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食管穿孔的诊治体会。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中心共行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1 659次,其中4例发生食管穿孔,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导致食管穿孔的发生率为0.24%(4/1 659)。4例患儿均为男性,食管狭窄的病因分别为2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食管烧伤。术中均采用导丝导引的三级球囊进行食管狭窄段的扩张操作(在胃镜直视下将球囊通过活检通道放置于食管狭窄处,往球囊内注水并维持不同的压力即可产生不同的直径);行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的次数范围为1~12次,平均次数为5次;食管穿孔发生的年龄为8个月至2岁11个月。4例患儿中,2例患儿在食管扩张术中发现右侧大量气胸,1例患儿在术中可见胃镜进入胸腔,1例患儿于术后第二天因呼吸困难、发热及左侧气胸,均初步诊断为食管穿孔;3例在24 h内诊断,1例在48 h内获得诊断;2例选择保守治疗,2例选择胸腔镜修补食管穿孔;均使用广谱抗生素,在食管狭窄上段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并且放置胃管。结果3例患儿经过3 d的治疗后体温完全正常,治疗后7~11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治疗后7~13 d恢复经口喂养,治疗后10~14 d出院;1例患儿经保守治疗19 d后体温才完全恢复正常,治疗后23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仍提示食管漏,治疗后30 d行食管造影检查提示存在气管食管瘘并开始经空肠喂养,治疗43 d后出院。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范围为6~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其中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14次,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无进食呛咳及进食困难;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5次后出现呛咳表现,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并行胸腔镜手术修补,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1例患儿因发展为长段型食管狭窄,目前经胃管喂养,需行食管替代治疗;1例患儿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行胸腔镜手术修补后,可正常经口喂养。结论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发生食管穿孔较为罕见,需要及时诊治,并根据胸腔污染、全身感染及内循环是否稳定而选择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穿孔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食管异物致气管食管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例食管异物致气管食管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发病年龄13~100个月,中位年龄21个月。记录患儿异物类型、异物存留时间、诊断方法、瘘口位置、主要早期症状、近远期并发症、外科干预策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15例患儿的异物类型包括纽扣电池13例,圆形塑料片1例,塑料带齿玩具1例;异物存留时间为6 h至6个月;瘘口位置位于食管上段12例,食管中段3例;主要早期症状为发热13例,呛咳15例,咳嗽咳痰13例,呼吸困难3例;其他近远期并发症包括肺炎15例,颈部软组织感染2例,声带麻痹2例,食管狭窄2例。15例患儿中,9例经抗感染、抑酸、雾化、保留胃管或空肠喂养管、胃造瘘营养支持后治愈,3例行手术治疗治愈,1例放置食管覆膜支架后死亡,2例留置空肠喂养管保守治疗后治愈。14例患儿获得随访,2例留置空肠喂养管随访中,余12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纽扣电池是致气管食管瘘最常见的异物,发热、呛咳、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是气管食管瘘的早期预警症状,多数气管食管瘘可不经手术修补而自行愈合。经综合治疗,大多数食管异物导致的气管食管瘘预后良好。

  • 标签: 气管食管瘘 食管异物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食管pH-阻抗监测可以反映食管反流物的性质、酸度及方向、症状与反流的关系等,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提供综合评估。常规食管pH-阻抗监测参数包括酸暴露时间、反流次数、酸暴露百分比及反流-症状相关性等。近年来提出的食管阻抗新参数包括基线阻抗、反流后吞咽诱发的蠕动波、平均夜间基线阻抗及黏膜阻抗等,为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及疗效的预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本文将对这些新的阻抗监测参数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pH-阻抗监测 食管基线阻抗
  • 简介:目的探讨可降解镁合金食管支架在食管狭窄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兔食管狭窄动物模型。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法将镁合金食管支架置于实验兔食管狭窄处,评估兔精神、行为和进食变化,生理、生化和病理改变,以及食管狭窄改善情况。结果采用NaOH化学烧灼法成功制作兔食管狭窄动物模型,并在4只实验兔的食管狭窄处放置镁合金食管支架,观察期满时(支架放置后12周)发现有3只实验兔体内有支架放射标记残留。食管支架放置后,实验兔精神、行为未见明显异常;兔进食情况明显改善;兔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未见明显改变;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食管黏膜完整,黏膜下层可见炎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肝肾未见明显病理性损伤改变。结论可降解镁合金食管支架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经初步动物实验证实,该支架在治疗兔食管狭窄方面效果良好,具有很大的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食管 支架 食管狭窄 动物 实验
  • 简介:摘要探讨食管悬吊法在胸腔镜治疗食管闭锁合并食管气管瘘一期食管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对30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患儿进行胸腔镜矫治手术。按照手术时间将患儿分为2组:(1)常规组(A组,13例),采用常规一期食管吻合术,食管两端间断缝合进行吻合,未行食管悬吊;(2)食管的两端留置牵引线进行食管悬吊,食管一期吻合术采用后壁间断缝合,前壁连续锁边缝合组(B组,17例),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患儿年龄、体质量、手术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65~210 min,平均(188.1±16.0)min;B组手术时间120~170 min,平均(146.5±14.5)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少,两组均无术中输血者,无手术相关的特殊并发症。A组有3例并发吻合口漏,2例采用保守治疗获愈,1例行胸腔镜吻合口漏修补术;B组有2例并发轻度吻合口漏,均经保守治疗后获愈(P>0.05)。两组各有3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需进行食管扩张(P>0.05)。食管悬吊及一期吻合术改良方法成功减少了食管吻合的技术难度,减少了胸腔镜治疗食管闭锁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吻合口漏的机会,降低患儿的手术并发症,有利于胸腔镜食管闭锁矫治技术的推广。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应用食管断端及胃舌形切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将中、下段食管切除,然后把胃提入胸腔并把胃固定干食管的后方,在胃顶下方3cm处的前壁以及食管断端后壁作舌形切除造口,采用单层、宽边吻合术。结果全部病例吻合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进食通畅,远期吻合口无狭窄,无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结论管形胃悬吊于食管吻合口的上方,可避免张力性吻合口瘘。舌形切除单层宽边吻合口的形态与传统吻合手法不同,能够减少环形狭窄,且在胃顶下方前壁处吻合具有很好的抗返流作用。

  • 标签: 食管癌 吻合术 技术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食管癌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10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50例行管状胃代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对照纽5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行弓上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1周、第2周、第4周检查肺功能。结果106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术后第1周两组的呼吸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2周和第4周管状胃组通气功能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切除术 管状胃 肺功能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肿瘤发生在食管-胃连接部,位于黏膜下层。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含双层上皮细胞的导管,呈腺丛状、囊状分布。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形成乳头状、微腺体状结构。瘤细胞温和/或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内淋巴组织丰富,见淋巴滤泡形成。病理医师可能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胸颈两切口、经食管床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上段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间采用左胸颈两切口治疗中、上段食管癌8例,观察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胃伴发症、切缘情况及术后1、3年生存率并进行分析。结果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无吻合口出血、声音嘶哑及乳糜胸发生,无切缘阳性发生。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87.5%(7/8)。结论经左开胸并左颈部两切口具有比三切口创伤小,肿瘤切除率高,术野暴露充分,吻合确切可靠,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不占胸腔容积,对呼吸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目前上段食管癌较理想的术式。

  • 标签: 食管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总结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不同吻合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对210例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的食管癌患者采用器械吻合(68例)和手工吻合器(142例)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吻合时间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出血量以及吻合口漏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工吻合组发生3例吻合口漏,器械吻合组未发生,手术可能与器械吻合组样本量相对较小有关。结论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治疗食管上段癌时使用器械吻合效果满意,可以减少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时间,对患者有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手工吻合在经济学上占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胃食管吻合 器械吻合 手工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手术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采用X线进行监测,对21例患者经口腔实施食管支架手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1例患者安全完成手术,其中1例经治疗后2个月支架出现移位状况,1例经治疗后9个月出现支架堵塞状况。经治疗后21例患者的临床状况均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对食管癌晚期食管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临床、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制定相应的术前护理,并对术后症状进行有效护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效延长了其寿命。

  • 标签: 晚期 食管癌 支架置入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对Ⅰ型食管闭锁患儿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本院应用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辅助治疗的6例Ⅰ型食管闭锁患儿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出生后行胃造瘘手术并完善食管造影及支气管镜检查诊断Ⅰ型食管闭锁,检查3月龄以上患儿上、下食管盲端相距仍大于4个椎体间隙,分别于上、下两盲端食管内行张力延长。结果6例患儿分别给予36d、42d、69d、28d、55d、64d食管内张力延长后顺利完成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术后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17d愈合,全部患儿治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1年11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行1~5次食管扩张。结论食管内张力延长技术在Ⅰ型食管闭锁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能避免食管吻合前胸腔内手术操作,达到依靠本身食管完成食管端端吻合的目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闭锁 延长 吻合口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入记忆合金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总结20例实行该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无并发症形成,效果满意。结论置入记忆合金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痛苦小、相对安全,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有价值的方法之一,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护理介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记忆合金覆膜食管支架
  • 简介:目的:评价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方法:40例初诊为烧心、反流的患者,分别予以24h食管pH值监测、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结果:食管pH值监测灵敏度0.9722,特异度1,Youden指数0.9722;GerdQ灵敏度0.7778,特异度0.25,Youden指数0.0278;胃镜检查灵敏度0.833,特异度0.75,Youden指数0.583。24h食管pH值监测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有显著差异(P〈0.05);24h食管pH值监测较有胃镜检查显著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值监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胃镜检查、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调查(GerdQ)。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PH值监测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或胸胃气管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食管气管瘘和5例食管癌术后胸胃气管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根据瘘的性质及手术危险因素的不同,分别选择了食管癌切除、气管瘘口修补、消化道重建术;食管或胸胃气管瘘切除,瘘口分别修补术;食管气管瘘、胃造口中术3类手术。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8.33%,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29.16%;术后1年生存率50%,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在积极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选择病例,并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策略,可使食管癌所致食管气管瘘的病例获得生存优势。

  • 标签: 食管气管瘘胸胃气管瘘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结扎颈段、腹段食管治疗食管破裂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对10例食管结扎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及各种引流管护理,肠内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10例患者术后全部治愈,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除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呼吸道及引流管护理外,加强营养和心理支持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结扎 食管 食管破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食管支架介入治疗食管癌病人的饮食护理。方法:选用在我院进行食管支架介入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0例,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整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食管支架介入治疗 食管癌 饮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