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小板活化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采用流式细胞仪,以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率,同时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取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2型糖尿病AER升高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AER正常组(P〈0.01)。2型糖尿病AER升高组颈动脉IMT,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亦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AER正常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增强,血小板活化程度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表现,也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白蛋白排泄率 血小板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传统包皮环切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MEDLINE(2012~2015)、EMBASE(2012~2015)和协作网系统评价资料库CDSR,由2人分别对文献进行检索及筛选、对纳入文献行数据提取,利用Revman5.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7篇,英文2篇。结果显示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手术时间(MD=19.96,95%CI:16.23~23.70,P〈0.0001)、术中出血量(MD=10.23,95%CI:8.49~11.97,P〈0.0001)、术后疼痛评分(MD=2.01,95%CI:0.75~3.27,P=0.002)、愈合时间(MD=3.74,95%CI:2.06~5.42,P〈0.0001)以及外观满意率(RR=0.70,95%CI:0.50~0.98,P=0.04)均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总并发症发生率(RR=1.84,95%CI:0.95~3.56,P=0.07)和伤口术后发生血肿率(RR=1.67,95%CI:0.87~3.22,P=0.12)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能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RR=3.44,95%CI:1.24~9.57,P=0.02)。结论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相比,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提高术后外观满意率及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传统包皮环切术 META分析 包皮过长 包茎
  • 简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是近年来研究炎症标志物的热点,较其他白细胞成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研究发现,PLR、NLR在慢性肾脏病(CKD)中有广泛的应用,参与炎症反应、心血管并发症、肾性贫血等,影响着CK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同时在高血压肾损伤、糖尿病肾损伤、狼疮肾炎等疾病中都有相关研究。本文拟对PLR、NLR在CK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PLR、NLR用于CKD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PLR、NLR在CKD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慢性肾脏病 微炎症状态
  • 简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转为正常,卵磷脂小体回升,但部分患者仍存在会阴部、腹股沟、下腹部等胀痛不适,称之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后遗症状.前列腺痛临床症状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后遗症状相似,我们于1998年6月~2000年6月,对上述两类患者拟加味前列腺方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资料方法1临床资料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后遗症状组(A组),62例,年龄19岁~43岁,病程9个月~3年.前列腺痛组(B组),30例,年龄17岁~39岁,病程1.5年~4年.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前列腺方 慢性前列腺炎 后遗症状 前列腺痛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小儿频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对尿RBP、α1-MG和NAG酶的影响,探讨中医肾康灵干预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FRNS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对照组(A组)30例、肾康灵+西药治疗组(B组)30例。观察A、B两组在治疗前后尿RBP、α1-MG和NAG酶的变化及疗效。并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治疗后A、B两组尿RBP、α1-MG和NAG酶水平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而B组比A组降低更为明显,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FRNS患儿治疗前尿RBP、α1-MG和NAG酶均明显高于正常组,说明FRNS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表现。(2)中药肾康灵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FRNS患儿异常升高的尿RBP、α1-MG和NAG酶,从而改善患儿肾小管间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频繁复发 中药肾康灵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α1-微球蛋白 尿NAG酶
  • 简介:目前,代谢综合征(MetS)在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MetS前列腺癌的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有关MetS进展性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16名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MetS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我们发现,不合并MetS的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合并MetS者其Gleason评分≥8的风险明显增加(OR=1.670,95%CI1.096–2.545,P=0.017),pT3–4期前列腺癌的风险也增加了近1.5倍(OR=1.583,95%CI1.106–2.266,P=0.012),合并MetS同时也是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OR=1.751,95%CI1.038–2.955,P=0.036)。此外,随着MetS成份数目的增加,Gleason评分≥8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本研究表明MetS进展性前列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仍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 标签: 前列腺癌 代谢综合征 病理 GLEASON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IgA肾病组和对照组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基因型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IgA肾病组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IgA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发病时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3)TT型患者肾功能减退显著快于AA型。结论(1)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AA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的易感基因。(2)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影响IgA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3)目前还不能认为该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影响IgA。肾病患者进展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干扰素 基因 预后
  • 简介:Stat3的持续激活可导致肿瘤形成已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证实。在某些肿瘤中,慢性细胞因子的刺激,尤其是细胞因子受体相关的Jak家族激酶Stat3的活化相关。应用Jak2的抑制剂,我们证实在人实体肿瘤细胞中,Jak在调节基底细胞因子诱导的Stat3激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实体肿瘤细胞 STAT3 抑制剂 癌症发生 信号通路 JAK2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24例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其中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和肾透明细胞癌各12例。结果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组和肾透明细胞癌组的平均CT值增强量(即增强扫描动脉相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平扫相上肿瘤最大横截面平均CT值)分别为(31.75±14.73)Hu和(88.30±31.91)Hu,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性肾癌的CT增强幅度明显小于肾透明细胞癌(P〈0.01)。结论观察病灶的CT值,可以帮助医师初步确定术前肿瘤的病理亚型。

  • 标签: Xp11.2 TFE3 肾透明细胞癌 螺旋CT CT值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WebofScience。检索时限为建库时间至2018年2月28日。对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共18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FHD对血磷(SMD=-0.50,95%CI:-0.89~-0.12,P=0.01)及甲状旁腺素(SMD=-1.31,95%CI:-2.06~-0.57,P=0.0006)的清除效果明显优于HDF;2组患者血钙水平均增高,但HFHD血钙水平明显高于HDF(SMD=0.25,95%CI:0.03~0.48,P=0.03)。2组患者在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HDHDF均能显著的清除血透患者体内的大中小分子毒素,且都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但HFHD较HDF对钙磷代谢具有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终末期肾病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CYP3A5基因多态性和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alciumchannelblockers,CCB)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进行规律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的患者215例,监测血压的同时,每3个月复查1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肌酐(SCr)、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parathyroidhormone,iPTH)水平。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血压达标组、严重高血压组;另外,根据所使用CCB情况,将使用CCB患者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及非洛地平缓释片组。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CYP3A5基因多态性,同时利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YP3A5基因血压、CCB降压疗效间的关系。结果CYP3A5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分布,提示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CYP3A5各基因在年龄、性别、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SBP、△DBP、Hb、SCr和iPT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15例患者中血压正常组31例,高血压组184例。血压正常组中GG型14例,GA型11例,AA型6例;高血压组中GG型96例,GA型66例,AA型22例;血压正常组和高血压组各基因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02),提示CYP3A5各基因型在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YP3A5各基因型血压的降幅无明显相关(P〉0.05),提示CYP3A55基因多态性CCB的降压疗效无明显相关。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ESRD患者的血压和SCr水平无显著相关,同时还发现CYP3A5基因多态性对以CCB为主要降压药物的降压疗效影响可能不大,尚需要在更大样本中进一步检验。

  • 标签: CYP3A5 终末期肾脏疾病 钙拮抗剂
  • 简介:RaufS等人利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了有关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DNA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项研究[BiosensBioelectron,2007,22(11):2471-2477]。该研究采用DNA修饰的玻璃样炭电极以及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加以测定。通过测定不同电位时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DNA的相互作用来阐明二者的结合机制,以鸟嘌呤氧化峰面积或蜂曲线的下降程度作为0.2M乙酰缓冲(pH5)体系中二者相互作用程度的指示。所得的恒流电位测定法和微脉冲伏安法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2.01±0.05)×10^5和(1.97±0.01)×10^5M^-1。

  • 标签: DNA修饰 传感器技术 相互作用 万艾可 电化学 生物
  • 简介:目的评估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7年3月,共有168例≤7cm肾肿瘤患者在本中心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分为肾门肿瘤组和非肾门肿瘤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肾功能、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肾门肿瘤组肿瘤直径(4.6vs.3.6cm)及R.E.N.A.L.评分均高于非肾门肿瘤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肾门肿瘤组相较于非肾门肿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阳性切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eGFR较术前降低水平无差异[13.8mL/(min·1.73m2)vs.11.3mL/(min·1.73m2,)P=0.609]。两组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肿瘤(≤7cm)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并发症及近期预后非肾门肿瘤类似。

  • 标签: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肾门肿瘤 安全性
  • 简介:膀胱癌女性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而已经确定的膀胱癌风险因素不能充分来解释这种差异,目前一些研究已表明激素和生殖可能在膀胱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为了研究生育膀胱癌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作者对瑞典的2009811位女性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

  • 标签: 风险因素 膀胱癌 生育 人群 发病率 女性
  • 简介:目的:研究GRIM-19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以及p63、STAT3表达的相关性,探讨GRIM-19对p63、STAT3的影响及其在BTCC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6例BTCC组织、45例相应的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膀胱组织的GRIM-19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p63、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GRIM-19mRNA在76例BT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7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分别为66.67%和96.67%)(P均〈0.05);p63、STAT3蛋白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2.89%、72.3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P均〈0.01)。BTCC组织中GRIM-19mRNA的低表达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和肿瘤发生情况等无相关性。相关性检验表明GRIM-19mRNAp63、STAT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GRIM-19mRNA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下调,提示GRIM-19作为重要的抑癌基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p63、STAT3在BTCC的发展中起拮抗作用,参与BT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可能是BTCC转移的潜在标志。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GRIM-19 P63 STAT3
  • 简介: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S398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COX-2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测定法(EusA)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PGE。释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S398可以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T—PCR和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NS398浓度增高,PC-3细胞COX-2mRNA表达和PGE。释放水平呈下调趋势;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100、200μmol/LNS398对PC-3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NS398可能通过COX-2依赖性途径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前列腺癌 环氧化酶抑制剂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后腹腔入路腹腔入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7例行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后腹腔入路(22例A组)腹腔入路(B组)组15例两种途径的手术特点、技术方式、治疗效果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及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在手术时间方面:A组85.6min,B组103.9min(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A组2(13)d,B组4(3~6)d(P<0.05),比较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A组(45.9±5.2)mL,B组(49.1±5.7)mL(P>0.05);在引流管拔除时间:A组(6.1±0.7)h,B组(54±0.9)h(P>0.05);住院天数:A组(7±2)d,B组(6±1)d(P>0.05),以上37例患者中36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随访时间3~48个月。34例术后未见乳糜尿复发,两组分别有1例复发,症状较轻。两组手术入路方式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腹腔镜下经后腹腔入路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疗效可观,相比经腹腔入路途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的优势,是目前治疗乳糜尿的首选手术入路方式。

  • 标签: 乳糜尿 肾蒂淋巴管剥脱术 后腹腔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umorinfiltratingdendriticcells,TIDCs)的数量活化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分析前列腺癌组织TIDCs的表达患者血清PSA值、年龄、Gleason评分、骨转移等情况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技术标记2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CD1a及CD83分子,镜下观察被标记的DC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人工计数,比较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的DC的CD1a及CD83的均数,使用studen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28例前列腺癌患者CD1a、CD83、年龄、PSA、Gleason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前列腺癌组织DCCD1a多分布在癌周,染色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1a的数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DCCD83亦分布于癌周,染色较浅,数量比前列腺增生组织CD83的数量略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D1a、CD83、年龄、PSA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TIDCs多分布在癌周,总体数量(用CD1a标记)较良性前列腺组织少,活化的TIDCs(用CD83标记)的数量良性组织相差不大;CD1a、CD83年龄、PSA、Gleason评分及骨转移相关性不显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CD1A CD83
  • 简介:为提高下尿路疾病和外生殖器修复重建的诊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男科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下尿路修复重建新进展学习班暨中华男科学分会男科手术学组成立仪式"将于2016年3月24~26日在上海举办。会议将邀请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孙颖浩教授、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姜辉教授等国内外著名泌尿外科和男科专家,就前列腺癌、前列腺剜除、尿道外生殖器修复重建、尿控等领域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会议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以手术演示为主,包括前列腺癌根治、前列腺解剖剜除、外生殖器修复功能重建、尿控等,结合授课和录像教学。我们真诚地欢迎全国各地的泌尿外科和男科同道来上海参会。

  • 标签: 男科学分会 手术学 中华医学会 孙颖浩 下尿路疾病 分会主任委员
  • 简介: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10、Il-4水平变化对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诊断Ⅲ型前列腺炎共76例。ⅢA型前列腺炎47例,ⅢB型前列腺炎2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NIH—CPSI),评估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前列腺液(EPS)中IFN-γ、IL-10、IL-4水平,分析各细胞因子变化和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ⅢA、ⅢB型前列腺炎两组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IL-10、IL-4均和疼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其中IL-10起主要相关;IFN-γ、IL-10、IL-4均和排尿症状评分无相关(P〉0.05)。结论Ⅲ型前列腺炎EPS中IFN-γ、IL-10、IL-4水平和疼痛症状有关,其中IL-10可能起主要作用;但IFN-γ、IL-10、IL-4和排尿症状无相关。

  • 标签: 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 IFN-Γ IL-4 I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