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与肺癌分期、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化疗前、后常规检查血清CEA、NSE、Cyfra21-1,评估其变化,所有入组患者随访5年.结果96例肺癌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者为66.67%(64/96),其中SCLC为64.71%(22/34);NSCLC为67.74%(42/62);SCLC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8.82%(3/34)、55.88%(19/34)及29.41%(10/34);NSCLC患者分别为35.48%(22/62)、19.35%(12/62)及43.65%(27/62);其中肺腺癌分别为45.24%(19/42)、11.90%(5/42)及38.10%(16/42),肺鳞癌分别为18.75%(3/16)、31.25%(5/16)及56.25%(9/16);SCLC局限期分别为0%、15.79%(3/19)及0%,广泛期分别为100%(3/3)、84.21%(16/19)及100%(10/10);ⅢB期NSCLC分别为9.09%(2/22)、0%及11.11%(3/27);Ⅳ期分别为90.91%(20/22)、100%(14/14)及88.89%(24/27);化疗后,SCLC血清NSE降至正常者为94.74%(18/19),NSCLC血清CEA、Cyfra21-1降低或降至正常者分别为68.18%(15/22)及92.6%(25/27);SCLC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的总生存期为18.18个月;NSCLC为16.36个月.结论血清肿瘤指标与肺癌分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有关,晚期肿瘤标志物增高,化疗后明显下降,增高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 标签: 肺癌 CEA NSE CYFRA21-1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对比性研究NP方案与NI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4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NP方案:NVB25mg/m2,iv,d1,8;DDP80mg/m2,iv,d2.23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NIP方案:NVB25mg/m2,iv,d1,8;DDP80mg/m2,iv,d2;IFO1.2mg/m2,iv,d1,3.结果:NP方案组有效率45.8%,NIP方案有效率56.5%.毒副反应: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结论:NI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毒副作用能耐受.

  • 标签: 异长春花碱 顺铂 异环磷酰胺 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NP方案
  • 简介:  概况  2004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于4月3日至7日在德国柏林召开,来自几十个国家数千名科学家与会,我国内地有数十人赴会,笔者也在其中.  ……

  • 标签: 人类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研究 国际人类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P53基因突变与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银染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28例内镜活检组织标本,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基因突变及第2、17号染色体的2个位点的MSI的情况。结果:MSI总检出率为32.1%(9/28),中.高分化腺癌MSI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16.7%(P<0.05)。Ⅰ—Ⅱ期MSI阳性检出率(60%)显著高于Ⅲ-Ⅳ期(16.7%)(P<0.05)。P53基因总突变率为60.7%,P53基因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突变率(84.6%)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的突变率(40%)(P<0.05)。P53基因突变组中,MSI检出率(35.3%)较无突变组(27.3%)有增高趋势,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与MSI可能分别代表了胃癌病变过程中的不同分子病理学机理,MSI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标志,而P53突变在胃癌的发生中较普遍,并且与胃癌发生转移有关。两者不同程度地反映胃癌的细胞生物学恶性行为,这对临床分析胃癌的预后可能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胃癌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微卫星 DNA不稳定性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三氧化二砷和5-FU治疗大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皮下人大肠癌移植瘤模型,应用三氧化二砷和5-FU治疗后,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用HE染色观察有无器官毒副作用。结果实验表明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三氧化二砷组抑瘤率为55.5%,而联合治疗组抑瘤率为76.0%(P<0.05),HE染色未观察到各器官病理改变。结论联合应用三氧化二砷和5-FU能提高三氧化二砷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 标签: 治疗 三氧化二砷 5-FU 大肠癌 抑瘤率 裸鼠皮下移植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发现胶质瘤生长、分化有着其特定的分子机制,胶质瘤恶性程度与特定基因的突变、丢失或扩增表达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bcl-2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按制定的入组标准选择45例脑星形细胞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urvivin、p53、bcl-2在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45例脑星形细胞肿瘤标本中33例表达Survivin蛋白,阳性率为73.3%,并随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增高(P<0.05);胶质母细胞瘤的p53阳性水平要高于星形细胞瘤.bcl-2阳性水平星形细胞瘤显著高于胶质母细胞瘤;Survivin表达与p53表达密切相关,与bcl-2表达无相关性。结论:Survivin高表达与星形细胞肿瘤的恶性进展有关:Survivin的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中p53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 标签: 脑星形细胞肿瘤 相关性研究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Survivin蛋白 Survivin表达 表达及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脑恶性肿瘤的50%以上,化疗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仍存在效果不理想、易耐药等问题。本文就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FractionCfromNajaNajaActraVenom,NNAV.FC)体外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细胞毒性作用,并与几种临床脑肿瘤化疗用药进行比较,以求为脑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化疗药物。方法:应用MTT法.观察NNAV.FC人胶质细胞瘤株U-251的细胞毒作用、量效关系等,并与依托泊苷(vp=16、鬼臼乙叉苷、Vepesid)、卫萌(替尼泊苷、鬼臼甲叉甙vm-26,Teniposide)、顺铂(Cisplatin、CDDP)、卡铂(Carboplatin)、五氟尿嘧啶(5-FU)等对上述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进行比较。结果:FC对人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24及48h的IC50分别为5.76和7.19μg/ml,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在本实验中,FC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与临床胶质瘤化疗药相比较。FC是有效地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药物。

  • 标签: 眼镜蛇毒 胶质瘤 组份C 细胞毒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淫羊藿苷与HMBA衍生物单独及联合作用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光镜、电镜观察K562细胞形态的改变,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淫羊藿苷与HMBA衍生物单独作用,均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且具有协同作用。淫羊藿苷诱导48h后,细胞开始出现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并表现出某些凋亡的特征,72h后更为明显。HMBA衍生物亦可改变细胞的形态,但主要表现在形状更加不规则、线粒体肿胀,而没有明显的分化或凋亡迹象。结论淫羊藿苷与HMBA衍生物单独及联合作用均可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但联合应用时作用更强,其作用与浓度相关。淫羊藿苷有部分地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淫羊藿 六亚甲基双乙酰胺 K562细胞系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醛氢叶酸钙(FOLFOX)每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FOLFOX每周方案治疗26例晚期胃癌病人。L-OHP50mg/m^2+醛氢叶酸钙500mg/m^2,静脉滴注,2h+5-氟尿嘧啶2000mg/m^2,持续静脉注射,48h,d1,d8,d15,d22,5wk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26例晚期胃癌中,完全缓解(CR)1例(3.9%),部分缓解(PR)13例(50.5%),稳定(SD)5例(19.2%),进展(PD)7例(26.9%),总有效率为53.8%。中位生存期11.5(8.0-14.5)mo,肿瘤中位进展时间6.5(3.5-10.5)mo。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以及神经感觉障碍,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发生。骨髓抑制以轻中度贫血为特点,对白细胞及血小板抑制较轻。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Ⅲ度腹泻发生率为19.2%。神经感觉障碍是L-OHP最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61.5%。化疗间歇期可缓解。结论FOLFOX每周方案是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 标签: 每周 奥沙利铂 5-氟尿嘧啶 醛氢叶酸钙 晚期胃癌
  • 简介:目的评价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不同设野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T1,2NoM0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面颈联合野组(A组)和面颈分野组(B组),A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均照射36Gy后改双耳前野24Gy,鼻前野8—10Gy和颈前切线野14Gy;B组设置双耳前野60Gy,鼻前野8-10Gy,颈前切线野50Gy。结果放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A组和B组分别为96.4%和92.9%,两组无显著差异。A、B组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3%和85.7%。面颈分野组1例发生放射性颈脊髓损伤,两组急性和慢性放射损伤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T1-2N0M0鼻咽癌病人选用面颈联合野或面颈分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5年生存率及远期放射损伤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面颈联合野 面颈分野
  • 简介: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而遗传易感因素也是其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大量研究都揭示了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在不同国家、地区、种族的人群中可能存在遗传背景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该位点多态性与宫颈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在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相关阐述。

  • 标签: P53基因 多态性 宫颈癌 遗传易感性 生物学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抑制膀胱癌生长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野生型p53基是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入膀胱癌细胞HTB9,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变化及DNA合成情况,应用RT-PCR检测p21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可抑制HTB9细胞生长和DNA合成(AdCMVp53),流式细胞仪显示,DNA合成前期或静止静的细胞比例增高,而合成期细胞比例下降,另外,AdCMVp53还提高了p2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转梁对于膀胱可能是很有前途的基因治疗方法。

  • 标签: 野生型 P53基因 膀胱癌 HTB9细胞株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分析、突变型p53检测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4例标本(12例恶性,12例良性)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抗原检测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胸腔积液细胞中表达突变型p53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p53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并且通过PI染色分析细胞倍型和周期分布.结果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用于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100%.倍体分析和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能将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100%,特异性仍为100%.良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p53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以p53阳性细胞百分率>90%为阳性标准,p53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91.7%.联合p53阳性细胞百分率和DNA倍体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能提高到91.7%,特异性91.7%.细胞周期SPF(S期时相百分比)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和突变型p53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结合细胞学检查更有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良性 恶性 流式细胞术 p53 突变型DNA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