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觉苑寺位于剑阁县西武连镇,武连是古蜀道上的一个驿站,曾设县署,觉苑寺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一个景区。寺内陈列了唐代以来各历史时期的石刻碑碣,有唐代《弘济寺新制石灯台铭并序》石灯台残断、逍遥楼碑、南宋《治路种松碑》、明代《陆放翁诗》碑、清代《张问陶诗》碑、民国《步陆放翁次韵》碑、《行路歌》碑以及一些现代碑刻等十余通。兹就其中逍遥楼碑、《治路种松碑》、《陆放翁诗》碑,试行考释,还望读者指点。

  • 标签: 唐代 南宋 张问陶诗 剑阁 碑刻 明代
  • 简介:曹学俭(1574-1646年),字能始,号石仓,侯官县洪塘乡(今福州市区)人,晚明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藏书家。由于曹学俭对明王朝忠心耿耿,清兵入关时,年逾古稀的他为匡复明室,驱逐满清,积极组织策划反清复明活动:清朝平定天下后,他不愿“事二君”,守节不移,最终以身殉国,

  • 标签: 曹学 政绩 反清复明 组织策划 政治家 藏书家
  • 简介:记载中且传世的元本《乐府诗集》仅有至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刊本一种。至正本的刊刻始末在李孝光、周慧孙二序中有明确的记载。李序云:“监察御史济南彭叔仪父前得其书,手自校雠,正其阙伪。及是更购求善本吴粤之间,重为校之,

  • 标签: 《乐府诗集》 监察御史 记载
  • 简介:颁发敕书使女真各部定期朝贡,作为明廷对东北女真地区施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嘉靖年间有了新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对女真朝贡制度的新限制上,文章分三个部分对此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新限制政策的成因,阐释了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其次,列举了女真人对于新限制的反应和对策。最后,探讨了嘉靖年间明朝政府对女真政策的调整所体现出的问题及对女真及明朝双方的影响。

  • 标签: 嘉靖年间 朝贡制度 女真人 限制政策 明朝政府 有效管理
  • 简介:清朝驻防西藏官兵的制度是清朝对西藏地方主权的标志之一,对于维护清朝驻藏大臣、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的权力,以及西藏社会的安定、保卫边防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过去中外学者对此问题也多有论述。然而,国外一些相关的论著,却说什么清朝驻藏官兵,只是一支为数不多的、保护驻藏大臣的“卫队”,只是一种“摆设”。因此,有必要依据历史事实,再对清朝驻藏官兵制度的形成、特征及作用作一述。

  • 标签: 兵制 地方政府 达赖喇嘛 历史事实 清朝 西藏
  • 简介:今年在全国各地举行了高中棒球锦标赛地区赛。岩手县从7月14日开始,在5个球场展开了由90个校队参加的激烈比赛。这期间,报纸、电视将对比赛进行详细报道。伴随着比赛的进行,大街小巷出现了“今年没戏了”、“下场一定赢”等等悲喜交集的话语。

  • 标签: 博物馆 经营理念 观众沟通 政府协作
  • 简介:《真诰》是东晋南朝时期流行的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书中详细地记载了上清派的历史,并愈终了堂多服食炼养、导引行气等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语料价值。由于此书目前还没有进行过校注,为了便于系统地整理《真诰》,本文从《真诰》的出世、整理以及版本递传情况作了考证。

  • 标签: 真诰 版本 流传
  • 简介:战国人口实臧知非现存史籍中,没有直接、系统的战国人口资料保存下来,后人遂据当时各国出兵数而推定之,计有三说:1000余万人,晋人皇甫谧提出,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从之;2000万人,由今人范文澜先生推定,目前论著多从其说;3200万人,此...

  • 标签: 少数民族人口 战国时代 军队 范文澜 五口之家 匈奴
  • 简介:<正>古代徐国的位置在今安徽省泗县北。据《尚书·费誓》,徐在周初(公元前12世纪)似偪近鲁,后来南迁至今安徽省境内。《汉书·地理志》临淮郡徐县条下,班固自注:故国,盈(赢)姓。(可参阅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修汀本第108页)关于徐国的历史,由于司马迁《史记》未为之立世家以记述,古史又残缺,所以不大为后人所知。徐之国君,可稽考的仅偃王、驹王二人。徐驹王仅见于《礼记·檀弓》,《檀弓》中记徐大夫容居之言:“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这位驹王虽武功卓著,但他究竟生活在什么年代,由于史料缺乏,我们是无从得知的。徐偃王远较驹王煊赫,史料也较丰富(虽然内中舛误的甚多),可以约略见其生活的年代。本文打算就此稍加探讨。

  • 标签: 周穆王 中国通史 徐偃王 徐国 安徽省 范文澜
  • 简介: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家陵园之一,清东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慈孝文化是其核心文化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追溯中国慈孝文化的历史渊源的基础上,从清东陵的建筑格局、祭祀礼仪以及文献记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对清东陵所蕴含的慈孝文化作一综合述。

  • 标签: 清东陵 慈孝文化 建筑制度 祭祀礼仪
  • 简介:证据表明,“赀虏”乃“卢水胡”的追述指称,为新莽时来自匈奴别部的降人,入塞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主活动十分活跃,发展起可观的势力,至十六国时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政权,有的还形成了新的族体。

  • 标签: 赀虏 卢水胡 新莽时期 《魏略·西戎传》 历史研究 匈奴
  • 简介:关于秦以泾阳为都,只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句记载,因而加深对其研究,弄清秦泾阳的所在地及秦人迁都泾阳的目的和意义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 标签: 秦灵公 泾阳 都城
  • 简介:<正>北宋时期的吐蕃与赵宋政府一直保持着友好密切的关系.这种广泛而直接的接触,必然加速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进程,必然产生双方人士对各自民族研究的兴趣。以唃厮啰为主体的地方民族政权自仁宗时建立起,延续一百年,其间,随着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多方面交往,宋人研究吐蕃的兴趣有增无减;他们撰写的有关吐蕃方

  • 标签: 吐蕃 宋人 宋史 考略 直斋书录解题 民族政权
  • 简介:赵善括字无咎,号应斋,宋太宗七世孙,江西隆兴人。生年的上限为宣和三年(1121),卒年的下限为嘉泰二年(1202),详见下文辨。进士及第,知常熟县,通判平江府、知鄂州等地,官终朝请大夫。在政见上倾向于恢复,与辛弃疾有词唱和,风格相似,属辛派词人。著有《应斋杂著》。赵善括散文在南宋文坛中较有特色。

  • 标签: 括散文 散文考 赵善括
  • 简介:蕃兵是北宋时期设于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军队建置。宋代播州杨氏蕃兵的创建,与宋王朝对播州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政治治理有关。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王朝在四川成都设置“都大提举茶马司”,对四川地区实行茶叶专卖,又在川南地区的叙州(今宜宾)、泸州、南平军(今赶水)等地开设茶马交易市场,对黔北和黔西、叙南、滇东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茶马贸易,黔北地区少数民族“乐墓圣化”,纷纷要求归附,宋王朝借势首先在黔北地区设置蕃兵。

  • 标签: 军制 归附 宜宾 宋代 北宋时期 边疆
  • 简介:广东番禺籍的居廉(1828-1904年)是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花鸟画家。他和其从兄居巢并称“二居”。他们所创立的撞水、撞粉的花鸟画技法影响了岭南画坛近一个世纪。居廉的传人高剑父、陈树人等则创立了著名的“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是轻重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岭南画家.笔者已就其生平事迹及其艺术成就写过多篇文章论述,此不赘述,在此仅就其他的传人作一些粗略考证.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传人 居廉 花鸟画家 岭南地区 “岭南画派” 中国美术史
  • 简介:孙蕡是元末明初岭南最有名的诗人。“岭南诗派,肪于孙蕡。”他又是广州“南园诗社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十分不幸,竞在明太祖朱元璋大肆诛戮功臣时,被株连而死。关于他的死有二种不同的说法,兹辨于下。1.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十二《孙蕡传》载:

  • 标签: 蓝玉 于洪武 胡惟庸 考辨 辽东 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