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取1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手术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双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术后第29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动物模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微血管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芍药苷给药后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趋化因子及受体影响。方法用卵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卵蛋白特异性IgE(OVA-IgE)和趋化因子CCL19、CCL21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CR7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CCR7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芍药苷干预组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BALF中OVA-IgE和CCL19、CCL21水平显著降低;肺组织CCR7mRNA、CCR7及NF-κ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芍药苷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趋化因子CCL19/CCL21及其受体CCR7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气道炎症 趋化因子 NF-κB 芍药苷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并建立可供药物评价或生物学功能研究表达人PSCA抗原小鼠肿瘤模型。方法克隆人PSCA基因,构建pcDNA-PSCA质粒,稳定转染RM-1细胞,用RT-PCR和流式检测方法筛选稳定表达人PSCA抗原RM-PSCA细胞株;再将RM-PSCA细胞接种C57BL/6小鼠,观察其致瘤性,并寻找能够稳定致瘤细胞数量;进而观测RM-PSCA所致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状况。结果筛选到了表达人PSCA抗原RM-PSCA细胞,且1×105个肿瘤细胞能够保证10只实验小鼠全部成瘤;所致肿瘤生长迅速,接种后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为37d。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人PSCA抗原小鼠肿瘤模型。

  • 标签: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前列腺肿瘤 小鼠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正常大鼠和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特点.方法用离体灌流吸附电极记录单向动作电位,常规电生理方法测量最大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90%(MAP90)、复极50%(MAP50)、复极20%(MAP20)、有效不应期(ERP).结果(1)和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离体心脏左心房电生理参数MAP90(56.3±2.7vs.64.5±8.7,P<0.05)显著延长,ERP/MAP90(0.89±0.2vs.0.78±0.3,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右心室电生理参数MAP90(67.6±14.1vs.134.1±26.7,P<0.001),ERP(55.0±3.53vs.69.0±8.9,P<0.05)明显延长,ERP/MAP90(0.79±0.1vs.0.60±0.1,P<0.05)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左心室电生理参数MAP90(87.2±15.7vs.168.8±31.2,P<0.001)也呈显著延长,ERP(59.0±4.2vs.90.0±17.7,P<0.001),ERP/MAP90(0.65±0.081vs.0.54±0.090,P<0.05)呈显著减小基础周期为250ms;(2)与正常大鼠相比,心梗大鼠MAP90离散度[(LVMAP90-RVMAP90)(17.0±6.5vs.51.4±28.7,P<0.001)]、ERP离散度[(LVERP-RVERP)(4.0±2.2vs.20.0±7.9)P<0.001]显著增加,基础周期为250ms.结论心梗大鼠心脏不同部位MAP复极时间都显著性延长,MAP90和ERP离散度增加,这些电生理特点是促进折返形成、造成心律失常主要原因.

  • 标签: 动作电位 离体心脏 不应期 大鼠 生理研究 生理参数
  • 简介: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lunginjury/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LI/ARDS)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也无特效治疗方法.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一种轻型ALI动物模型,为研究该病早期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重要观察手段.方法给予45只SD大鼠气管内灌注内毒素0.5mL/kg(LPS200μg/mL),观察4、12、24及48h光镜和电镜下病理改变;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数、白蛋白等.结果在观察时间内实验动物均存活.LPS给予后实验组病理检查发现①肺间质水肿;②肺泡腔内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和红细胞渗出;③肺泡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破坏.以LPS给予后4~12h为最严重.BALF中PMN及白蛋白明显增加.结论气管内灌注内毒素0.5mL/kg(LPS200μg/mL)成功地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内毒素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探讨L型嗜肺巴氏杆菌在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意义。方法青霉素液体法诱导,并对嗜肺巴氏杆菌L型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嗜肺巴氏杆菌L型具有典型“煎蛋状”(L型)和“丝状”(F型)菌落,扫描电镜观察,L型菌体呈球状、杆状、长丝状:革兰染色呈阴性、缠绕长丝体,并具有圆球体及巨型体,细胞壁染色显示细胞壁缺失:对紫外线、新洁尔灭抵抗力较原菌增强5-10倍;自然干燥环境中,原菌2d死亡,而L型可存活12d:能透过0.45lam滤膜;回复最初几代,其菌体形态较原菌大数倍。结论L型嗜肺巴氏杆菌在形态学方面有较大变化,对理化因素及外界环境抵抗力增强,有可能透过胎盘屏障垂直传播。本研究提示L型嗜肺巴氏杆菌在该菌诊断学及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L型 嗜肺巴氏杆菌 流行病学 诊断学 诱导 抵抗力
  • 简介:长爪沙鼠具有脑血管变异缺失特性,是脑缺血研究良好模型动物。普通长爪沙鼠群体中模型成功率低,影响研究结果稳定性,不符合实验动物福利要求。我们团队在证实脑血管Willis环(circleofWillis,COW)变异缺失具有遗传性基础上,首先通过定向选育建立了脑缺血高发群体,进而通过全同胞近亲繁殖方式,建立了脑缺血模型近交系,其COW缺失率达76.62%,模型成功率达到88.89%。此外,建立了近交系微卫星DNA和生化位点遗传检测方法,分析了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近交系动物生长发育和血液生理生化等指标,为该模型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我们还发现,VEGFA基因、AKT/PI3K和Notch信号通路在长爪沙鼠脑血管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抑制消减杂交方法筛选获得4个与长爪沙鼠脑血管发育相关基因。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近交系培育成功解决了模型发生率低问题,减少了动物使用量,提高了研究结果可信度和稳定性,促进了相关机制研究。

  • 标签: 长爪沙鼠 脑缺血 近交系 抑制消减杂交
  • 简介:目的分析四带无须鲃封闭群及近交群遗传质量。方法筛选多态性丰富四带无须鲃微卫星序列,通过构建两个多重PCR反应体系再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分型,开展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野生群、WT封闭群、BT封闭群及近交群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5833、3.1667、3.0833和3.18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969、0.3748、0.4159和0.4241。群体遗传质量检测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结果和近交群由野生群、封闭群逐渐筛选获得过程相符。结论筛选微卫星标记可用于四带无须鲃不同群体遗传质量分析,为其遗传质量控制及监测提供方法基础。

  • 标签: 四带无须鲃 微卫星标记 遗传质量 多重PCR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可溶性外分泌因子midkine-a在斑马鱼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功能.方法在整体胚胎上做midkine-aRNA原位杂交实验;利用原有的转基因斑马鱼系Tg(pmidkine-a:EGFP),动态观察胚胎从出生到心脏发育成形这一段时间心脏荧光表达情况;将原有的转基因斑马鱼体系Tg(phsp:midkine-a:EGFP)胚胎进行热休克而过表达midkine-a,观察胚胎心脏表型;利用Tg(pcmlc2:dsRed)鱼系胚胎心肌细胞核带有红色荧光,能进行单个心脏心肌细胞计数这一特点,将杂合Tg(phsp:midkine-a:EGFP)鱼系与纯合Tg(pcmlc2:dsRed)鱼系交配,以得到Tg(phsp:midkine-a:EGFP/pcmlc2:dsRed)杂合胚胎,对其进行热休克而过表达midkine-a,计算每个胚胎心脏内心肌细胞总数;用吗啉寡聚核苷酸(morphonino,MO)阻碍新生胚胎内midkine-amRNA表达,观察胚胎心脏表型.结果原位杂交试验证实midkine-a在胚胎48hpf(hourpostfertilization,受精后,用来标记斑马鱼胚胎年龄)大时表达于心脏;转基因Tg(pmidkine-a:EGFP)胚胎在72hpf时其EGFP表达于心脏;Tg(phsp:midkine-a:EGFP)胚胎在过表达midkine-a后心脏变小;吗啉寡聚核苷酸敲除midkine-a对胚胎心脏发育无影响;最后在Tg(phsp:midkine-a:EGFP/pcmlc2:dsRed)鱼系胚胎内过表达midkine-a导致其单个心脏内心肌细胞数目变少,与其小心脏外形吻合.结论midkine-a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于胚胎心脏;过表达midkine-a导致胚胎心脏内心肌细胞总数减少及心脏变小;敲除midkine-a则对胚胎心脏发育无影响.

  • 标签: 斑马鱼胚胎 心脏发育 midkine-a 心肌细胞池
  • 简介: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往往与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些病毒致病和感染机制即为病毒抗原蛋白作用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导致宿主细胞内信号转导发生紊乱。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发慢性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主要病原体,但目前HCV致病机制与宿主内持续感染机制尚不清楚。HCV致病机制可能与HCV表达蛋白质干扰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而导致异常细胞信号转导有关。研究HCV蛋白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影响不仅有助于阐明其致病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寻找新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HCV蛋白作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进展。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细胞信号转导 核心蛋白 包膜蛋白E2 非结构蛋白NS3 非结构蛋白NS5A
  • 简介:目的探究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PUFA)苏子油高脂饮食对肥胖大鼠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s,VLDL)合成关键基因表达影响.方法造模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ormalcontrolgroup,NC)给予普通日粮,高脂组(highfatgroup,HF)给予高脂纯合日粮诱发肥胖大鼠模型;干预期:将肥胖大鼠随机分为4组:持续高脂组(consistenthighfatgroup,CHF)和三个苏子油(perillaoil,PO)替代组,根据PO替代CHF中猪油比例不同将替代组分为20%PO、50%PO、100%PO,4周后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yglyceride,TG)水平;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肝脏VLDL合成关键蛋白微粒体甘油三脂转运蛋白(microsomaltriglyceridetransferprotein,MTP)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蛋白表达;real-timePCR方法检测肝脏Mtp、ApobmRNA表达.结果肥胖大鼠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NC组,并且有严重脂肪沉积,肝脏MTP和APOBmRNA、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干预4周后,与CHF组相比,各PO替代组大鼠血清TG水平明显降低,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肝脏脂肪沉积有明显改善,并且肝脏MTP和APOBmRNA、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不同比例PO替代均能促进肥胖大鼠肝脏VLDL合成与分泌,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并且PO促进MtpmRNA、蛋白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

  • 标签: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肥胖大鼠模型 极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15-酮基二十碳四烯酸(15-ketoeicosatetraenoicacid,15-KETE)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ulmonaryarterialsmoothmusclecells,PASMCs)膜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v)作用,探讨其收缩肺动脉离子通道机制.方法采用急性酶分离法(胶原酶Ⅰ型和弹性酶)获得健康成年SD大鼠单个PASMC,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15-KETE对膜电位(Em)、膜电容(Cm)、电压门控钾电流(Ikv)影响.结果①高浓度15-KETE(1×10-7mol/L、1×10-6mol/L)可引起PASMCs去极化,并且在细胞内钙被BAPTA缓冲后,15-KETE仍可引起PASMCs去极化,15-KETE对PASMC膜电容无影响;②15-KETE(1×10-8~1×10-6mol/L)对Ikv影响呈浓度依赖性和可逆性;③细胞内钙离子在生理浓度时([Ca2+]i=75nmol/L),15-KETE(1×10-6mol/L)对Ikv峰电流抑制率显著高于细胞内无钙离子时.结论15-KETE可浓度依赖性抑制Ikv,使常氧大鼠PASMCs去极化;细胞内钙离子加强了15-KETE对Ikv峰电流抑制作用.

  • 标签: 钾通道 花生四烯酸类 膜片钳术 肌细胞 平滑肌
  • 简介:目的分析连翘酯苷(FS)对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增殖、分泌NO和TNF-α影响,初步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脏细胞并用含10%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和脂多糖(LPS)以及不同浓度40、80、160μg/mLFS共培养不同时间,采用MTT法检测T和B淋巴细胞吸光度变化,ELISA和Griess法分别检测细胞分泌TNF-α和NO水平。结果低浓度和中浓度FS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24h和48h后细胞增殖和存活率明显提高,诱导时间延长至72h后FS明显抑制细胞转化;低浓度FS对LPS诱导脾脏B淋巴细胞24h后细胞增殖和生存率显著提高;FS促进小鼠脾脏T和B淋巴细胞分泌NO;FS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TNF-α,中浓度FS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TNF-α而高浓度反而抑制其分泌。此外,FS对环磷酰胺(CY)处理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有明显影响,对细胞NO分泌影响不显著。结论结果提示FS可能通过影响小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而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 标签: 连翘酯苷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增殖 分泌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模型(OIR)中曲安奈德(TA)对CD14+细胞聚集及VEGF表达干预作用,初步探讨曲安奈德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C57BL/6哺乳期小鼠36只(共36个眼球),随机将其分为四组:①正常对照组(6个眼球),6只17日龄正常小鼠先行FFA眼底造影,然后每鼠随机摘取一个眼球,行眼球石蜡切片HE染色。②单纯高氧组(6个眼球),6只17日龄OIR模型小鼠处理同单纯对照组。③TA高氧组(12个眼球),12只12日龄OIR模型小鼠随机一眼注射TA2μL,再于17日龄后行FFA眼底造影后摘除术眼,其中6个眼球行眼球石蜡切片HE染色及视网膜CD1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另6个眼球行视网膜VEGFmRNAreal-timePCR检测。④BSS高氧(12个眼球),12只12日龄OIR模型小鼠随机一眼注射BSS2μL,余处理同TA高氧组。用t检验两两比较各组视网膜突破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视网膜CD14与VEGF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值(IOD/AOI),及VEGFmRNA相对含量值(2-ΔCt×105)。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诱导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t=29.62,P〈0.001)。与BSS高氧组相比,TA高氧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减少(t=19.879,P〈0.001)。TA高氧组和BSS高氧组小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均可见VEGF,CD14阳性染色,但BSS高氧组VEGF、CD14含量明显高于TA高氧组(t=-2.743,P〈0.05;t=-3.592,P〈0.01)。并且视网膜SDF-1与CD14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r=0.662,n=12,P〈0.05)。视网膜VEGFmRNA表达在BSS高氧组也明显高于TA高氧组(t=-4.754,P〈0.005)。结论TA能有效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遏循环中CD14+细胞聚集,进而减少VEGF等细胞因子表达而发挥作用。

  • 标签: 曲安奈德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近交系小鼠
  • 简介:目的以斑马鱼为模型,重点研究水仙鳞茎醇提物对斑马鱼黑色素合成抑制效应。方法将斑马鱼胚胎暴露在0、50、100、200、500μg/mL不同浓度水仙花醇提物中,观察其黑色素生成情况,并进一步测定体内黑色素合成通路关键蛋白酪氨酸酶酶活性变化和其他标记基因时空表达,同时以200μg/mL熊果苷(arbutin,Ar)处理组为阳性对照。结果定性观察表明,随着水仙提取物处理浓度增加,对斑马鱼黑色素合成抑制明显增强;进一步检测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时空表达,证明了水仙醇提物通过抑制酪氨酸酶(TYR)、银色毛发(SILV)和Mitfa等基因mRNA表达而抑制黑色素合成;最后,通过检测酪氨酸酶酶活性,发现随着醇提物浓度增加导致酶活性逐渐降低。结论水仙醇提物能有效地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生成,同时该研究也为斑马鱼模型在天然美白化合物筛选和产品开发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思路。

  • 标签: 斑马鱼 水仙醇提物 基因表达 酪氨酸酶
  • 简介:[目的]观察禽流感H5N1型病毒对沙鼠致病性;[方法]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将禽流感H5N1型病毒通过滴鼻接种乙醚麻醉后沙鼠,观察14天,记录沙鼠体温体重、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及抗体变化;[结果]沙鼠感染后发病主要表现在第2天至第6天,攻毒组沙鼠出现反应迟钝、皱毛、弓背、食欲下降、呼吸急促、打堆等症状,攻毒组沙鼠体温降低和体重减轻,死亡率为44%,在第8天检出抗体,主要病理变化表现为肺出现严重淤血、水肿、出血,镜下可见肺间质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肝和胸腺淤血,肾出血,肾小管变形。

  • 标签: 沙鼠 禽流感H5N1型病毒 致病性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耐药性稳定三阴性乳腺癌4T1耐药小鼠模型,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顺铂(DDP)低剂量诱导及体内外交叉致瘤结合方法建立三阴性乳腺癌耐药小鼠模型;MTT法检测细胞耐药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耐药相关基因MDR1、BCRP、MMP7及GST-π表达差异;免疫组化分析耐药相关蛋白P-gp、BCRP、MMP7表达差异;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hosphorate-Akt,p-Akt)和总Akt(total-Akt,t-Akt)蛋白表达;小动物成像检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MTT显示建立三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耐药指数为12.84;耐药小鼠肿瘤组织中MDR1、BCRP、MMP7、GST-π基因mRNA表达量及P-gp、BCRP、MMP7蛋白表达量均高于非耐药小鼠(P〈0.01);Westernblot显示,耐药小鼠肿瘤组织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小鼠,t-Akt蛋白表达没有差异.非耐药小鼠与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生长速度未见明显区别(P〉0.05).分别给予这两种模型小鼠相同剂量DDP治疗后,耐药小鼠对DDP敏感性明显低于非耐药小鼠(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三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及耐药逆转研究等提供了良好实验动物平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抗药性 顺铂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目的研究贵州小型猪淋巴细胞对化学物或药物引起DNA损伤及修复影响反应。方法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比较5-氮苷对PHA刺激和未刺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结果5-氮胞苷引起未刺激淋巴细胞明显DNA泳动(彗星尾),经修复孵育2h后,DNA泳动与孵育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而5-氮胞苷引起刺激细胞DNA泳动经2h修复孵育后与孵育前比较显著减少。结论5-氮胞苷引起贵州小型猪未刺激淋巴细胞DNA损伤经2h孵育未能修复,而刺激细胞DNA损伤明显修复。

  • 标签: 5-氮胞苷 贵州 小型猪 淋巴细胞DNA损伤 修复 实验动物
  • 简介:目的对中国实验小型猪中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存在与mRNA表达进行检测,摸清中国实验小型猪中内源性反转录病毒携带情况.方法根据已发表PERV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三对引物,分别用于检测PERV核心蛋白基因(gag)、多聚酶基因(pol)及囊膜基因(env)存在与表达;同时,根据目前通用env基因分型方法合成了三对用于分型检测引物env-A、env-B、env-C.应用PCR、RT-PCR扩增方法,对来自于中国实验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和RNA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在6个被检DNA样品中均检出了PERV特异性DNA存在;同样,在被检RNA样品中均有PERV特异性RNA表达,且所表达PERV均为A型和B型,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C型PERV表达.结论初步表明中国实验小型猪中存在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序列,且能以mRNA形式表达,这一结果为我国特有小型猪开发、利用及其病毒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中国实验小型猪 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