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8 个结果
  • 简介:针对某硫化锑矿的浮选方面进行了探索,采用了浮选试验的方法,应用较为新型的MA捕收剂,通过与一般常用的黄药等捕收剂进行对比试验,得到了较为详细科学的试验结果。在对锑给矿品位为2.13%、锑氧化率为9.34%的某种硫化锑矿,采用MA捕收剂通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一次精选,得到了品位为48.46%、回收率为91.42%的最终锑精矿,优于市场上的部分黄药等捕收剂,为选矿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药剂制度。

  • 标签: 硫化锑矿 MA捕收剂 浮选 回收率
  • 简介:针对240kA铝电解槽阳极组的钢爪和碳块之间浇注压降高低不等,造成生产中设备附加电阻大,浪费电能的状况,通过设计正交试验,优化磷生铁配方,降低了浇注压降,节能效果显著。

  • 标签: 预焙电解槽 阳极组 磷生铁 浇注 压降
  • 简介:某金矿7#矿体属深部厚矿体,顶板为5~10m的断层泥,矿体及围岩的强度低极易冒落,结构稳定性较差,采场地压管理困难,不适合采用大跨度空场下作业的采矿方法。为最大限度的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保证采场作业安全,以-350m水平为界进行采矿方法过度,采用低贫损分段崩落法取代原有的上向干式充填采矿法。为摸清过渡期间地压活动规律,需对该矿过渡段采空区冒落规律现场观测结合FLAC3D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上向干式充填法出矿完毕前,-350m水平以下空区产生的地压分布比较均匀,其作用不会引起出矿巷道的大规模塌落,巷道内出矿作业的比较安全。该研究为深部破碎厚矿体地压控制,提高矿石回采率,保障采场作业安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可在相似条件的矿区推广使用。

  • 标签: 深部厚矿体 开采过度期 地压控制 采空区冒落 数值模拟
  • 简介:针对某冶炼厂产生的大量低浓度重金属废水,常规方法处理存在成本高、废渣二次污染等问题.试验采用常温中和铁氧体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最佳工艺条件为:[Fe^3+]∶[Fe^2+]=2,pH=9,[Fe^2+]∶[Pb^2+、Cd^2+、As^3+、As^5+]=10,温度20℃,搅拌时间30min,砷、镉、铅去除率分别为96.73%、97.56%、98.43%.

  • 标签: 常温铁氧体 重金属废水 去除率
  • 简介: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武山铜矿由于进行“5000t/d”技术改造,导致深部开拓工程量和难度的增大,进度难以提高,直接制约采场转中段的顺利衔接,无法达产。本文针对武山铜矿当前的生产现状及采矿工艺,首次提出了三中段开采方案,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详细阐述了该方案的特点,为该项工艺的推广使用总结了经验。

  • 标签: 三中段开采 技术措施
  • 简介:阐述了通过引用国外某知名企业构建的企业信息化成熟度评估模型,对某钢铁集团信息化资料收集,梳理,结合该钢铁集团信息化面临的新环境及业务现状分析,建议重新定义该钢铁集团信息系统,制定信息化方案,提出了只有将信息化建设摆在战略高度进行规划,才能解决信息化建设和投资中的协同问题。

  • 标签: 管理决策 信息化程度 模型 信息系统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二矿区机采盘区凿岩爆破效率较低的原因,重点对影响爆破进尺和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掏槽孔和周边炮孔的凿岩爆破参数以及出现塌孔时的装药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全面提高机采盘区凿岩爆破效率和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爆破效率 大直径空孔 直线掏槽 光面爆破 便携式装药器
  • 简介:为了保障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对矿山技术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实现信息的网络化共享。某镍矿针对矿山技术信息的特点,结合数字矿山建设目标,建立了矿山技术信息体系。该体系经过几年的运行,使矿山日常技术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均发生了变化,矿山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也得到提高。

  • 标签: 技术信息体系 数字化 SURPAC软件 信息安全 可持续发展 网络化
  • 简介:堆浸工艺,是低品位矿石资源回收的重要技术之一,填补了我国细菌浸出回收低品位硫化铜矿中铜金属的空白,为矿山循环经济的典范,结束了矿山不直接生产成品铜的历史。以德兴铜矿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数值模拟技术,构建了堆浸工艺数值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矿堆高度作用下堆浸渗透性、堆内氧气浓度、温度分布和浸出率的变化规律。

  • 标签: 堆浸工艺 低品位矿石 矿堆 渗透性 浸出率
  • 简介:近日,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高效强化拜耳法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成果,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鉴定,整体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针对我国氧化铝资源和生产特点,提出了高效强化溶出、低损耗赤泥分离、高产出率分解、节能蒸发及热能利用的强化拜耳法工艺技术路线,实现了氧化铝高循环效率、高产出率和高热能利用率的拜耳法生产。该成果在高效碎矿、磨矿、石灰乳助滤浮选精矿、新型矿浆间接加热以及闪蒸系列孔板优化配置等强化溶出技术;高效低损耗沉降、新型叶滤助滤剂等低损耗赤泥分离技术;高浓度分解、粒度预报和调控、添加高效结晶助剂的砂状氧化铝生产关键技术;充分回收精液余热及蒸发原液闪蒸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已在中国铝业6家氧化铝企业得到产业化应用,循环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系统节能,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 标签: 工艺技术路线 拜耳法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铝公司 氧化铝生产 热能利用率
  • 简介: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永平铜矿矿石工艺特性和浮选特性.通过分步优先中矿不磨工艺和分步优先中矿再磨工艺以及分步优先中矿、尾矿再选精矿合并再磨工艺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步优先中矿、尾矿再选精矿合并再磨工艺所获得铜精矿品位高于前两种工艺.

  • 标签: 分步优先 中矿再磨 合并再磨 铜精矿 品位 选矿
  • 简介:矿产资源地下开采形成的大量采空区是危及矿山安全的主要灾源之一。准确掌握空区形态、大小和边界,是进行空区处理、控制因空区引发的灾害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然而,传统测量方法难以准确获取采空区相关信息。文章以铜坑矿探测空区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了CMS探测的工作原理及探测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三维激光探测系统(CMS)探测空区,研究了基于Surpac的采空区三维模型构建技术。实现了空区体积、顶板面积、实际边界、采场贫损指标及矿柱回采爆破设计的可视化计算方法。实践表明,CMS的成功应用为我国矿山空区动态监测及安全预警等相关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地下采矿 空区激光探测系统 三维模型 爆破设计
  • 简介:稀土储氢合金是能源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材料,是镧、铈轻稀土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发展稀土储氢材料既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够促进我国稀土资源的高效高值均衡利用.闫慧忠,包头稀土研究院技术专家,天津包钢稀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主要从事稀土储氢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工作,同时开展镧、铈等高丰度稀土的应用开发工作.近10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瑞典、瑞士、俄罗斯)等10项国家级课题和2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在2015年3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稀土市场研讨会上,闫慧忠指出,新常态下重视专利战略研究,是推动我国稀土储氢合金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标签: 稀土储氢合金 专利战略 包头稀土研究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稀土储氢材料 助推
  • 简介:岩体结构面是影响应力波衰减的最主要因素,但不同尺度结构面对应力波衰减的影响特性不同,因而应根据结构面尺度特性采用不同方法研究。岩体中小尺度结构面数量众多,单一结构面对应力波衰减无明显影响,采用等效介质法研究是有效的。中、大尺度的结构面数量较少,单一结构面使应力波衰减发生较明显变化,应在建立单一结构面的传播和衰减特性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应力波的特征频率变化和频谱偏移规律与岩体结构的关系,采用应力波时空衰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多结构面耦合作用对应力波衰减的影响规律。

  • 标签: 结构面尺度 应力波 影响因素 衰减规律 研究进展
  • 简介:研究对象为黑色页岩型氧化铜钴矿石和铜钴硫化矿石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样。通过对氧化铜钴矿石混合样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的嵌布特征及铜和钴的赋存状态。

  • 标签: 氧化铜钴矿 工艺矿物学 物质组成 嵌布特征 赋存状态
  • 简介:研究了红土镍矿冶炼废渣-镍铁渣的腐蚀性、浸出毒性、热稳定性、水环境化学稳定性、放射性等环境安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镍铁渣腐蚀性、浸出毒性、放射性小于国家标准限值,在自然环境中镍铁渣自身体系遇热稳定,在地下水、雨水、酸雨等自然水环境中其所含主要金属镍、铜、铁、钴、铅、铬、镁、钙等化学性质稳定.

  • 标签: 镍铁渣 腐蚀性 浸出毒性 放射性 环境安全性能
  • 简介:利用凸轮试验机,研究了太钢15种钢种在变形温度850℃~1150℃,变形程度0~1n2,变形速度5s-1~80s-1的变形条件下的变形抗力,获得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

  • 标签: 钢种 变形抗力 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