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比观察不同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给予α-2b干扰素、B组给予α-2b干扰素和C组给予α-1b干扰素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在疗程结束后,A组、B组和C组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68.3%、68.3%和65.0%;HBeAg转阴率分别为70.0%、71.7%和66.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3.3%、73.3%和70.0%;三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I、II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费用分别为13680元、12240元和14040元(P〉0.05);但是,B组常见副反应明显重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常用国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5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干扰素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48/50)、84.0%(21/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阴道排液持续时间、创面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部分患者用药期间觉轻微不适,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效果较好,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验,根据随机的方法将这72例高脂血症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在生化检验时样本进行冷藏处理;乙组在生化检验时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甲、乙两组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样本处理前的各项生化检验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样本处理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比较大,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冷藏处理和离心处理均能够有效消除干扰,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是干扰素(IFN)罕见但极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使用IFNα的患者PAH发生时间多早于使用IFNβ的患者,停用IFN和/或接受PAH靶向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减轻或恢复,少数为不可逆性PAH,甚至导致死亡。IFN相关PAH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门静脉高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心脏瓣膜病和糖尿病等。IFN相关PAH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使用IFN治疗的患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量减低等症状,应及早行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确诊PAH后则应立即停用IFN,并给予PAH靶向药物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脂血症对临床生化检验造成的干扰和消除策略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入院原因:高血脂,患者总例数:136例,分组方式:予以数字抽选法,组别名称及例数:实验组、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进行生化检验,对照组不进行干扰措施,实验组进行干扰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均为68例,其中对照组未进行临床生化检查防干扰措施,其生化检测结果准确率为61.76%,明显低于实验组,由数据发现实验组准确性为98.6%,P<0.05。结论:对于高血脂症患者予以生化检测时,采用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具有良好的价值和必要性,以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简介:目的构建ITIH4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系统。方法选取干扰效果最佳的siRNA片段,设计shRNA结构,退火反应形成双链后采用T4DNA连结酶与线性化慢病毒载体Psico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后提取质粒,并经质粒DNA测序和PCR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是否成功,转染293T细胞并测定培养上液的病毒滴度。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Psico/ITIH4测序结果与设计的shRNA序列完全一致,转染293T细胞后,其病毒滴度为9.5×10^3IU/m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ITIH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系统,为今后深入研究ITIH4奠定了基础。
简介:摘要RNA干扰技术已经迅速的被发展成为一种治疗手段,用于特异的下调基因从而减轻病痛。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由于病毒感染的疾病。现在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RNA干扰都可以抑制病毒。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则每一个的病原物RNA干扰治疗都必须量身定做,其中包括1.发挥干扰的RNA的导入方法途径,2.给药途径,3.目的基因,4.RNA干扰作用的持续时间。尽管对于每种病毒都可以制定有效的策略但是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重要的是,治疗策略必须考虑到在病毒基因组可能出现的极快速进行,以及利用计算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来辅助治疗策略以防止病毒逃逸。此外,所有的RNA干扰治疗策略都需将发挥干扰作用的核酸序列导入到靶细胞中,这将受益于基因设计和导入方法的发展。这里我们总结了在抗病毒RNA干扰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如何将这些发现有效的应用到诊断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