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近年来东莞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及特点,以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及措施。方法对东莞市2007—2009年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东莞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1起,病例数为979人;均以企业食堂为主(占77.46%),但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餐馆发生数有增加趋势;5—9月份为全年发生高峰(占56.34%),主要为细菌性污染(占80.56%),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为主(占61.11%);1—3月份为次高峰(占28.17%),主要因四季豆及面豆加工不当(占60.00%),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中毒食物主要为肉类(28.17%)、四季豆(面豆)(28.17%)及凉拌菜类(19.72%),前者有增加趋势,后二者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提高食物中毒查明率,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

  • 标签: 食物中毒 分析 防控对策
  • 简介:运用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理论,以文献法、比较法、实证法、归纳总结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近几年学者文献和实践工作为基础,简要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影响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几个关键议题,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提出新时期全面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治本之策。值此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做出重大调整之际,这些建议和意见或对谋求我国今后时期食品安全形势的好转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对策与出路
  • 简介:目的探索集体食堂食物中毒防控对策。方法分析历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与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食物中毒地点以企业为主,时间多发于5-10月,中毒食品以果蔬植物类和肉蛋类为主,其中肉蛋类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果蔬植物类以有毒动植物和农药残留中毒为主;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原料污染、生熟交叉污染和加工不当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为契机,改变监管模式,促进集体食堂的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食物中毒防控知识宣传,开展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预警,提高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配送餐单位监管;在重点时期提前介入重点单位,采取干预措施等,是防控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有效对策

  • 标签: 食物中毒 食品服务 农药 动物 有毒 植物 有毒
  • 简介:本文分析了经港澳地区进口食品的卫生质量问题,探讨了卫生管理对策。广东省对港澳地区开放的二类口岸有136个,经港澳地区进口食品占有不可忽略的比重,这些食品以小批量进口为主,批次多,批量少,品种繁杂。以江门口岸为例,经港澳地区进口食品不合格率为2.785%,不合格因素以腐败变质、包装破损、标签不合格和添加剂问题等为多

  • 标签: 不合格 腐败变质 二类口岸 卫生管理 次多 管理制度
  • 简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正式实施,第三十二条对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及时掌握标准执行的情况和实施的效果,不仅是标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项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开展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影响评估方法,为我国开展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 标签: 食品安全 标准 跟踪评价 法规影响评估
  • 简介:为维护公告的权威性,对河南省安阳市1996年~2003年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公告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公告呈明显的季节性,且年度间频次不平衡;发布公告的单位不统一;部分公告用语不规范,对被监督单位使用简称.为提高执法的严肃性,应注意公告的规范化问题.

  • 标签: 卫生监督监测 2003年 1996年 安阳市 管理对策 食品
  • 简介:系统地比较了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体制的特点,并概述了我国食品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及我国现行的食品法律法规体系。在分析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性改革的建议,研究认为,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需要多方面工作的配合和协作。

  • 标签: 食品安全 监管体系 现状 对策
  • 简介:本文分析了目前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对提高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的科学方法——质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监督工作质控的因素,提出了质控的内容和方法。建议建立监督机构、监督员工作质量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监督机构组织法、制订监督员培训制

  • 标签: 食品卫生监督 监督机构 工作质量标准 标准化管理 质量控制工作 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