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内镜下经鼻入路。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 标签: 脑膜瘤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经鼻蝶
  • 简介:矿矿机厂使用新的铸造工艺——负压造型生产低合全耐磨铸钢纽合铲齿—齿尖和齿座替代295BⅡ电铲进口备件。选择磨损性能和抗冲击性能最佳低合金耐磨铸钢,生产出安装自如,互换性好,抗弯耐磨的合格齿尖和齿座,满足进口设备备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要求精、互换性好的产品。

  • 标签: 电铲 组合铲齿 耐磨铸钢 工艺装配 负压造型 铸造
  • 简介:目的探讨区软骨样脊索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4例区软骨样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随访2月至5年,4例均存活;1例复发。结论区软骨样脊索瘤首选手术治疗;未能全切者建议放疗;预后好于普通脊索瘤。

  • 标签: 软骨样脊索瘤 鞍区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深静脉置管是临床为静脉提供高营养及重症抢救等治疗的静脉通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其置管时间较长,而且穿刺难度大,导致发生液体渗漏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对于置管的护理及导管渗漏时的应急处理十分重要。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液体渗漏
  • 简介:摘要:深静脉置管是临床为静脉提供高营养及重症抢救等治疗的静脉通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其置管时间较长,而且穿刺难度大,导致发生液体渗漏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对于置管的护理及导管渗漏时的应急处理十分重要。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液体渗漏
  • 简介:Pre-Botzinger复合体中兴奋性神经元节律性簇放电与呼吸节律的产生关系密切.泄漏电流对神经元簇放电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双参数分岔分析和快慢变量分离等方法,研究了泄漏电流对耦合神经元簇同步模式及其转迁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初始条件下,当泄漏电导改变时耦合神经元分别表现为同相“fold/homochnic”型、“subHopf/homoclinic”型和反相“fold/foldcycle”型和“subHopf/foldcycle”型簇放电.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呼吸节律的产生机制提供了一些见解.

  • 标签: 簇放电 双参数分岔 快慢变量分离 pre—BiStzinger复合体 呼吸节律
  • 简介:背景与目的:区固有的解剖特点使该区肿瘤的切除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本文总结和探讨区拟诊生殖细胞瘤诊断性放疗的问题.以避免区生殖细胞瘤的术后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拟诊为区生殖细胞瘤的患者行局部野诊断性放疗,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靶区包括病灶外2cm,常规分割.DT20Gy后复查MRI,根据其结果分别给以继续放疗和手术处理。结果:5例患者病灶明显缩小(1/3以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诊为生殖细胞瘤,继续全脑全脊髓放疗,4例行顺铂十足叶乙甙化疗,1例行X刀局部推量,5例病灶均消失,随访最长的2年无复发。1例患者病灶变化不大,仅仅中心出现坏死,手术后病理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术后继续放疗。6例患者均临床痊愈,视力恢复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双目失明的患者视力恢复,3例治疗前有尿崩的患者治疗后继续服用少量弥凝,其中1位治疗前有垂体功能低下的继续激素替代治疗,其余3位无需服用任何药物。结论:诊断性放疗是安全的,可作为拒绝或难以耐受手术的区拟诊生殖细胞瘤的选择之一。

  • 标签: 诊断性放疗 生殖细胞瘤
  • 简介:让语文更加有趣,让作文更加充实!在“研究性学习阵地”中,让我们各自研究,共同学习!本栏目欢迎语文学科及社;会调查等各类带有研究性质的学生稿件,以及相关的教师指导文章,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来稿请寄zwtx2@126.com,信件标题请务必注明“研究性学习”字样,谢谢!

  • 标签: 《赤壁赋》 “研究性学习” 苏轼 杜宇 语文学科 教师指导
  • 简介:目的为比较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差异。方法对9例汉族成人灌注尸头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进行解剖,其中4例行显微解剖,5例采用内镜下解剖,在内镜与显微镜下分别对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进行比较。结果在蝶窦内,内镜下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解剖标志以确定底、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更易于向颅前窝底、旁海绵窦和斜坡方向扩展。内镜与显微镜下的操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区及其周围的显露范围较显微镜下更大。

  • 标签: 蝶窦入路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解剖学 比较
  • 简介:通过对一个静置于地面的单弦杆网架进行预应力后张拉,得到马鞍形网壳.对形网壳模型进行了竖向加载试验,静载施加于上弦节点,分级加载.测试了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杆件应变和上弦节点挠度,得到荷载一挠度曲线,从而得出该结构模型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轴力是杆件主要内力形式;杆件破坏现象较少,仅支座附近腹杆发生了轻微屈曲;在成形阶段部分上弦节点即进入塑性,节点承载力降低,在加载过程中易发生断裂破坏,进而引起结构刚度下降,削弱了结构竖向承载能力;由荷载一位移曲线看出该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不是整体失稳.最后给出改进结构的指导思想是在不降低节点铰接特点的同时,设法提高其承载能力.

  • 标签: 后张拉预应力 网架 极限承载力 试验研究
  • 简介:[摘要]: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采用三塔四跨连续双层钢桁梁悬索桥,索夹采用销接式,主索和散索均采用铸焊结合的结构,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质量监理控制措施。

  • 标签: []悬索桥 索鞍 索夹 施工监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显微手术在治疗旁脑膜瘤时,具体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选取120例施加显微手术的旁脑膜瘤患者,对患者的切除程度以及复发率进行研究。结果在120例旁脑膜瘤患者中,手术全切除患者为100例,定期进行指导的患者110例,随访时间为81个月,在10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中,复发例数为10例,复发率为10%,20例未全切除患者中,15例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复发现象,在不同程度的手术后,患者的KPS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绵窦的复发率高于没有受到侵犯的海绵窦患者,而且复发几率随着肿瘤级别的提高而相应的提升,将有无海绵窦侵犯的患者进行对比,无海绵窦侵犯患者,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治疗旁脑膜瘤患者时显微手术治疗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海绵窦侵犯患者应当进行随访观察,显微手术增加旁脑膜瘤患者的治疗率,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鞍旁脑膜瘤 临床效果 复发 要素
  • 简介:《初中生之友》(以下简称《初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由一株稚嫩无名的小草,成长成一棵枝繁叶茂、浓荫匝地的大树.成为广受初中生喜爱和欢迎的良师益友。30年来,各项桂冠纷至沓来——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金奖期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真是琳琅满目.让人惊叹、艳羡。

  • 标签: 《初中生之友》 国家期刊奖 创刊 重点期刊 少儿报刊 优秀期刊
  • 简介:目的:对经额底前纵裂入路视野下的区重要结构及其解剖学参数作客观分析,为其显微手术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9具成人尸头标本为研究对象,模拟经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过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入路条件下区关键解剖结构、显露范围及手术操作范围;并深入解剖,观察重要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鸡冠至前床突、视神经管颅内口、视交叉前缘及垂体柄的距离分别为40.4±3.2、35.6±3.5、39.8±3.6、42.1±3.9mm;眉间至各部分的距离分别为69.9±4.2、63.4±4.3、68.1±4.8、72.6±5.3mm。经额底前纵裂入路可良好暴露下嗅三角、视神经、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终板面积为(50.9±2.9)mm2,终板到额叶前段距离为(57.6±2.8)mm。结论经额底前纵裂入路不仅适用于区局部病变的手术,还可用于其上方、前上方及向三脑室生长的病变,本研究对区重要结构及解剖学参数的客观观察可为临床医生设计手术入路、改进手术操作技巧提供指导。

  • 标签: 鞍区病变 经额底前纵裂入路 显微手术 解剖学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桥梁技术的不断沉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桥梁的跨径、桥宽越来越大,山区大跨径、城市大宽度拱桥日益增多。在现代拱桥缆索吊装施工中,拱肋、风撑、格构梁安装需进行索的反复横移以满足正吊。本文介绍了一种缆索吊装多索同步横移施工关键技术,索与塔顶横梁、主索和工作索采用螺杆栓接,实现空载横移和重载吊装时索放松与锚固的快速转换,在索底部设置不锈钢及专用润滑油,降低横移牵引力和提高横移速度,解决索横移占用吊装时间的问题。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至区、上区的显露范围,及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与其相互位置关系。结合该入路切除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内镜在此区域手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选择10例灌注尸头标本,采用显微镜解剖2例,其中冠状位和矢状位切开各1例;另8例标本模拟经鼻蝶窦入路。在内镜和显微镜下扩展显露前及上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研究其相互位置关系。对2例女性结节脑膜瘤病人,采用神经导航经鼻蝶窦入路手术,肿瘤切除过程中和切除后分别应用成角内镜观察肿瘤周围结构及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以脂肪、人工硬膜及明胶海绵重建底。结果内镜下在颅前窝向外侧显露的主要限制是两侧的眶内侧壁和视神经管;选择三个平面测量向侧方的显露范围,分别为筛骨鸡冠后缘平面(19.1±2.65)mm,结节前方10mm的蝶骨平台平面(23.2±2.35)mm,两侧视神经管内口平面(13.1±2.18)mm。内镜下可清晰显示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等颅内结构。2例结节脑膜瘤病人均达到肿瘤全切除,视力部分改善,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再次经原入路手术修补后痊愈。结论采用单纯内镜或内镜辅助的经鼻蝶窦入路可更直接达到前及上区病变,避免了经过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及对脑组织的牵拉。颅底骨质磨除位置和范围以及颅底的修补和重建是采用该入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神经内镜 蝶窦 经鼻蝶窦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对侧入路切除偏一侧结节脑膜瘤的解剖学基础、优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15例偏侧结节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15例患者中7例选择对侧翼点入路、6例对侧眶上外侧入路、2例对侧眉弓入路,其中2例肿瘤部分突入视神经管。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状态。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级)。术后随访6.5~36.0个月,无肿瘤复发,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恢复。结论经对侧入路显微切除偏一侧结节脑膜瘤,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手术操作对视神经的骚扰。

  • 标签: 脑膜瘤 鞍结节 对侧入路 显微切除术 神经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区占位性病变患者视神经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眼科常规检查及视野检查无异常的22例(44只眼)为观察组;本院健康职工中选取22例(44只眼)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D-OCT检测视盘周围和其四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各层平均厚度,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评估视神经的损伤。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pRNFL)和mGCC对区占位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pRNFL平均厚度[(96.19±16.86)μm]低于健康对照组[(109.59±7.7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5,P=0.000)。观察组mGCC、黄斑区神经纤维层(mRNFL)、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L+)的平均厚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4,3.478,3.557;P=0.005,0.001,0.001)。pRNFL、mRNFL、GCL+、mGCC的AUC值分别为0.757、0.643、0.702、0.688,诊断价值依次为pRNFL>GCL+>mGCC>mRNFL。结论SD-OCT在区占位性病变患者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其中pRNFL的诊断价值高于mGCC。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神经纤维 视神经 视盘 病变,占位,鞍区 断层扫描,光学相干,频域 复合体,神经节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眶上入路与经眶上入路在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总结25例区肿瘤的手术经验,其中垂体腺瘤9例,颅咽管瘤6例,结节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Rathke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1例.采用眶上入路17例,经眶上入路8例.部分病人术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结果术后复查MRI,示眶上入路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经眶上入路全切除和次全切除各为4例.眶上人路开颅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多数区病变的手术.经眶上入路将锁孔技术与颅底外科技术结合运用,不仅将额叶的牵拉降至最低限度,而且对区的显露较眶上入路视角向上增加了20°,操作径路也相应缩短.结论眶上入路适用于大多数区肿瘤和囊性病变的手术切除,经眶上入路则适用于体积较大的区肿瘤.内镜辅助技术可帮助术中确认手术效果,减少肿瘤残留机会.

  • 标签: 锁孔 眶上入路 经眶上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