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肠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低、个体差异大,更易造成耐药菌定植与感染。因此,全面快速精准检测肠道微生态失调状态,对于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肠道病原体检测方法精确度差,抑或通量小。发展中的多组学技术可精准高通量检测已知和未知病原体,并可全面评估肠道微生态状态,在儿童肠道感染相关检测中的应用将日益广泛。

  • 标签: 细菌感染 胃肠道 儿童 宏基因组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姜堰区港口医院于2014年0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接收治疗的5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其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统计。结果经过治疗及整体护理干预后发现,有38例患者痊愈(76.0%),10例患者治疗有效(20.0%),2例患者治疗无效(4.0%);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为96.0%,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临床上,使用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的效果较佳,可以较好地应对惊厥的发生、治愈肠道感染、维持小儿正常体温,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对整体护理干预手段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 整体护理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肠道感染热性惊厥的护理经验,提高医务人员对肠道感染小儿的护理质量。方法选择该院把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入的6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一般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舒适性护理方法。就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舒适型护理具有显著护理效果,大部分患儿的惊厥情况通过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患儿做研究对象,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对症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在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为患儿配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儿的恢复,同时也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年间收治100例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患儿则接受舒适型护理方法,观察上述两组间的护理效果情况。进一步对相关指标进行2检验统计学比较分析,如果出现P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比较两组间给予不同护理方法患儿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儿有效人数47人,有效率为94%,而对照组患儿中有效例数为36人,占该组总病例数的百分比为72%。进一步通过统计学研究发现,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实施舒适型护理策略,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其显著效果,因此,该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肠道感染 热性惊厥 小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儿童轮状病毒导致肠道感染患者6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儿童出现轮状病毒症状时,因轮状病毒感染而导致呼吸系统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有23例,有46例患者合并出现闭塞流涕以及咳嗽等表现,表现为急性喉炎的有2例患者,表现为支气管炎的有13例患者,毛细血管炎的有7例患者,出现肺炎现象的患者有4例,神经系统出现抽搐现象的有5例,其中3例患者伴有皮疹现象。本组患者中接受心肌酶谱检查的有40例,其中表现为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的有34例。本组患者中接受肝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有13例患者,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的有23例。患者X射线胸片检查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的有19例,表现为双肺斑片影或者点片影的有5例。患者心电图检查表现为窦性心律过速的有23例,表现为T波改变的有5例。有6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中有3例患者显示异常。结论轮状病毒的出现可能导致儿童肠道外发生感染,从而导致呼吸系统、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等症状,而病毒血症可能是造成轮状病毒出现多途径损害的主要途径。

  • 标签: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经临床确诊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其余2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24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6%,23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组20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80%,19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6%,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肠道感染 相关热性惊厥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经临床确诊的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其余2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24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96%,23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组20例患儿护理有效,护理总有效率为80%,19例患儿对护理质量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6%,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肠道感染相关热性惊厥小儿的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取得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肠道感染 相关热性惊厥 护理效果
  • 简介:终末期肝病患者采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通过肝移植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引发感染,不仅影响疗效,也会增加死亡率,是肝移植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肝移植后抗感染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抗感染治疗 免疫抑制剂 肝移植 感染患者 治疗效果 移植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抗感染干预对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胎膜找坡的不良影响后果。方法:专门选取从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所收治分娩的100例感染B族链球菌孕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计算法划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产科分娩期处理干预方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抗感染处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指标。结果:我院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在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感染各项指标上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更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染干预对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胎膜早破的影响较大,有效杜绝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率,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感染干预 孕妇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 胎膜早破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分布,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为IE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2019年期间承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患者血培养阳性的病例,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病原菌分布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阳性17例,占比53.12%,病原菌分布为链球菌(10例),粪肠球菌(3例),近平滑念珠茵(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及鲍曼不动杆菌(1例)。抗感染治疗中的抗菌药物主要为青霉素(n=23,71.9%)。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链球菌,抗感染方案以大剂量青霉素、β内酰胺类、氨基苷类药物为主的抗感染治疗原则。在医疗中广泛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抗药性菌株的出现,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扰。因此,密切关注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的分布,对指导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菌 抗感染 治疗方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危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探讨在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细菌耐药的特点和抗感染药物作用特点等,参与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对该病例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危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保证临床治疗有效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肺部感染 治疗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聚氨酯为材料的抗感染抗凝血中心静脉导管的制备,并分析了其具体性能及市场前景,证实了该项聚氨酯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价值,也为其他医院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 标签: 抗感染抗凝血中心 静脉导管 制备 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头孢菌素类抗感染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调取我院相关书籍,分析头孢菌素类要使用情况,分析药物使用的具体情况,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方式。结果:进行联动机制管理后,我院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有明显降低,由 2017年的 38.00%降低至 2019年的 24.00%;并且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 2017年的 69.00%降低至 2019年的 46.00%,管理前后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要抗细菌感染方面,头孢菌素类药物有着较 强的作用,但是这种药物极强作用的情况之下伴随着很强的副 作用,如果说不能合理利用这种药物,由于药物的副 作用性会给患者带来危害性。所以在给予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的过程之中必须合理使用药物,掌握药物的具体作用,同时也应该严格把关药物的使用人员,避免因为人员使用不当造成药物反作用,避免有任何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菌素 抗感染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对患者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依靠临床药师的干预,更改治疗方案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病例分析,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 抗感染方案 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抗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到2013年2月的14例大面积烧伤并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结果14例中运用VSD治疗的7例治疗后抗感染治疗效果显著,而未运用VSD治疗的7例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而7例运用VSD治疗的在运用VSD治疗期间比未运用VSD治疗期间抗感染治疗效果显著。结论VSD在大面积烧伤中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VSD) 大面积烧伤 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