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实验选用沙棘杂雄优一号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比较不同激素,激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基质,不同插穗长度对沙棘微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的有关试验,目的在于探讨提高沙棘微扦插成活率的基本条件,找出最佳的组合方案。试验结果表明GGR6号处理的沙棘插穗,沙棘微扦插一叶一芽、二叶二芽、三叶三芽、四叶四芽成活率分别为50%、66.67%、83.33%、93.33%,四叶四芽的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长度的插穗。ABT、NAA、IBA处理二叶二芽插穗成活率最高只有50%。GGR明显优于其他生长调节物质的处理效果。试验比较了不同配方基质对沙棘微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沙∶草炭土=3∶2的比例混合的基质相比其它基质,比较经济而且扦插效果好,因此筛选出最适合沙棘微扦插的条件为四叶四芽的嫩枝插穗,使用100~200mg/kgGGR处理后,在沙∶草炭土=3∶2的混合基质中扦插。

  • 标签: 沙棘 微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处理方法 成活率
  • 简介:选用沙棘杂雄优1号,选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GGR、NAA、IBA、HSR)进行了正交试验,比较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不同扦插基质厚度、不同插穗长度对沙棘微枝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筛选出大田生产条件下沙棘微枝扦插最适条件,找出生产上最佳的组合方案。试验表明三叶三芽插穗在400mg/L的生长调节剂中处理后微枝扦插表现最好;NAA处理的插穗在厚度为8cm的沙层微枝扦插表现最好,其余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微枝扦插表现最佳沙层厚度为5cm。

  • 标签: 沙棘 微枝扦插 植物生长调节剂 正交试验
  • 简介:黑龙江省孙吴县是我国目前大果沙棘栽植面积最大的县市,经过10多年的大果沙棘栽培试验实践,成功总结出了大果沙棘果园式栽培技术体系。本文从地块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与苗木准备、栽植时间与方法、大果沙棘园管理等6个方面对这一技术体系展开介绍,旨在为区域大果沙棘的科学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与参考。

  • 标签: 黑龙江孙吴县 大果沙棘 果园式 栽培技术
  • 简介:沙棘引种试验地一般包括场圃区和三荒地(荒山、荒滩、荒沙)两种类型。场圃区主要用于初选试验和区域性试验,三荒地主要用于生产性试验。试验地以能代表当地自然条件、交通方便为主要选择因素。国外优良沙棘品种引进后,应在“三北”10余个项目区分别做好试验地的规划,并编制指导生产实践的种植计划书,才能使整个引种过程付诸于实施。

  • 标签: 沙棘 引种 试验 种植 规划
  • 简介:1历史回顾直到1980年,只有少量的野生沙棘作为防风林生长的拉脱维亚的马路两边.此外还有少量沙棘种植在沙地和砂砾坑的复垦中.

  • 标签: 俄罗斯沙棘 栽培 防风林 引种 沙地 种植
  • 简介:本文论述了沙棘药用研究的现状,包括营养成分含量、沙棘黄酮的提取、临床研究,沙棘油的应用及其它成分的功能研究等,同时阐述了沙棘药用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前景.

  • 标签: 沙棘 药用 开发利用
  • 简介: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土壤、不同层次、不同立地的沙棘及其植被群落的林冠截留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土壤类型对植物的生长和截留量影响都很大,同时,多年生沙棘通过林冠截留,对砒砂岩地区土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砒砂岩区 沙棘 林冠截留
  • 简介:利用沙棘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在荒山荒坡、低产田及风沙干旱区建立沙棘生态经济林,改善农作物的耕作环境,提高农牧产量,同时结合不同发展模式来分析预期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提供参考。

  • 标签: 沙棘 发展模式 效益分析
  • 简介:针对辽西地区现有沙棘资源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大面积沙棘人工林的死亡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将现有沙棘资源根据立地条件划分为不同林种,按不同林种进行分类经营的技术措施。同时,针对沙棘大面积死亡的经验和教训,对不同林种的更新改造及沙棘种植园和生态经济林的建设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的方向及切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沙棘资源 经营管理 生态经济林
  • 简介: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沙棘蓝莓复合格瓦斯饮料配比如下:发酵液中沙棘与蓝莓果汁12%添加量,3:2比例处理表现最佳,玉米粉添加量为9%时可以达到设计要求,较经济、易处理。安琪干酵母、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链球菌比例3:1:1、总添加量5%,复合发酵结果表现最佳,其发酵工艺L9(3^4)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影响发酵工艺因素主次为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值,最佳组合为接种量3×10^-4、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15h、初始pH值3.5,验证最佳组合的产品感官评分值为92.7,产品表现优级。

  • 标签: 沙棘 蓝莓 格瓦斯 研制
  • 简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415nm。经计算得到芦丁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8.3684×C+0.0049,相关系数R2=0.9996,精密度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分别为0.040%(n=6)和0.138%(n=6),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1.28%(n=5),样品的稳定性试验RSD为1.201%(60min)。此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高,重复性好,是沙棘叶中黄酮含量测定的切实可行方法。结果表明,大通县沙棘叶鲜重总黄酮含量为95.87mg/g,高于其他研究人员对沙棘叶总黄酮含量的所有报道;与见报的其他植物叶片中总黄酮的含量相比,大通沙棘叶总黄酮含量也较高。

  • 标签: 沙棘叶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 简介:智利1994年引种了德国3个品种、俄罗斯6个品种,分别种植在不同纬度地区,并对其生长情况、果实产量、产生的根瘤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区德国沙棘比俄罗斯沙棘生长良好,果实产量高.试验证明德国沙棘在南纬53°的地区生长良好.

  • 标签: 智利 沙棘 引种栽培 初报
  • 简介:从俄罗斯等国引进优良沙棘品种,应开展初选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的工作,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国“三北”地区的优良沙棘品种,才能进行这些品种的推广应用。沙棘引种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过为了节省引种时间,三个阶段可以交叉试验,滚动发展。

  • 标签: 沙棘 引种 初选试验 区域性试验 生产性试验
  • 简介:被研究的两个沙棘品种(HippophaerhamnoidesL.)的果实分别采集于吉尔吉斯斯坦Ⅰ和乌兹别克斯坦Ⅱ。本文主要研究了这两种沙棘果实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性上的不同。经测定,可滴定酸,抗坏血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为Ⅰ的果实的主要成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沙棘果油中包含更多的游离脂肪酸(酸量2.9mg氢氧化钾)和类胡萝卜素(419.3%)。通常,果肉酸含量是16:1。而在稀有的果油里的酸,检测到其最低含量为16:2(1.2%~4.6%)。被研究品种的种子油含有大于40%的必需酸为18:2和18:3(VF)。

  • 标签: 沙棘 有机酸 脂肪酸 蛋白质 类胡萝卜素
  • 简介:对山西自然概况,沙棘种质资源、生境习性、资源分布和产地气象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对山西沙棘主产地土壤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山西沙棘资源丰富,各地气候土壤存在一定差异,可为山西沙棘优势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山西 沙棘 生态 资源 调查研究
  • 简介:本文研究了高加索地区沙棘资源的分布、生物学特征、结果率以及生化性质。沙棘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区的河谷地带中。在此区域,具有工业开发前途的沙棘聚集区的果实产量超过500t。物候观测显示沙棘生长与繁衍受到生长地点与生长期的气候条件的影响。该结果显示,沙棘个体特性、生长地点、生态条件、光照方位、湿度、海拔高度等因素均会影响结果率、果实中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

  • 标签: 大高加索地区 沙棘 生态 特性
  • 简介:根据沙棘所含营养成分及其优异的医疗保健作用,论述了发展沙棘产业和沙棘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的前景。中国是一个沙棘资源大国,沙棘资源在世界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利用资源优势加速发展沙棘特种产业,生产出沙棘特种产品,不但是我国人民健康的需要,而且是中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食品市场独占鳌头的拳头产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问内,中国在这些领域中将占据着世界其他国家难于取代的地位。发展沙棘产业是解决我国“三北”老、少、边、贫地区“三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发展这些地区经济的先导产业,是“三北”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大力发展我国沙棘产业的同时,要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而合理利用沙棘资源的最佳途径是对它进行综合利用。

  • 标签: 沙棘资源 沙棘产业 综合利用
  • 简介:我国野生沙棘资源丰富。沙棘中富含维生素、三萜、脂类、黄酮类、酚类和微量元素等大量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保护心血管系统、抗肿瘤和抗衰老等方面有明显作用。本文对沙棘的生物活性作了简要介绍,并重点介绍了沙棘在医药、食品、饮料、化妆品、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沙棘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