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从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记录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情况,通过对比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的评分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为期2年的随访,患者术后半年内的Harris评分为70~95分,平均(82.5±12.5)分;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人工股骨头脱位现象,主要因髋臼角过大,并于术后2周再次手术得到纠正;有2例患者出现髋臼内陷、假体松动的情况,通过翻修手术得到纠正;1例患者出现大粗隆撕脱骨折及1例粗隆间后侧的骨皮质线性骨折,给予记忆合金骑缝钉进行固定;2例患者出现患肢皮下广泛出血,1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对其停用抗凝药物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在治疗股骨头坏死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应首先对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以便于术中正确处理病状及选择合适的假体,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以提高。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全麻要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全麻的对照组(41例),与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组(4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等,再比较血流动力学中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选择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中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也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4.39%,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全麻,可缩减患者的清醒时间、醉醉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效果显著,值得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分析重症肝炎病人行血浆置换术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行血浆置换术的89例重症肝炎病人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4)、干预组(n=45)。对照组病人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施行综合护理,对两组病人生理状态及疼痛程度予以统计对比。结果干预组病人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肝炎病人血浆置换术护理中,普遍存在着心理状态不佳、疾病知识缺乏等问题,为此,通过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进以上问题,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按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功能锻炼强化,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显著低于对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功能锻炼 术后恢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7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全麻麻醉,实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期间生命体征变化与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诱导时、麻醉后30min与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全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用药量少于对照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有着较好的麻醉效果,起效快、用药量少,值得临床采用。

  • 标签: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3~9个月骨性愈合,术后1年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屈曲均>80°,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导致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具有多种原因,根据Vancouver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假体置换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行关节假肢置换手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组中突发颅内出血者3例,尿路感染者2例,褥疮1例,并发率为10.00%;对照组中尿路感染者3例,褥疮2例,深静脉血栓者2例,并发率为11.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JOA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研究组为(90.32±2.1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1.33±6.2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假体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保留患者关节功能,对解决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关节假体置换 四肢骨折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3~9个月骨性愈合,术后1年检查髋关节活动度屈曲均>80°,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导致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具有多种原因,根据Vancouver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移动康复小助手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选取94例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移动康复小助手进行宣传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采用移动康复小助手的观察组患者,对相关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合格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68.09%),观察组患者术后六个月的膝关节量表评分(KSS)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移动康复小助手能够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水平,促进患者膝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移动健康小助手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以及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所有受试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采用全麻方式进行麻醉;第二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相关临床指标变化以及患者麻醉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两组患者麻醉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第二组患者在麻醉后的深静脉栓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第一组患者(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髋关节置换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4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分成优质组和常规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优质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优质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拆线时间均早于常规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为92.9%,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6.2%(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骨科 人工关节置换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08 年 6月 -2014年 6月收治的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100 例,随机分成 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住院天数,观察组的腰背疼痛、伤口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2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尽早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进行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的康复护理,指导其进行自我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2月本社区医院143例,在上级医院进行了老年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肌肉、关节康复指导和护理,进行心理护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患者满意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屈伸度(20.8±1.4)、肌力(9.4±0.5)、活动度(18.9±0.7)明显优于对照组(13.1±1.7)(6.2±0.4)(12.2±1.1);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90.14%,显著大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率68.06%;对照组的并发症率16.67%,明显高于观察组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和日常生活指导,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率,不仅促进了老年人膝关节功能恢复,也改善了医患关系。

  • 标签: 社区康复护理 功能恢复 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的生活质量及效果分析。方法我院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把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强化康复训练和精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常见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不同康复指导及护理的两组患者在髋关节功能评分、常见并发症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训练指导及精心护理,不仅能缩短髋关节恢复时间,减少并发证,更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具较好的临床护理推广价值。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手术前后的护理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围术期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odom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围术期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常规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通过对9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经验总结,认为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详细的术前评估及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为手术的成功及疾病的康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方案 预防护理 功能锻炼 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