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24
  • 简介:茅盾教导突兀社的社员们说,突兀社已不再满足于《突兀文艺》期刊本的出版,【摘要题】思潮与流派【关键词】重庆/抗战时期/校园文艺社团/突兀社【正文】    一突兀社(全称突兀文艺社)1940年初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重庆北碚兼善中学

  • 标签: 中的重庆 抗战中的 文艺社团
  • 简介:<正>1945年5月10日,战斗在电影、话剧舞台,戏剧理论、戏剧翻译等岗位上的贺孟斧先生在重庆导演话剧《离离草》遽然逝世,时尚差两个月才满34岁!成渝等地文艺界人士闻此噩耗惊骇不已。这位以艺术为武器从事斗争的勇士竟未能看到三个月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的遗憾啊!贺孟斧(1911—1945)原名善柯,湖南长沙人,生长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英语高材生,1928年

  • 标签: 话剧舞台 成渝 戏剧理论 长沙人 戏剧翻译 愁城记
  • 简介: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曾经上演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伟大长征。两年时间里,红军转战14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展示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 标签: 抗战 故事 红军战士 中国革命 革命精神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建立了伪“满洲国”等伪组织,又以建立“回教国”为诱饵引诱回族坠其圈套,以实现其分化瓦解、全面侵华之目的。河南回族以国家利益为重,做出了正确抉择,先后成立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分、支、区会及其附属机构战时服务队,数量居全国第一。并以此为基础,抗击日寇。依据《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月华》《新华日报》等报道,笔者将这些组织机构成立的时间、地点、负责人及开展的抗敌斗争等作一梳理。

  • 标签: 抗战 回族 回协分支区会 战时服务队
  • 简介: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中国首都北京。其中,美国人为了表示征服中国的胜利,利用大幅照片反映他们在北京时的种种“辉煌”,美国国旗如何插在北京城门,清廷官员如何跪拜于洋大人脚下,美军如何搬走故宫里的宝物,又如何监督清朝奴才斩杀中国人……,真是方方面面,不一而足。在这场血腥的侵略战争,中国的许多稀世之宝也被抢到了美国。后来,在美国博物馆展出,并附着侮辱性的说明。华侨目睹,真是五内俱焚。他们恨外国强盗,也恨腐败无能的清朝统治者。

  • 标签: 先生 老人 爱国 抗战 1900年 中国首都
  • 简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爆发。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各阶层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沿海各省市机关、厂矿、学校、商店、银行等单位纷纷内迁,西南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处西南中心的贵州除迁来一批厂矿、企业外,浙江大学、大夏大学、湘雅医学院、陆军大学等大专院校也纷纷迁入。大批学者、专家、名人也随之而来,一些国际友好学者也来贵州参观访问,其中李约瑟教授的三次来访较负盛名。

  • 标签: 内迁 大夏 全面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抗战时期 西南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三支重要的政党势力。一是当权的国民党,二是共产党,三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第三党、救国会、职教社、乡村建设派等中间党派。这些中间党派后来联合组成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国共两党之外的第三大政党。团结、抗战、民主,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 标签: 民主宪政运动 抗战时期 党派合作 中国民主同盟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政治
  • 简介:1935年,日本染指华北地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共为实现"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而奔走呼号。舆论动员成为身处僻地的中共隔空影响国统区的最优选择。1935年至1939年,中共利用逐渐宽松的舆论环境,利用不同形式的大众传媒,促成了巨大的抗日舆论洪流,不仅加速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且也极大促进了自身发展壮大。

  • 标签: 抗战动员 大众媒体 国统区 中国共产党
  • 简介:摘要“八一三”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初期一次重要的会战。“八一三”纪念也因其本身的重要性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化资源。1938年8月13日前后,正值日军进攻武汉,许多政治势力借“八一三”周年纪念之机,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南京维新政府宣传“反战和平、中日亲善”;国共两党则动员军民团结抗战,保卫武汉;各地的社会团体以游行、撰文、献金等形式号召海内外同胞共同纪念“八一三”一周年。

  • 标签: &ldquo 八一三&rdquo 纪念 南京维新政府 国民党 共产党
  • 简介:“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开发西北思潮高涨,由于西北民族与宗教复杂、边疆危机以及苏联民族政策的影响,促使一些有识之士,基于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的立场,关注西北民族与宗教问题。他们认为,开发西北,必须考虑少数民族的利益,并提出发展民族教育,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吸收少数民族人才参政等措施。这是当日国人对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有益探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 标签: 抗日战争前 西北开发思潮 民族问题 宗教问题 民族政策 国民党
  • 简介: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对此,我们当有坚定不移的认识。但近些年来,怀疑乃至意图否定这一论断的声音不绝于耳,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视听。本文拟结合抗战实际,从国民党和共产党相比较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来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标签: 国民党军 游击战争 蒋介石政府 敌后战场 国民党内部 抗日根据地
  • 简介:中国作家在抗战的生命选择,是文人在中国抗战的群体现象,老舍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而抗战的“老舍文学”,无疑为中国抗战文学史平添了亮色。重要的是,透过老舍在抗战的写作、言论与行为,可以对老舍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来进行审视与剖析。这对于重新发现和认识老舍,十分有益。因为从抗战直至自杀,在老舍身上,都有一种“抗到底”的精神意志。

  • 标签: 抗战 “士”的精神 “国家至上” 老舍 抗战文学
  • 简介:抗战文学”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抗战文学,是指以抗战为题材的文学。从共时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存在大叙事、现实性、反形式化三大特点;从历史性角度考察,抗战文学则显示出创作发展和人性挖掘深度成正比的特征。抗战文学要出现优秀乃至伟大的作品,有待于我们对民族文学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和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广泛吸取。

  • 标签: 抗战文学 叙事 人性 民族文化
  • 简介:[编者按]60前年的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正式向盟国投降,中国人民坚持八年的抗日战争也以中国人民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

  • 标签: 中国 抗日战争 抗战史 皖南事变 蒋介石
  • 简介:罗荣桓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他的辉煌一生是同山东抗日战场密不可分的,自1939年3月1日踏进山东抗日战场,至1945年10月24日抗战胜利离开山东奔赴东北,他在山东战斗生活了2400多个日日夜夜。在这段时间内,有将近3年时间他是抱病甚至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的……抱病挑重担1937年"七七事变"后,

  • 标签: 山东抗战 抗日战场 滨海军区 国民党顽固派 罗生特 政治工作
  • 简介: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在缅甸奉命向北转移途中突遭日军伏击,在密林中奋战两昼夜后率师突围途中,师长戴安澜将军身负重伤,于5月26日殉国,时年38岁.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举行全国性的悼念大会,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主任李济深代表国民政府主祭,全国各地一百多位代表前往致祭,参加悼念的有一万多人.

  • 标签: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 缅甸 戴安澜 抗日战争 云南
  • 简介:曹聚仁(1900-1972年),浙江省浦江具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人。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到上海,创办沧笙公学,并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战地记者。

  • 标签: 战地记者 曹聚仁 抗战 1921年 师范学校 暨南大学
  • 简介:初露苗头小欣是我的女儿,今年刚满5岁,一向乖巧得很,见人就打招呼,“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叫得可甜啦。人人见了都夸她聪明又漂亮。可最近一段时间,我老觉得她的脸色不太好,整天没精打采的,连幼儿园老师也反映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我和老公觉得,可能是营养跟不上,于是,我特地买了本菜谱,研究均衡营养,天天变着花样,设法给她增加营养。可是,两个月过去了,情况却没有什么改善。

  • 标签: 病抗 白血 注意力不集中 均衡营养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