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印度见闻录》是9—10世纪阿拉伯人所著的最早关于中国和印度的游记。其部分内容记载了阿拉伯商人所见所闻的中国唐代林业情况,如天然林分布、经济林发展、森林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城市绿化和战争对林业的损坏等,是把中国林业情况介绍和传播到欧洲及阿拉伯世界的先驱,也是一部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林业的珍贵文献。在阿拉伯人眼里,中国唐代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经济发达,森林动植物和林产品种类繁多,城市和自然环境美丽,生态环境和谐,人民生活比较富足,是个令人神往的国家,而唐末战争则对林业造成极大的打击和破坏。

  • 标签: 林业 林业史 《中国印度见闻录》 唐代 阿拉伯
  • 简介:城市河道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的构成要素。城市河道滨水绿带作为重要的带状绿色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重要的滨水生态走廊,也是市民公共游憩的重要载体,是人们认知一个城市、体验其空间的主要领域,承载着文化继承和城市形象展示的责任。吕梁市是北方典型具有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山水城市,城市空间依托新城母亲河——北川河两侧展开,新城水系开放绿色空间作为自然河谷廊道和市民的公共休闲游憩带,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市民生活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山西吕梁北部新城水系带状滨水空间的营造为例,探讨了北方山区城市带状滨水空间的设计策略。

  • 标签: 山区城市 城市河道 带状滨水空间 生态驳岸
  • 简介:文章黄土高原东部半干旱区环县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在景观化集水造绿空间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基于水绿双赢理论,提出了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的不同汇水区之间的平衡援助策略;指出根据区域内可收集雨水资源量,应优先保证该区域内优势节点和路径中集水造绿的生态需水,提出了测定区域内水绿平衡人为干预度临界点的方法;划分了大、中、小尺度汇水区,指出应根据各汇水区在人为干预度临界点的盈余和亏缺情况进行水绿调配规划;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进程,预测了集水造绿区域的变化趋势.研究证明,28.35%的人为干预度收集雨水,可以优先保证集水造绿优势“节点+路径”区的植物生长;将盈余区域的雨水收集调配至亏缺的汇水区,优先满足区域内节点、路径的生长,可以实现平衡援助;随着循序渐进的平衡增长,景观化集水造绿的空间网络可逐渐实现,以此作为人居环境改善的核心区域.

  • 标签: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 水绿双赢 景观化集水造绿 水绿调配与平衡援助 人为干预度
  • 简介:通过对新安江省级森林公园内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对85个资源单体在系统分类基础上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森林公园资源分布状况及自然地理条件,结合当前旅游活动开展的特点与需要,围绕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森林科普、森林旅游三大核心功能,整合策划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和运动健身于一体的5大旅游产品谱系的13种类别38项旅游产品.

  • 标签: 新安江 森林公园 森林风景资源 旅游产品
  • 简介:为了解决滇西北农牧区的冬季饲料紧缺问题,在滇西北贡山县迪麻洛村进行了外来草种和青贮饲料试验.试验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跟踪采访.跟踪采访的主要内容是监测试验的进展、农户所使用的传统知识以及农户对技术的评价等.在参与式农户试验的条件下,跟踪采访是参与式试验的有效互补手段.

  • 标签: 跟踪采访 参与式技术 监测与评估 农牧区 饲料试验 技术开发
  • 简介:人类文明正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文化生态与环境生态一体共生,高校教育应当契和时代要求,开发更多的文化生态课程。结合笔者讲授的文化生态课程——"北京英语导游",在文化生态学视角下,从土地的故事、爱国主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文化创新、民族文化身份、永远的高校文化生态教育等方面,探讨与时俱进的高校文化生态教育。

  • 标签: 文化生态教育 土地的故事 爱国主义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文化创新 民族文化身份
  • 简介:通过在亚洲(印度、中国和菲律宾)和南部非洲(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津巴布韦、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和莱素托)的案例研究,考察了自然资源决策控制权移交给当地人民,以及创造空间容纳当地利益和生存需求,赋权于资源利用者从这些新政策中获益的情况和影响这些致策效果的权力下放程度。

  • 标签: 权力下放 自然资源管理 社区管理机制 参与式方法 决策机制
  • 简介:本文从情绪体验的角度,提出了山水旅游体验内涵的4种类型,即感知体验、认知体验、审美体验和超验体验,并以此分析了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目前旅游解说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 标签: 山水旅游 旅游体验 解说系统 武陵源
  • 简介:在政府的林业工程中应用社区林业的参与式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林业规划设计方法,其目的是合理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工程建设的要求和农户的需求确定适宜的造林地、造林树种、参与农户及经营管理形式等.目前,参与式方法正在一些地方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试用.文章论述了社区林业机制和参与式方法在政府林业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者认为,如果农民真正参与了工程的规划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民从被动的'要我退'变为主动的'我要退'.通过在渠县的调研,文章讨论了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操作方法的建议.

  • 标签: 参与式方法 退耕还林工程规划 四川 渠县 社区林业机制
  • 简介:12月3日,全国森林防火森林公安工作座谈会在江苏召开。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孙扎根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对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江苏省副省长徐呜出席会议并致辞。周家森林防火指挥部专职副总指挥杜永胜主持会议。

  • 标签: 森林防火指挥部 公安工作 精神 违法犯罪活动 野生动物资源 国家林业局
  • 简介:森林经营规划方案编制与实施管理,是福建省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本文作者是方案编制的实践者、参与者和管理者,经过第一经理期10年的实践检验,作者认为要坚持多实践、少评价、不争议,让事实与数据说话,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通过修订完善,再发扬光大.本文在分析福建省第一经理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的急迫性、必要性、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福建省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提出了编案工作实施效果的监测及评价方法,并对福建省第一经理期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执行管理效果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 标签: 第一经理期 森林经营方案 编制与实施 实施效果 监测评估
  • 简介: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山河屯林业局正处在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该局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打造成金山银山为理念,将所属凤凰山景区运行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调整,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 标签: 森林公园 战略调整 新观点
  • 简介:筇竹(Qiongzhueatumidinoda)又称罗汉竹,属于国家三级保护的两个珍稀竹种之一,为西南地区所特有。其笋味鲜嫩,营养丰富,是云南省主要的出口和创汇土特产品之一。目前昭通地区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每年打笋期大量打笋,增加其经济收入,导致当地筇竹林生长退化严重。通过对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当地生活、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有利于筇竹林周边社区村民发展生产,又促进筇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共管对策,为保护和发展筇竹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筇竹 生物多样性 社区共管 对策
  • 简介:鸟类栖息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已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文中从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出发,赤山湖白水荡区为例,在介绍场地中鸟类资源及栖息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鸟类栖息地营建的方式,以期对湿地公园建设中的鸟类保护做出一定贡献。

  • 标签: 湿地公园 鸟类栖息地 营建方式 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 简介: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森林旅游产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内部优势包括资源优势、科研融合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内部劣势包括森林经营限制性因素多、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外部机遇包括政策利好机遇、产业承接机遇;外部威胁包括资源开发的不可预估性、市场环境的不可预知性。探索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融合的机制与模式,提出符合科研支撑为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包括推动森林旅游景观带建设、构建森林旅游科普示范区、扩大森林旅游宣传推广、突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积极扩大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多功能森林经营模式。

  • 标签: 森林旅游 环境战略分析法 绿色产业
  • 简介:文章从区域文化景观资源整合的角度研究古村镇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问题,提出构建自然生态修复网络和文化遗产保护网络相叠加的复合型绿道网络,针对沁河中游古村镇文化景观集群分布及其整体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宏观尺度的区域性绿道、中观尺度的阳城县绿道规划,以及郭峪村为例的村镇绿道节点设计.

  • 标签: 复合型绿道 整合 生态修复 文化景观保护 古村镇
  • 简介:根据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的要求和目标,余姚市泗门镇沿海防护林基干带建设规划为例,在总结该重点区域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重点区域建设规划的思路、营造技术、保障措施等建议。

  • 标签: 杭州湾 沿海防护林 基干林带建设
  • 简介:依据儿童心理学理论,总结儿童年龄分组的特点及其心理行为特征,并通过调查福州儿童公园不同主题空间儿童活动的情况,分析不同主题空间儿童数量分布和儿童年龄分组分布特点,验证主题空间与对应年龄组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耦合性,包括主题空间对儿童心理考虑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有创意等方面,提出了儿童公园主题空间创造的优化措施:充分考虑儿童年龄分组的心理行为差异性、加强主题空间创意性和成人休憩空间合理融入性。

  • 标签: 儿童心理学 儿童公园 主题 空间
  • 简介:通过对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进行翔实调查,对55个资源单体在系统分类基础上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围绕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森林科普、森林旅游三大核心功能,确定公园旅游产品开发方向,整合策划融自然美、运动美、健康美于一体的5大旅游产品谱系的15种类别49项旅游产品。

  • 标签: 富春江 森林公园 森林风景资源 旅游产品
  • 简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能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理论和社区研究理论,对太湖源景区与白沙村的成功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贫困地区社区参与平台的构建,并认为其是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关键。村委会在维护社区居民利益、保障社区增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旅游企业等利益主体与居民沟通的桥梁。本文为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 标签: 生态旅游 社区参与 利益相关主体 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