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安全。传统的主要根据有无雌激素刺激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Ⅰ、Ⅱ两,涵盖了全部种类的子宫内膜癌。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满足更为精准的临床诊疗需要,子宫内膜癌需要准确的分子。TCGA首次提出的子宫内膜癌分子,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四种亚型。本文就目前临床上的子宫内膜癌分子方法进行综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 标签: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安全。传统的主要根据有无雌激素刺激将子宫内膜癌分为Ⅰ、Ⅱ两,涵盖了全部种类的子宫内膜癌。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满足更为精准的临床诊疗需要,子宫内膜癌需要准确的分子。TCGA首次提出的子宫内膜癌分子,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四种亚型。本文就目前临床上的子宫内膜癌分子方法进行综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 标签: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6-2023.6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合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单项治疗指标各项证候积分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观察组治疗后单项治疗指标积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合计有一定疗效的为39例,占比97.50%,明显比对照组的72.50%高(P<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中医辨证分型 慢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GI.1札如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尝试并开展初步分析。方法利用本研究设计的GI组札如病毒全基因组5’末端通用引物及杯状病毒3’末端引物,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两株GI.1札如病毒标本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然后进行文库构建、上机测序及序列组装。通过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进化分析。结果两个标本测序质量优异,测序方法具有可行性;在全基因组(WGS)、NSP基因、VP1基因及VP2基因进化树中,均归类为GI.1;位点变异分布于各个基因片段,但VP1基因的N端保守性较好,熵值较低;大部分基因的核苷酸突变尤其是NS3、NS5及VP1基因的核苷酸突变以同义突变为主,未形成相应氨基酸的突变。结论成功地开展了对GI.1札如病毒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及相关进化分析,为札如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札如病毒 全基因组 进化树 同义突变
  • 简介:摘要随着海量多维度生物医学数据的积累,包括基因组、代谢组、脂质组、微生物组、电子医疗病历、医学影像和可穿戴设备数据以及包括深度学习在内的多模态人工智能(AI)模型算法取得的突破,使得对糖尿病精准和精准治疗的探索成为可能。通过对应用传统AI算法在2糖尿病上取得的进展进行回顾,借鉴多模态AI模型在其他精准医学领域所得的成功经验,展望2糖尿病精准中应用多模态AI模型整合多维度数据的前景。

  • 标签: 糖尿病 2型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与2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2010年就诊的125例2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糖尿病不同中医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急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探讨2糖尿病并发症与中医辨证的关系。结果2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分布于肝肾阴虚及湿热中阻;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分布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及湿热中阻;急性并发症主要分布于肺胃燥热及湿热中阻。结论2糖尿病并发症在不同中医证的分布有差异。

  • 标签: 2型糖尿病 并发症 中医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微泡多囊肝及超声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微泡多囊肝患者22例,均展开超声检查,并与MR影像加以对照.结果21例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1.4%,误诊率为28.6%;MR诊断符合率100%.经超声,Ⅰ8例,Ⅱ13例.结论虽然超声诊断微泡多囊肝的准确性不如MR,然而其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是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关键词微泡多囊肝;超声诊断;超声Clinicalvalueofultrasonicdiagnosisandtypingofpolycysticliverdisease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valueofultrasoundindiagnosisofpolycysticliverdiseasewithpolycysticliverdiseaseandultrasonictyping.Methods22patientswithpolycysticliverdiseaseweretreatedbyourhospitalfromJanuary2003toJanuary2015,patientswithpolycysticliverdiseasewereexamined,andcomparedwiththeimageofMR.Resultsthediagnosticaccuracyratewas21in71.4%cases,themisdiagnosisratewas28.6%,andthecoincidencerateofMRdiagnosiswas100%.8casesoftypeI,casesoftypeII,weredividedinto13cases.ConclusionAlthoughtheaccuracyofultrasonicdiagnosisofsmallbubbletypepolycysticliverdiseaseisnotasgoodasMR,butithastheadvantagethatitcannotbeignoredisthefirstchoiceforthediagnosisanddifferentialdiagnosisofthediseaseK.eywordsPolycysticliverdisease;Ultrasonicdiagnosis;Ultrasonictyping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2-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TOAST中不明原因脑梗死与其他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的潜在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比较TOAST中不明病因的危险因素、病史、生化指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的差异,推测不明原因的可能病因。结果不明原因组的发病年龄比小动脉闭塞组小(P〈0.01),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组吸烟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别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组饮酒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不明原因组患心脏病者的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小动脉闭塞组(P〈0.05;P〈0.01)。不明原因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不明原因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而3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卒中病史比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空腹血糖(Glu)及白细胞(WBC)水平无显著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组发病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是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s-CRP并未增加不明原因患者的风险。结论年龄、饮酒及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有较强相关性,对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应强化这方面的检查,可能会减少不明原因的比例。

  • 标签: TOAST分型 不明原因型脑梗死 病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 AO B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疗效分析。 方法 选取 2012年 9月 -2014年 2月本科收治的 49例桡骨远端骨折,全部均为闭合性骨折,经复位后,用 X射线评估两组复位评分,以 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 小夹板组复位优良率 60%,内固定组复位优良率 58.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夹板组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 56%;内固定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54.1%,两组优良率比较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特定的桡骨远端骨折( AO B)在治疗上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切开固定
  • 简介:自从诺贝尔奖得主Sanger1977年发明双脱氧DNA测序方法后,该测序法已独占商业性的DNA测序技术20年,虽然其不断改善的自动化操作已经大大加速了测序的速度,使科学家们能提前几年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并测出了另外几百种生物的基因组,但当前普遍使用的测序仪,一次只能读取1,000个左右的碱基,且DNA样品需要长时间的制备和分析,因而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革命性的技术革新:高速测序技术。本文综述了DNA高速测序技术及DNA高速测序仪器的进展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高速测序技术 DNA 高速测序仪器 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AO的浮膝损伤数字化分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00例成年浮膝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7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3.7岁;左膝54例(54.0%)、右膝43例(43.0%)、双膝3例(3.0%)。新的数字化分按照AO将股骨及胫骨各分成三部,按照部位组合后共重新编排成六种。通过应用该对所纳入病例的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以总结该在浮膝损伤中的使用范围及分布规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Ⅰ~Ⅵ损伤比例分别为Ⅰ42.7%(44/103)、Ⅱ18.4%(19/103)、Ⅲ9.7%(10/103)、Ⅳ10.7%(11/103)、Ⅴ11.7%(12/103)、Ⅵ6.8%(7/103)。不同损伤患者在性别(χ2=6.068,P>0.05)、受伤侧别(χ2=0.658,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AO的浮膝损伤数字化分体系能够对大部分浮膝损伤以及合并开放伤病例进行分类,能有效地为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更有利于评估预后及学术交流。

  • 标签: 浮膝损伤 股骨骨折 胫骨骨折 数字化分型 AO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AOC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接诊的134例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的67例患者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的67例患者接受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A组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活动度及治疗优良率均优于B组(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AOC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均较显著,但钢板内固定可更快恢复患者腕关节活动度。

  • 标签: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衰减值(computer tomography attenuation value,CT attenuation value)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肝囊包虫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与活性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时通过CT检查和MRI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测18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7个肝囊包虫病的CT值及ADC值,分别对各型病灶囊液进行测量,计算5肝囊性包虫的CT值及ADC值,利用方差分析和秩相关检验,比较各型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根据WHO标准,其中CE1:51例、CE2:47例、CE3:50例、CE4:52例、CE5:27例。5囊性病灶的CT值和ADC值分别为:CE1(4.79±1.70) HU和(3.25±0.31)×10-3 mm2/s、CE2(6.02±2.53) HU和(3.18±0.15)×10-3 mm2/s、CE3(22.96±4.82) HU和(2.57±0.25)×10-3 mm2/s、CE4(35.30±17.80) HU和(2.40±0.12)×10-3 mm2/s、CE5(108.77±51.02) HU和(2.13±0.68)×10-3 mm2/s,其中,CE3、CE4、CE5与CE1、CE2比较,CT值均增高(P<0.05);CE1、CE2、CE4、CE5的ADC值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T值和ADC值之间呈负相关(r=-0.835)。结论本研究同时利用CT值、ADC值定量指标,更加精准地诊断肝囊包虫病各型病灶活性,根据各型病灶CT值和ADC值的不同,可间接反映病灶生长的活性,从而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囊型肝包虫 计算机体层成像衰减值 表观扩散系数 分型 活性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产生的OXAβ内酰胺酶的基因及其与整合子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PA;提取总DNA,用PCR技术作OXA基因(blaOXA)及整合子可变区PCR定位.结果105株受试菌中,共检出blaOXA阳性株20株,其中14株blaOXA-Ⅰ阳性(包括3株同时blaOXA-Ⅱ阳性,3株同时blaOXA-Ⅲ阳性),另6株仅blaOXA-Ⅱ阳性.20株阳性株中10株含酶基因相关整合子.结论国内耐亚胺培南PA中部分菌株产blaOXA-Ⅰ,同时存在产OXAⅡ、Ⅲ酶菌株,且酶基因与整合子相关.

  • 标签: 耐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OXA型β内酰胺酶 整合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颈椎病患者的MRI信号改变和术后疗效之间的的关联性。方法对20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的脊髓颈椎病患者的颈椎MRI影像表现在T1、T2加权像上进行信号分析,并将MR信号改变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影像信号改变和脊髓颈椎病的手术疗效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脊髓颈椎病的MRI信号改变,对脊髓颈椎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对中医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神经根颈椎病患者80例,对其进行辨证治疗。结果:经治疗,全部80例患者中,治愈4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74/80)。结论:临床中在对神经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候,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能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和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例(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和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例(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例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