疗法为主;两组均辅以药物对症治疗。3个月和1年后随访。结果本组中广泛性焦虑的识别率高达10.13%(16/158),此前均被漏诊漏治;对照和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FD症状和SAS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但1年后试验组仍能维持较好效果(P<0.05),而对照组则有反复(P>0.05),且试验组的焦虑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障碍在FD中多见,应得到综合医院医师的高度重视;心理治疗可更好和更持久地减轻症状和不适。

  • 标签: FD 焦虑障碍 对照组 中焦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Peutz-Jehgers综合征(PJS)患者癌症担忧状况及与精神症状、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问卷、癌症担忧量表、抑郁-焦虑-压力反应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127例PJ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6.3%的患者在20岁之前出现临床症状,〉6次内镜检查的患者达40.2%,75.6%的患者经历至少一次外科剖腹手术,31例(24.4%)患者有癌症家族史,发生恶性肿瘤年龄为(43.97±11.55)岁(19~71岁)。患者癌症担忧平均得分为(17.83±5.84)分,分级为较严重癌症担忧;不同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患者的癌症担忧得分为16.15~19.33分,癌症担忧程度均为较严重水平,得分变化幅度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抑郁、焦虑、压力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4.34±11.30)分、(12.64±8.85)分、(16.07±9.94)分和(14.41±6.80)分,表明被试存在中度抑郁和焦虑、轻度压力反应、对生活不满意。癌症担忧水平越高,抑郁、焦虑、压力反应越严重,生活满意度越低。癌症担忧可直接影响抑郁-焦虑-压力反应,也可通过影响生活满意度间接影响抑郁-焦虑-压力反应。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我国PJS患者表现出较严重癌症担忧,并伴随中度抑郁焦虑、轻度压力反应及低生活满意度,癌症担忧是患者的核心问题。

  • 标签: PEUTZ-JEGHERS综合征 癌症担忧 抑郁焦虑压力 生活满意度
  • 简介:目的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4周1次,疗程为48周;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结果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18%),抗-HBs阳转率为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4%和0%,P<0.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40%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抗-HBe阳转)率为30%,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口服拉米夫定疗法.

  • 标签: 拉米夫定 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前瞻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收治的9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食欲、进食情况、恶心呕吐及便秘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52.24±4.32)分、SAS(49.28±4.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经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