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睡眠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与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脑梗死病史的住院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的睡眠参数,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失眠率及失眠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入睡后清醒时间数据高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低于对照组,实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失眠率为92.4%,对照组患者的失眠率为63.2%,观察组数据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睡眠状况较差,失眠率较高,睡眠结构紊乱,故在临床中应及时采取措施干预以改善轻中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睡眠状况。

  • 标签: 轻中度脑梗死 急性期 睡眠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百憂解治療中風后抑鬱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中風病人70例,均經臨床、CT或MRI證實,治療組35例中風病人,為Zung抑鬱自評量表≥40分,或GDS老年抑鬱量表5~10分;封照組為未達到抑鬱標準的35例中風病人。兩組病人均给予類似的中風治療,而治療組加用百憂解,每日晨服1粒20rag,連續8周。結果治療組病人的Zung量表和GDS量表評分,在百憂解治療后+周末和8周末均有好轉,第8周末較第4周末還有進步,分組分析提示左半球中風和多竈中風病人抑鬱症狀更為明顯,治療后效果也較明顯;ADL評定發現治療組總體療效優于封照組,第8周末優于第4周末,但ADL嚴重度康復均為嚴重→中度→輕度的變化,兩組分析僅提示左半球中風治療組的ADL康復明顯優于封照組。結論百憂解能够調節5-輕色胺濃度,改善抑鬱表現,促進ADL的功能康復。

  • 标签: 百优解 中风 抑郁症 药物治疗 5-羟色胺
  • 简介:目的:使用多导睡眠图来研究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特征;探索癫痫活动与睡眠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的成人(年龄≥16岁)癫痫患者和58例正常对照的含16导脑电图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图,分别以性别、发作类型对癫痫组进行分组,进一步分析比较癫痫组和对照组、男女性癫痫组、不同发作类型癫痫组的各项睡眠结构参数。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癫痫患者的WASO(16.90±14.32VS53.95±60.08,P〈0.05)%、睡眠周期次数减少(3.65±1.40VS4.19±1.25,P〈0.05)。2)与女性癫痫患者比较,男性癫痫患者的BMI(24.04±2.86VS20.08±3.01,P〈0.05)、总觉醒时间(121.63±74.73VS77.26±59.47,P〈0.05)、WASO(19.43±15.12VS12.24±11.71,P〈0.05)%、AHI增加(15.25±20.09VS7.93±16.35,P〈0.05),睡眠效率下降(76.43±15.58VS84.98±11.84,P〈0.05),N3睡眠期比例减少(11.57±8.79VS16.04±6.76,P〈0.05)。3)与全面性起源癫痫患者比较,局灶性起源癫痫患者的年龄较大(49.93±21.94VS33.25±14.42,P〈0.05),夜间癫痫活动较多(76.2%VS33.3%,P〈0.05)。4)癫痫患者的夜间癫痫发作均发生N1、N2睡眠期;IEDs在N1、N2、N3、REM睡眠期的分布分别为37.0%、40.7%、14.8%、7.4%。结论:1)男性癫痫患者更易出现睡眠结构紊乱。2)癫痫活动在NREM睡眠期较为活跃,而在REM睡眠期受到抑制。

  • 标签: 癫痫 多导睡眠图 睡眠结构 癫痫活动
  • 简介: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患者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46例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起病形式以急性(58.70%,27/46)或亚急性(34.78%,16/46)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95.65%,44/46)、感觉障碍(84.78%,39/46)和尿潴留(67.39%,31/46)。MRI受累部位以颈髓最常见(45.65%,21/46),其次为胸髓(28.26%,13/46),呈脊髓内单一或散在多发长T。、长T:斑片状异常信号影,病灶长度一般不超过2个椎体节段(84.78%,39/46),个别患者(15.22%,7/46)病灶长度超过2个椎体节段;增强扫描可有不同程度强化(78.26%,36/46)。结论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脊髓受累可呈现单一或散在多发病灶,病灶长度较少超过2个椎体节段,但病灶节段延长不能排除多发性硬化。MRI是诊断多发性硬化脊髓受累最敏感和最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脊髓疾病 磁共振成像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镁制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标准的病人进行镁制剂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总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施行开颅手术分别为26例和22例,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3%和22%(P<0.05),手术病人脑组织Mg2+含量测定平均为(4.6±0.2)μmol/g,正常值(5~6)μmol/g.结论脑损伤后脑组织Mg2+含量明显下降,早期应用镁制剂对脑组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但损伤脑组织中低镁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因果关系以及镁制剂对脑损伤的治疗和脑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镁制剂 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 脑组织 对照组 临床实验
  • 简介:卒中一直是神经科学家和神经病学家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临床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有关卒中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新观点和新进展不断涌现。本文将针对近年来国际上卒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讨论,希望从中获得更多启迪。

  • 标签: 脑血管病 诊治 临床研究 神经病学家 神经科学家 分子生物学
  • 简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一方面可造成原位管腔狭窄,阻碍血运,而具有溃疡、出血等特点的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更是脑栓塞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各种影像学手段,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对于管腔狭窄和不稳定斑块的检测有着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医生应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测方式,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DSA CTA MRA 分子影像学
  • 简介:护理人员流失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是造成护士短缺和护理质量滑坡的主要原因。造成护理人员流失、短缺的原因很复杂,但护理工作环境恶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很多国家都做了大量研究,探讨如何改善护理工作环境,以吸引新护士并稳定护理队伍,满足医疗服务系统的需求。如美国,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护理工作环境的系统研究,成为随后护理法案提出、立法以及健康护理工作环境标准提出的证据和基础。

  • 标签: 护理工作 环境恶化 护理人员流失 医疗服务系统 护士短缺 世界范围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复习,了解其研究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借鉴方法。方法: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收载,发表于2000—2013年期间的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相关论文,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结果:检索到符合要求的相关论文87篇。结论:中药改善睡眠作用实验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加,中药改善睡眠的实验研究已成为中药药理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但是,目前在中药改善睡眠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存在着研究方法局限,不能体现中药作用特色及某些概念混淆等问题。

  • 标签: 中药 睡眠 实验研究 文献
  • 简介: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创建于1960年3月,是中国最早以神经外科研究为重点的公益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 标签: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医学研究 治疗方法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因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破碎型)发生中的机制.方法选择已经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按照术中所见分为2组:破碎或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组(9例)和退变型椎间盘突出组(10例).以CD68和CD4、CD8单克隆抗体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M、IgG、IgA以及补体C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水平.比较了两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1)组织病理学变化: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有6例标本近边缘细胞浸润区可见CD68阳性反应细胞,并且阳性细胞有沿血管样组织分布的趋势;4例标本见CD4阳性反应细胞浸润;2例标本CD8染色可见阳性反应细胞.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有3例标本边缘可见CD68阳性反应细胞,但细胞数较少.CD4和CD8免疫染色均未见阳性细胞.两组相比,CD68细胞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破碎组CD4和CD8细胞阳性率略高于退变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免疫学检测结果: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水平高于退变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IgA以及补体C3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腰椎间盘突出症按照其病理实质可分为破碎型和退变型,二者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应加以区分.(2)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标本中有T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浸润;退变型标本中亦可见巨噬细胞浸润,但无T淋巴细胞.(3)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全身体液免疫的改变.(4)自身免疫因素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和病理演变以及症状产生过程中,尤其在破碎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自身免疫 病理学 免疫球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分析ICU患者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总结对应的干预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纳入治疗的ICU患者80例,调查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统计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失眠状况。结果:80例ICU患者中有97.50%失眠,失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100.00%)、疾病因素(51.28%)、环境因素(41.03%)、药物因素(15.38%)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失眠例数(14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例数(3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状况。

  • 标签: ICU 失眠 影响因素 干预性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40mg(研究组)和20mg(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每2周评定1次。结果两组间显效率、不良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但HAMD减分率在治疗第2、4周末差异有显著性。加量组8例,14周末HAMD平分和减分率与8周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4例显著。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不同剂量对部分患者更适宜。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 简介:众多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可用细胞移植治疗人类大部分疾病.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近年来使用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课题.在这一领域,神经干细胞(nenralstemcell,NSC)和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BMSC)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及潜在的生物学应用价值成为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

  • 标签: 治疗 细胞移植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外科 研究进展 NSC
  • 简介:医学论文中描述研究对象(人或实验动物)的选择、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观察指标,常用的标题有“材料与方法”、“对象与方法”和“资料与方法”等。临床试验研究应说明试验程序是否经所在单位或地区伦理学相关机构的批准,研究对象或其亲属是否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对象为患者时,须注明病例和对照组来源、纳入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必要时还应说明排除标准。

  • 标签: 医学论文 知情同意书 写作 实验动物 试验程序 试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究Ⅲ型前列腺炎和睡眠障碍问题。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福建省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Ⅲ型前列腺炎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规用药,观察组除口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规用药外,再加一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比较2组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CPSI和PSQI评分差别不大,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CPSI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S-CPSI评分为(30.15±5.33)分,PSQI评分为(16.07±2.18)分,治疗后NIS-CPSI评分为(15.92±4.09)分,PSQI评分为(10.45±2.03)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S-CPSI评分为(31.07±5.21)分,PSQI评分为(16.59±2.33)分,治疗后NIS-CPSI评分为(22.68±4.27)分,PSQI评分为(13.40±2.82)分。结论: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往往合并有睡眠障碍,使用常规用药配合抗焦虑和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

  • 标签: Ⅲ型前列腺炎 睡眠障碍 镇静催眠药物
  • 简介:脑胶质瘤是中枢系统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恶性胶质瘤的平均生存期仅为10—14个月。技术进步,胶质瘤的治疗逐步深入到肿瘤生长、血管生成、侵袭迁移、凋亡等分子水平。所谓分子靶向治疗,是针对这些生物学事件进行分子水平的干预与调控。

  • 标签: 胶质瘤 靶向治疗 信号通路 进展
  • 简介:随着睡眠学科的发展,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能最大限度减轻睡眠监测的首夜效应并提高监测的依从性为睡眠学界广泛关注。心肺耦合分析技术可以简化信号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且可提供可靠、实用的睡眠评估报告,在美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本文旨在介绍这一方法的建立,并简要综述其已有的临床和科研应用。

  • 标签: 心肺耦合分析 睡眠呼吸暂停 失眠 抑郁症
  • 简介:目的研究床突间隙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为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0个甲醛溶液固定成人头颅标本上采用显微解剖观察床突间隙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3个国产成人尸头上利用冷冻铣切技术获得水平、冠状及矢状位0.05mm层面,在断面上连续追踪、观察床突间隙的解剖结构。结果床突间隙是磨除前床突后形成的一个潜在的手术操作空间,床突间隙底的结构从前向后有视神经嵴、颈内动脉床突段和海绵窦前部的薄顶壁。外下壁是海绵窦外侧壁的延续,其内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眼神经等向前进入眶上裂。冷冻铣切技术获得的0.05mm层面充分显示了床突间隙的解剖特点。结论显微和断层解剖方法相结合可以阐明床突间隙的解剖特点,为颅底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

  • 标签: 床突间隙 断层解剖 冷冻铣切技术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造成多巴胺(dopamine,DA)生成障碍,残存的多巴胺神经元胞浆中出现淀粉样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大部分病人是散发的,部分和环境因素、遗传及年龄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相关蛋白 研究进展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