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本院68例实施麻醉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麻醉)与观察组(复合氯胺酮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氯胺酮用量和苏醒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 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应用价值较高,不仅可以帮助患儿术后及早苏醒外,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采纳、推广。

  • 标签: 小儿 麻醉 丙泊酚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在麻醉复苏器应用的心得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01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后采取不同的麻醉苏醒方式,观察患者观察两组生命指标情况、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命指标及拔管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时间为(19.61±2.36)min、苏醒时间为(25.26±3.27)min,观察组拔管时间为(16.07±2.14)min、苏醒时间为(17.16±3.6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复苏期应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丙泊酚 麻醉复苏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手术患儿行氯胺酮+用药的效果。方法:数据遴选本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小儿手术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单一组(氯胺酮,n=55)、联合组(氯胺酮+,n=55),2组麻醉效果比较。结果:麻醉前5min比较2组生命体征指标无差异,P>0.05;麻醉后5min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更低,血氧饱和度更高;麻醉、睁眼及完全清醒时间更短,氯胺酮总剂量更少;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4%)低于单一组(14.55%),x2=3.9600,p=0.0466,P

  • 标签: 儿科手术 氯胺酮 丙泊酚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于无痛胃镜中的麻醉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收治老年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地佐辛)和观察组(50例,)。对比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麻醉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无痛胃镜中应用可缩短检查、麻醉诱导、麻醉苏醒和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无痛胃镜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佐辛联合行无痛胃镜的护理措施。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共计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胃镜检查,观察组进行地佐辛联合下无痛胃镜检查。结果:对照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联合在无痛胃镜镜检患者具有一定安全性,麻醉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 标签: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 无痛胃镜镜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将静脉麻醉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临床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本项研究选取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10例病例做研究,依据患者年龄单双数将其随机分配至研究组和参考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参考对照组患者做胃肠镜检查不予任何静脉麻醉剂,研究组做胃镜检查时进行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检查的时间和疼痛评分。结果:检查中参考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胃肠镜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参考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将静脉麻醉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术中不会使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产生明显下降,且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静脉麻醉 无痛胃肠镜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环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麻醉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为环组(予以环麻醉)、组(予以麻醉),各组分别40例。结果:两组插管后1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环组疼痛、呼吸抑制、血压降低等不良反应少于组(P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环泊酚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联用在老年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行宫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将其分成A、B两组。A组单纯用进行麻醉,B组用瑞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02)、宫缩痛程度。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为80%,麻醉恢复时间为(3.55±1.55)min,麻醉起效时间约为(1.8±0.75),B组约为(1.65±0.7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宫腔镜手术中联合使用瑞芬太尼和进行麻醉,宫缩痛少而轻,苏醒及定向力恢复快,且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静脉麻醉 宫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乳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40例乳腺手术病人进行临床麻醉效果的安全性评估。结果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乳腺手术中应用安全可靠,麻醉过程平稳,病人术后感觉舒适,无痛苦记忆,无局部浸润麻醉之恐惧心理及镇痛不全,手术探查切除彻底,不易遗漏病灶。

  • 标签: 丙泊酚 舒芬太尼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氯胺酮复合泵注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短小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单纯氯胺酮麻醉,观察组行氯胺酮复合TCI泵注麻醉,然后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苏醒时间、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采用氯胺酮复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借鉴。

  • 标签: 小儿 短小手术 氯胺酮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地佐辛复合用于无痛人流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采用无痛人流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文章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大37.78%,观察组的效果更加明显,并且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痛人流患者使用地佐辛复合,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 无痛人流患者 麻醉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患者中的麻醉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34例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患者入院后平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予以麻醉,对患者术中牵拉、疼痛感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有2例存在牵拉感,对照组患者术中有4例存在牵拉杆,有1例存在疼痛感,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1例血压异常病例,对照组有1例呕吐、2例呼吸抑制和2例血压异常病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芬太尼在临床中的麻醉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丙泊酚 芬太尼 无痛人流
  • 简介:目的:观察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同时针对小儿内镜室麻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并提供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结肠镜诊疗患儿90例,随机分为PF组、PK1组和PK2组。P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PK1组给予氯胺酮0.5mg/kg,PK2组给予氯胺酮1mg/kg,间隔约2~5min后3组均缓慢静脉推注1~1.5mg/kg。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药量、意识消失及苏醒时间,观察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PF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高于PK1组和PK2组(P<0.05);PK1组用量大于PK2组(P<0.05),2组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儿均安全度过围麻醉期。结论:复合小剂量氯胺酮(0.5~1mg/kg)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安全可靠,优化和规范的麻醉流程可进一步降低麻醉意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丙泊酚 氯胺酮 小儿 结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手术的小儿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肌注氯胺酮6mg∕kg,待患儿入睡后,观察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3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1.5mg.kg-1.h-1+地西泮注射液0.25mg.kg-1.h-1连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HR﹑R﹑SPO2,肌紧张程度和术中躁动情况、术后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HR100-120次∕分,R22-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呼吸平稳,无肌紧张,无躁动。术毕停止泵药约30-50分钟清醒,而对照组HR110-140次∕分,R20-30次∕分,SPO2在96%以上,术中患儿时有躁动,肌紧张情况需快速推注药液后才能继续手术,术毕停止泵药清醒时间多在1小时以上,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现象。结论氯胺酮复合用于小儿麻醉,其镇静镇痛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地西泮麻醉,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抑制,术后清醒快,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丙泊酚 地西泮 复合 小儿麻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陈宁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剂学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某院行颅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B组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情况以及不同时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B组的T2、T3的HR与MAP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的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比A组短(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能有效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稳定,且患者苏醒较快,能更好满足手术要求。

  • 标签: 瑞芬太尼;丙泊酚;颅脑手术;麻醉;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复合用于患儿MRI检查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至6月行MRI检查的患儿100例,性别不限,年龄1~6岁,体重10~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组(P组)和艾司氯胺酮+组(K+P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2.5 mg/kg,K+P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和1.5 mg/kg;麻醉维持:静脉泵注100 μg·kg-1·min-1,调节输注速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5分。发生中重度体动反应时,静脉注射0.5~1.0 mg/kg和(或)增加输注速率。评估检查过程中MRI图像质量,记录体动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程度、气道相关不良事件(低氧血症、窒息、上呼吸道梗阻、分泌物增多)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平均输注速率、静脉追加量及总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恢复室观察期间不良事件(呕吐、复视及躁动)发生情况和家属对镇静效果和恢复的满意度。结果与P组相比,K+P组平均输注速率和总用量、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降低(P<0.05),体动反应发生率及其程度、MRI图像质量、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恢复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儿MRI检查镇静。

  • 标签: 氯胺酮 二异丙酚 儿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药物浓度和意识状态改变敏感的脑功能特征。方法选择拟行胸腹部手术治疗的男性患者6例,对所有患者使用靶控输注设备进行输注,初始药物浓度设置为1.0 mg/L,然后每6 min增加0.2 mg/L,直到患者达到无意识状态。同时,采集患者的脑电信号。将采集的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脑功能特征。构建药物浓度相同、意识状态不同和意识状态相同、药物浓度相同两个数据集,并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LR)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在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特征筛选结果显示功率谱-δ-顶区、排列熵(permutation entropy, PE)-δ-颞区和相位滞后指数(phase lag index, PLI)-α-顶区到顶区为对意识状态改变敏感的特征,使用这3个特征在LDA、LR和SVM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上得到的意识状态分类正确率分别为(82±5)%、(83±5)%和(84±4)%;功率谱-β-额区、功率谱-β-颞区和功率谱-β-顶区对药物浓度改变敏感,使用这3个特征在LDA、LR和SVM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上得到的药物浓度分类正确率分别为(77±4)%、(76±4)%和(80±4)%。功率谱-δ-顶区在药物浓度变化时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在意识状态从有意识到无意识明显升高(P<0.001);PE-δ-颞区和功率谱-β-额区在从低药物浓度到高药物浓度和从有意识到无意识时均明显降低(P<0.001);PLI-α-顶区到顶区在低药物浓度状态下明显高于其在高药物浓度状态下(P<0.001),但是其在意识状态变化时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功率谱-β-颞区和功率谱-β-顶区在意识状态变化时均没有出现明显变化(P>0.05),但是功率谱-β-颞区从低药物浓度到高药物浓度时明显升高(P<0.001),而功率谱-β-顶区从低药物浓度到高药物浓度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功率谱-δ-顶区可以很好地表征意识水平的变化同时避免药物浓度的影响,在精确监测麻醉深度上具有潜力。

  • 标签: 丙泊酚 脑电图 机器学习 麻醉深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