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肠内镜作为重要的医疗器械,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提高了部分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水平。但是,胃肠内镜材料特殊,构造精密,必须采用特殊的清洗消毒方式,一旦消毒不彻底,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胃肠镜清洗消毒的管理。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医院胃肠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浓度的消毒粉在不同时间对人型结核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用有效氯含量分别为50、100、200、500、1000、2000、5000、10000mg/L的消毒粉,作用于人型结核杆菌,在5、10、15、20、25、30、45、60min时,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上,根据菌落的生长情况,以此来判定杀灭效果。结果作用5、10min时,所有浓度消毒粉均无作用;15min时,含量分别为5000、10000mg/L的消毒粉全部杀灭人型结核杆菌;20min时,含量分别为1000mg/L以上浓度的消毒粉对人型结核杆菌全部杀灭作用;30min时,含量分别为200mg/L以_卜浓度的消毒粉全部杀灭作用;60min时,有效氯含量为100mg/L以上浓度的消毒粉全部杀灭作用;含量为50mg/L的消毒粉不能杀灭人型结核杆菌。结论在日常工作中,有效氯含量为100mg/L的消毒粉,作用60min或含量为200mg/L以上的消毒粉,作用30min后来消除人型结核杆菌造成地面污染。

  • 标签: 消毒粉 人型结核杆菌 改良罗氏培养基 杀灭效果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消毒供应工作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统计研究。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消毒供应工作考核评分以及患者感染率,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内容。我院于2012年1月以后调查、完善并整改消毒供应工作。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消毒供应工作考核评分以及患者感染率,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内容。结果实验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率统计差异具有临床指导意义(P<0.05)。实验组消毒供应工作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项消毒供应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毒供应工作评分差异具有临床指导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工作进行针对性措施完善和整改后,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 院内 感染预防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运用新型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消毒供应室进行细节管理,包括创建质量监督检查小组,进行规范消毒、清洗,严密检查包装、灭菌及发送流程;对实施细节管理前后进行效果对比。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前临床满意度为86.36%,明显低于实施后的95.45%,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分别为(9.12±5.31)、(8.86±3.87)、(9.24±5.63),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运用细节管理,能明显提高各临床科室满意度,且对护理质量有所提高,应给予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 细节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合理运用不同的灭菌技术,以满足临床和手术对医疗器械物品灭菌的不同层次的需求。方法观察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根据其是否常规重复使用、是否急用、是否耐高温高压,分别采取不同包装和不同方式灭菌后,对灭菌所需的时间、灭菌的效果和灭菌后无菌物品所保存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灭菌方法所需灭菌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灭菌方法均能达到满意效果,合格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灭菌方法后无菌物品的保存时间比较,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的灭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医院可根据自己临床和手术对器械物品灭菌的不同需求,混合配置灭菌器,取长补短,能够经济、快速、安全地灭菌各种医疗器械物品,很好地为临床提供服务。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灭菌技术 灭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执行“两规一标”的管理策略。方法通过规范与标准搞好设计关,并对基础设施与布局进行规范,配置必要的清洗消毒设备,创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体系,规范化落实。结果实施了集中式的管理,发挥了专业化的效能,并保障了医疗的安全。结论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消毒供应中心的创建,CSSD体现出了现代医学及医疗技术与管理的发展,而执行“两规一标”的管理则保障了医院高质量地完成医疗、宣教及科研等工作。

  • 标签: 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两规一标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准操作程序在胃镜清洁消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选取200例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对胃镜进行常规消毒措施;标准组患者100例,对胃镜进行标准操作程序清洗消毒,对两组胃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标准组患者的菌落抽查、清洁度检查结果、器械破损比例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操作消毒操作程序应用于胃镜消毒中可有效地提高消毒合格比例、减少菌落数,降低二次消毒比例,从而延长胃镜的使用寿命。

  • 标签: 标准操作程序 胃镜 清洁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医疗器械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流程并严格执行。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及灭菌质量均合格,得到了医生的认可。结论外来医疗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保证了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确保了患者安全,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医疗安全。

  • 标签: 外来器械 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提升消毒供应质量,实现医疗机构资源共享。方法整合和优化集团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对器械实行集中管理和集中物流配送,对临床基础包和部分专科包实行标准化配置;采取业务管理办法、质量双控模式、信息化管理、运营与成本核算运作方法,制订区域化运作流程。结果区域化供应后清洗、包装质量合格率提高(P〈0.01),标准包配置后品种数量减少(P〈0.01)。结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创建可以提高集团内外消毒供应质量,提升工作效率。

  • 标签: 消毒供应 资源整合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科管理干预污染器械封闭回收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科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规范的措施进行污染器械封闭回收管理,对规范化管理前后消毒供应科工作进行比较,调查我院检查消毒供应科领导对规范化管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管理后消毒供应科消毒灭菌管理工作的优良率较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消毒供应科污染器械回收进行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器械灭菌的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消毒供应科 管理干预 污染器械 封闭 回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机抽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包,分析导致无菌包中出现湿包的原因,并探讨避免出现湿包的有效质量控制方案,杜绝或减少湿包现象发生,确保灭菌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的2000个无菌包,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判断标准进行判定,发现并统计其中的湿包数量,记录并分析湿包形成的原因。结果经过判定,发现抽查的2000个无菌包中,共有22个湿包,湿包率达1.1%,可能造成湿包的原因有待包装的物品未充分干燥、包装不规范;灭菌物品的装载不规范;灭菌后的物品干燥与冷却不当;消毒员操作不规范等。针对湿包的形成原因,我们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再次随机抽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的2000个无菌包,其中发现湿包4个,湿包率降至0.2%。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严格规范操作,从生产无菌包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减少湿包的发生率,确保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

  • 标签: 湿包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修养。方法根据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将护理人员分为N0~N3级,制定分层级培训计划,按要求进行分层级培训。结果通过分层及培训使各层级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能力都有所提高。结论实施分层级培训后促进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各层级人员理论操作水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提高,善于于创新,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提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