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眼科学见习教学中采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辅助眼部解剖教学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于2020年9月至11月期间选择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5名学生采用VR解剖模型学习,对照组26名学生采用传统PVC材料教具学习。学习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眼部解剖学随堂测验,并对试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眼部解剖测验分数(80.55±11.99)分,对照组学生为(71.68±15.82)分。试验组学生平均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3)。试验组96.0%(24/25)的学生认为使用VR解剖模型学习比使用传统PVC材料教具更为有趣,80.0%(20/25)的学生认为VR辅助教学模式对学习眼部解剖学很有帮助。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眼科学见习教学中采用VR技术辅助眼部解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眼部解剖的理解和记忆,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标签: 虚拟现实 临床医学专业 眼部解剖
  • 简介:摘要为解决现阶段临床麻醉学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培养提高临床麻醉学学生的临床麻醉理论、学习热情及各种临床麻醉操作操作技能,将虚拟技能培训系统应用于临床麻醉学教学,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虚拟技能 培训 临床麻醉学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有效的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患者采用临床虚拟床位 预住院模式,从而有效的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所支付的医疗费用。 方法: 本文主要选择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我院接收护理治疗的 82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无虚拟床位预住院模式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而通过虚拟床位预住院模式的患者为观察组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来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医护人员通过对虚拟床位预住院模式的患者,以及无虚拟床位预住院模式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护理费用金额来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虚拟床位预住院模式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护理金额明显低于虚拟床位预住院模式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 患者通过采用 虚拟床位预住院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住院天数和护理所需花费的费用,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治疗水平和护理效率, 值得在临床上 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虚拟床位预住院模式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由于镇江市多家医院之间没有实现病人药品信息共享,病人可以在不同医院重复开药品处方,并且相关医药政策并没有限制透析等药品的使用上限,导致实际病人的药品处方单核销量往往远超过病人的实际的使用量,极易造成药品倒卖和浪费的问题。本文引入虚拟核销技术,将药品使用信息实时反馈记录在虚拟药品申领单中进行流转,实现血透病人可见不可拿,有效规避药品浪费和倒卖乱象,优化临床管理模式,领药、用药更快捷和高效。

  • 标签: []虚拟核销  血透药品 药品申领单 临床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得到了相当大的动力,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虚拟现实技术的日渐成熟,结合护理教学应用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利用好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也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切实得到了改善教学质量的效果。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护理教学的展开,可以切实有效的提升护生对临床操作的学习兴趣与实践动手能力,但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还并不完全,在护理教学的应用工程中还存在有不少问题,本文针对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护理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讨问题所在与完善策略。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护理教学,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虚拟技术在教育、医疗、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提供了较大便利。在护理教学中应用虚拟技术,无论是呈现方式还是应用场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虽然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相应的完善,为护理教育者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护理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肝切除术复杂度高,危险性大,随着数字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薄层CT或MR数据的个性化肝脏、肿瘤及内管道三维重建,使肝脏外科医生能直观、清晰、多维度地显示肝脏病灶位置及其与内脉管的空间毗邻关系,并进行精确的术前规划。然而,术前3D图像和实际手术过程仍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导致术者手眼不协调,无法达到术中三维图像实时导航。近年来,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减少3D模型和实际操作空间之间的不确定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在肝脏外科术前规划、术中引导、外科教育、医患沟通等多个方面都逐渐展示了明显优势和广阔前景。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 三维重建 肝脏外科手术导航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革新,大量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助产护理作为对实践教学依赖性较高的专业之一,其同样需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技术实现教学改革。在高校助产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入虚拟现实技术,既可以提升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又可以促进本专业课程的改革。本文将依据教育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研究成果,从多个方面探析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应用策略,并就多方面的要素提出一定的建议。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让更多高校助产专业的教师有所启发,以此推动助产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高校 助产专业 实践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虚拟仿真属于新时代发展的产物,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围绕用户实际需求创造的虚拟世界,结合使用群体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给用户提供互动学习及沉浸式体验,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案。现如今,虚拟仿真技术已有明显的突破效果,且深受国内护理专业领域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围绕虚拟仿真技术的概述,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的现实作用,提出该技术在我国护理专业领域中的实践应用方法,帮助护理教师了解虚拟仿真技术基础上,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我国护理专业 虚拟仿真技术 教育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是根据拟定的手术方案,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工具,用于引导骨折复位内固定和特定性截骨矫形等手术操作,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骨肿瘤外科治疗方面,也有较好适用性。数字骨科技术是实现骨科精准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综合近年文献对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板在骨科领域应用的技术优势、适用范围、主要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予以总结和评述。

  • 标签: 外科手术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性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手术治疗的30例复杂性颅底肿瘤患者进入研究,按照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将患者分为2组:3D打印组14例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指导外科手术实施;对照组16例患者根据术前MRI资料实施常规开颅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及肿瘤全切除率。结果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长[(7.2±2.6) h]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9.4±2.2) h],术中失血量[(377.1±318.3) mL]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975.0±856.2) mL],肿瘤全切除比例(12/1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复杂性颅底肿瘤切除手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及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

  • 标签: 3D打印技术 颅底肿瘤 颅底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光照与严格避光条件下三维打印光敏树脂牙列模型(简称树脂牙列模型)形态的长期稳定性。方法利用标准牙列模型数据,使用桌面三维打印制作80副(共160个)树脂牙列模型,随机抽样分为自然光照组(40副共80个)与严格避光组(40副共80个)进行密闭储存。储存1、3、5、7、14、21、28、40、60、90 d(每组每个时间点各4副)后使用光学模型扫描仪获取树脂牙列模型三维数据,测量树脂牙列模型三维数据与标准牙列模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即树脂牙列模型表面平均形变量。选择3项线距指标(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和牙弓长度),测量树脂牙列模型三维数据与标准牙列模型数据3项线距指标的差值,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不同储存时间组线距指标差值的差异。结果储存90 d内96.9%(155/160)的树脂牙列模型RMSE值未超过0.1 mm。对于相同储存时间点,两组树脂牙列模型RMSE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5.0%(360/480)线距指标测量值与标准模型数据差值的绝对值在0.2 mm内,0.1%(3/480)超过0.5 mm,总体范围为0~0.6 mm。结论三维打印光敏树脂牙列模型在自然光照与严格避光条件下密封储存的长期形态稳定性良好。

  • 标签: 牙模型 牙科材料 树脂类,合成 光敏树脂 三维打印 形态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3D打印模型在髋关节翻修临床教学方面的效果,改进教学质量。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外科专业规范化培训的学员50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成员进行专业理论测试和教学评估问卷调查,并对两组学员的专业理论测试成绩、教学满意度和学习兴趣做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结果试验组学生的专业理论笔试成绩(84.60±5.76)分高于对照组(78.20±6.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4.72±0.46)vs.(4.28±0.61)]和学习兴趣[(4.76±0.44)vs.(4.28±0.54)]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能有效加深学生对髋关节结构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标签: 3D打印模型 教学方法 髋关节翻修
  • 简介:摘要三维生物打印作为组织工程的前沿技术,可以精确打印仿生组织,在骨骼、牙齿等硬组织打印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软组织生物打印的研究也飞速发展。该文主要就软组织三维生物打印技术以及打印软件、打印硬件、配套耗材、生物反应器等配套装备的研发进展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研发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打印,三维 软组织损伤 创面修复 配套装备
  • 简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金标准,手术量大,费用高昂,是一项庞大医疗支出[1]。但是,TKA患者术后有20%的不满意率,"无忧膝"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2,3]。对于早中期、年轻活跃、伴有胫骨近端内翻畸形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

  • 标签: 胫骨高位截骨 个体化导板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3D打印
  • 简介:摘要单髁置换术(U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段,其对假体位置和角度的精准度要求较高。三维打印导板应用于UKA可以提高手术精准性,术中操作便捷,安全性高。但目前导板的设计、假体位置参数等尚缺乏统一标准。本文梳理了UKA术中三维打印导板的历史、制作要求和过程,以及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三维打印导板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无经验医师在UKA术中的假体安放精准度,以及长期结果是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仍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三维打印导板 单髁置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的新型金属镂空式种植外科导板在种植手术中的效果及其精确性。方法牙缺失患者23例,利用新型金属镂空式种植外科导板辅助植入52枚种植体,观测其种植体颈部偏移距离(植入位点)和种植体1年存活率。结果48枚种植体进入预定位置,仅4枚种植体颈部出现偏移,偏移范围在2mm内,颈部偏移的平均距离为(1.08±0.24)mm。所有种植体均顺利修复。种植体1年存活率为100%。结论新型金属镂空式种植外科导板辅助植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冷却效果良好和手术视野开阔等优点,且精确度较高。

  • 标签: 外科导板 3D打印技术 种植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6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A型主动脉夹层及B型主动脉夹层各1例,采集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格式的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数据,经过边界分割和三维重建,并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精简模型结构,分别打印硬质模型及软质硅胶模型用于手术前规划。结果病例1和病例2打印模型与CTA测量内径的平均差分别为0.46 mm和0.14 mm,标准差1.07 mm和1.05 mm,偏差范围-1.8~2.1 mm。病例1数据处理及模型打印总耗时18 h。结论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的复制胸主动脉夹层和胸腹主动脉夹层复杂的解剖结构,根据不同场景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模型可以基本满足术前规划的需要。

  • 标签: 3D打印 主动脉夹层 术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