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保乳改良根治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乳腺癌患者,由计算机编号,按照单双数法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美容优良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相比,保乳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效果更佳,可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率,保障乳房美观,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手术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手术治疗指标 并发症发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皮肤伸展改良皮肤伸展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效果,为创伤后皮肤缺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皮肤伸展改良皮肤伸展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手术时间、Ⅰ期愈合率、愈合时间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常规组(73.3%vs.50.0%,P<0.05),愈合时间(9.7±1.7)dvs.(13.9±2.5)d,P<0.05和创面功能恢复时间(14.6±2.9)dvs.(18.9±3.5)d,P<0.05均短于常规组;两组的创面愈合良好,均无感染的病例报道,仅观察组出现1例肌肉挛缩,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皮肤伸展治疗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手术时间及Ⅰ期愈合率与常规皮肤伸展相当,但前者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皮肤愈合及创面功能恢复的速度较快,可替代常规皮肤伸展用于创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

  • 标签: 常规皮肤伸展术 改良皮肤伸展术 伤后皮肤缺损术 治疗效果
  • 简介:过熟期白内障由于晶状体皮质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造成手术操作困难,中截囊易发生悬韧带断裂、囊袋口放射状撕裂等并发症。笔者对37例过熟期白内障中采用改良信封式前囊切开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过熟期白内障 前囊切开术 白内障术 信封式 改良 晶状体皮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与开腹子宫全切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的122例进行子宫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的方法不同分为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组(采用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和开腹子宫全切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各6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差异。结果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与开腹子宫全切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6%)明显低于开腹子宫全切组(9.8%),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47,P<0.05);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组的疼痛等级明显低于开腹子宫全切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可以加快恢复时间,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改良式阴式子宫全切术 开腹子宫全切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中应用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对产妇可能出现大出血情况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文研究资料来自于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选择剖宫产分娩方式产妇80例,所有产妇均用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回顾分析所有产妇相关基线资料并归纳该措施对剖宫产中大出血的防治效果。结果所有产妇在接受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治疗后宫缩呈现明显好转,顺利止血;未发现有产妇出现再出血/血液循环不良等情况而需要再次接受手术/切除子宫治疗;随访期间未发现有相关并发症。结论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操作要求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止血效果,安全性高,对子宫切除情况概率能够严格控制且无并发症,对于剖宫产中大出血的预防、治疗等方面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改良式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剖宫产 术中大出血
  • 简介:1材料及方法1.1本院2004到2006年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采用改良式鞘内子宫切除320例,筋膜内子宫切除282例为对照,两组年龄分别为35~52岁,34~53岁。患者年龄、手术适应证及子宫大小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 标签: 改良鞘内子宫切除术 传统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与标准乳腺癌根治临床效果的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标准乳腺癌根治,而观察组则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类似,观察组生存率为90%而对照组的生存率为92%.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8%)远远小于对照组(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较标准乳腺癌根治在乳腺癌治疗效果相似,但能有效减轻治疗的负面作用,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标准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改良根治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月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改良组实施改良根治治疗,保乳组保乳。比较两组乳腺癌治疗效果;操作时间、出院时间、出血水平;患者乳房美观评分。结果保乳组乳腺癌治疗效果和改良组无显著差异,P>0.05;保乳组操作时间、出院时间、出血水平低于改良组,P<0.05;保乳组乳房美观评分优于改良组,P<0.05。结论保乳改良根治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相当,但保乳可更好保障美观度,减少中出血,简化手术操作,加速术后康复。

  • 标签: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乳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缩宫素与改良B-lynch缝合联合的整体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选取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间,均为我院分娩的产妇,共计46例,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改良B-lynch缝合措施,对照组应用缩宫素,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整体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中出血量、产后2h总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止血时间、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与缩宫素措施能够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剖宫产产后出血 产妇 改良B-lynch缝合术 缩宫素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最佳诊治模式,评估改良根治治疗的价值。方法:时间记作2021年,临床医学上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88例记作研究对象,以小组的形式接受两种模式治疗,包含44例患者接受保乳诊治的情况、44例患者接受改良根治诊治的情况,记作保乳组与改良组。结果:保乳组手术出血量项目为(60.28±10.23)mL、引流量项目为(113.27±20.41)mL、并发症出现2例、占比4.5%,对治疗方式的认可评估(86.41±4.80)分,均优于改良组,p

  • 标签: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头皮针行新生儿腰椎穿刺的效果。方法采用头皮针取代腰椎穿刺针对63例新生儿行腰椎穿刺。结果一次性成功率95%。结论头皮针行新生儿腰椎穿刺的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头皮针 新生儿 腰椎穿刺术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Snodgrass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效果。方法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47例,予改良Snodgrass行尿道成形。其中阴茎体型40例,阴囊型7例;首次手术失败者8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一期手术治愈44例(93.6%),余3例发生尿瘘,其中新尿道渗尿1例,予重置导尿管2周后治愈,冠状沟处漏尿2例,6月后行尿瘘修补治愈。结论改良Snodgrass手术一期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疗效确切,操作简单。

  • 标签: 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护理)和对照组43例(改良式低位产钳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二产程、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低位产钳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护理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方式,减轻很多并发症的出现,在临床中具有使用的价值。

  • 标签: 改良式 低位产钳术 无保护会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横行切口剖宫产的临床可行性,提高对腹壁横行切口剖宫产的应用临床。方法对32例足月妊娠行腹壁横行切口剖宫产和32例传统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对比。结果与传统剖宫产式比照,胎儿娩出、手术时间缩短。结论腹壁横行切口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减少,腹壁切口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手术方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中患者41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纵切横缝进行治疗,治疗组选择改良纵切横缝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采用改良纵切横缝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和深度推广普及。

  • 标签: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治疗良性腮腺肿瘤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良性腮腺肿瘤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情况96.23%高于对照组84.9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和涎瘘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和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解剖面神经分支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比较组间生物学指标发现,两组治疗前后HSP70、P27、CyclinD1、C-MYC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发现试验组病人HSP7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P27、CyclinD1、C-MYC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治疗良性腮腺肿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少。

  • 标签: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 良性腮腺肿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Snodgrass尿道成形I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Snodgrass法I期修复尿道下裂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2~18个月,平均(9.3±1.2)个月。治愈27例(92.9%),术后发生尿瘘2例(4.8%),尿道外口狭窄1例(2.3%)。尿道口位置于龟头顶端,阴茎外观满意,排尿通畅,未见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Snodgrass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效果肯定。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成型术 Snodgr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