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治疗患者脑血流与记忆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50例应用三维塑形钛网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相应修补区大脑皮层脑血流改变与记忆量表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骨修补术后相应区域皮质区CBF明显高于术前,记忆量表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三维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可对患者的脑血流和记忆量表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颅骨缺损 钛网修补 三维重建塑形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颅脑损伤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4.7、14、21d及对照组外周血EPC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1d,颅脑损伤组外周血EPC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伤后4d降至最低值(P〈0.05);随后逐渐升高,伤后7d达最高峰(P〈0.05),随后逐渐下降,伤后21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1d外周血EPCs水平与入院时患者GCS评分呈正相关(RS=0.452,P〈0.05);伤后7、14、21d外周血EPCs水平与伤后6个月GOS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23,0.469,0.455;P〈0.05)。结论外周血EPCs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Nogo—A及其受体(NgR)在大鼠颅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假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中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组,采用自制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伤后12h、24h、3d、7d和14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Nogo—A和NgR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后各时间点,各型颅脑损伤组Nogo—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重型、中型、轻型颅脑损伤组之间Nogo—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NgR的表达水平则在伤后3、7、14d各型颅脑损伤组才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各损伤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go—A和NgR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脑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且有各自的表达规律。

  • 标签: 颅脑损伤 Nogo—A Nogo—A受体 蛋白表达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