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探讨其自我防护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共选取29名在我院感染科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实施职业危险因素管理,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与职业危险因素管理前相比,职业危险因素管理后护理人员发生感染、针刺伤等医疗职业伤害的护理人员比例更低(P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人员 职业危险因素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52例为对象,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26例,参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应用综合防范管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职业损伤 医院感染科 综合防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职业暴露在供应室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1年6月开展循证护理,选取2020年12月~2020年5~的100例相关数据作为参照组,另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1月的100例相关数据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为2.00%,参照组职业暴露风险发生率为9.00,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职业暴露 消毒供应室 循证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职业卫生工作中的危险度是指由于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产生不良反应,如发病、患病或死亡的预期概率等。职业危险度评价的目的在于为职业危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法规、卫生标准和其他措施,控制和降低职业危害至劳动者可以接受的水平。随着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化学物质危险度评价的方法日见规范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目前职业卫生工作中的危险度评价一般可分为危害识别、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和危险度特征分析四个步骤。

  • 标签: 危险度评价 职业卫生 危害识别 接触评价 剂量-反应关系
  • 简介:【摘要】:妇产科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助产士需经常接触手术刀、手术缝合针等手术器材,也极易接触到体液、血液、分泌物,护理工作常面临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问题。此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人员意识欠缺、人员配备不足等,通过人员培训、完善制度、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可有效预防,保障工作人员临床安全。本文对妇产科助产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妇产科助产士 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 ] 自 2019年 12月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迅速由武汉蔓延至全国。妇女儿童等专科 医院是此次疫情防控中的关键环节 ,而助产士 承担着孕产妇管理 的主要 任务。通过分析助产士工作 特点 ,评估其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从国家标准中规范感染防控流程,结合临床实践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以期指导助产士 做好相关防护,避免职业暴露, 完善疫情院内感染管理。

  • 标签: [ ] 新型冠状病毒 围产医学 职业防护 助产士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 总结其防护方法及体会 。 方法: 在我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抽取供应室护理人员 10 名,采用问卷调查和小组研讨两种方式了解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 并根据讨论防护方法及效果。 结果: 研究的结果显示, 10 名护理人员认为利器损伤、烫伤、生物因素是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经过小组研究对防护方法的总结, 10 名护理人员的防护评分明显上升,与未进行小组研讨会前差异较大,(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以利器损伤、烫伤、生物因素最为常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防护,以提升患者的防护评分,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供应室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总结其防护方法及体会。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在职8位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文献及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供应室职业中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防护干预措施,对比临床护理质量。结果消毒供应室中多分为物理、化学及心理因素,其中以锐器刺伤危险发生了最高,可达30%以上,其次为噪声因素因素,发生率超过20%以上;经针对性防护措施干预后,供应室护理人员对各危险因素认知程度及防护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且干预后,供应室护理质量相比护理前得到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中,锐器损伤、机械噪声污染为主要危险因素,在科室正常工作管理中,需进一步制定积极防护、干预措施,提升科室护理人员防护技能、防护意识,是减少危险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手段,并能有效提升供应室护理质量。

  • 标签: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供应室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因素,分析有效的防护方法。 方法 针对 2019 年 6 月至 2019 年 9 本院供应室护理工作者的职业暴露风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危险因素以及防护措施。 结果 共计发生 238 例职业暴露情况,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烫伤( 32.35% )、锐器损伤( 31.09% )、紫外线( 17.65% )、噪音( 10.08% )、化学消毒剂( 7.56% )、污染血液( 1.26% )。 结论 在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防护,改善护理工作的安全水平。

  • 标签: 危险因素 职业暴露 供应室护理 防护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方法根据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现状,并参考近期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应从安全意识、交流沟通、药物管理和心理防护等方面制定防范措施。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内容和环境的特殊性决定其是产生职业危险因素的重灾区,除了院内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制订规章制度外,护理人员自身还应加强专业素养,提高心理素质,以健康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护理人员 职业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与分析医院感染科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提出对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我院感染科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医技。评估他们对职业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并使用数据分析方式对感染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防护对策。结果 我院感染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知晓率调查结果比较符合预期,职业危险因素多样化,传染病疫苗接种(91.30%)和个人防护依从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常冠心病(CHD)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危险因素多指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烟酒史、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炎症、促凝因素、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D-型人格、等高度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不可忽视。调整或控制诸多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现就冠心病危险因素做以下简要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常冠心病(CHD)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危险因素多指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烟酒史、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炎症、促凝因素、高尿酸血症、低胆红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D-型人格、等高度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不可忽视。调整或控制诸多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常见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现就冠心病危险因素做以下简要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