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放大叶片模型,利用大尺寸低速线性叶栅风洞进行实验,测量了涡轮工作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处6排气膜孔流量系数,研究了不同吹风比、密度比和雷诺数对流量系数影响。结果表明:(1)用二次流与主流动量比来描述气膜孔流量系数变化规律较为恰当。该参数可以综合吹风比和密度比影响;(2)气膜孔流量系数随动量比增大而增加,在小动量比下,影响尤为明显;(3)叶片表面不同位置处气膜孔流量系数有较大差别。表明气膜孔出口处流动状态对流量系数有较大影响。

  • 标签: 涡轮叶片 气膜冷却 动量比 实验 流量系数
  • 简介:建设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数据库平台,将试验数据有效、集中地保存和管理,能够为航空发动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从航空发动机试验数据库设计原则、功能构建、软硬件平台构建和系统安全保障及维护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航空发动机试验数据库构建。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数据库 构建
  • 简介:针对中低比转速离心泵,提出了能够统一各种圆弧叶片造型方法比例因子法,推导了叶型参数计算公式,分析了比例因子对叶片安放角、叶片长度等影响,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比例因子下泵内流场进行了性能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因子下叶型参数、流动参数及性能参数变化范围很大。比例因子较小时,节流损失较大,泵扬程较低;比例因子较大时,脱流损失较大,泵效率较低,存在较优比例因子区间[0.15,0.35],使叶片安放角平滑变化,泵综合性能较优,对应曲率半径比为1.4~1.9。采用Pfleiderer方法及本文角度平均法获得叶片安放角变化较为平稳,可用于离心泵初步设计。

  • 标签: 离心泵 圆弧叶片造型 比例因子法 叶型参数 性能预测
  • 简介:本文将构件细节效应系数法应用于广布疲劳损伤多元件损伤(MED)结构,给出了出现首条裂纹及多条裂纹时寿命分析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用试验中出现12条裂纹寿命反推出现第一条裂纹寿命与物理试验结果,误差在15%以内,对疲劳分析来说是非常接近,工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大,基本也在工程可接受范围内。

  • 标签: 细节数 多元件损伤 广布疲劳损伤 寿命
  • 简介:为实现航空发动机飞行试验实时监控,分析整理了涡扇发动机实际飞行试验数据,并以三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为基础,通过引入输出层反馈至输入层,形成该涡扇发动机NNARX模型。对包括高压转子转速在内11个发动机关键参数变化模型进行研究,并在额外架次全程飞行试验数据上验证和讨论辨识模型推广能力。结果表明,辨识模型样本点上最大相对误差在5%以内,辨识模型可以应用到该型发动机试飞实时监控中,同时也可为后续建立涡扇发动机全包线自适应实时监控模型提供参考。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飞行试验 人工神经网络 NARX模型辨识 全飞行包线 趋势监控
  • 简介:本文描述了NASA格林研究中心开发研制一种最低程度介入集成传感器工作情况,该传感器是为了实现高温环境下实时应变、热流测量.该传感器可封装为单一个体,可同时反映材料和组件应力、应变等多种模式,这在发动机研制和确认阶段是非常有用.一个主要技术难题是把目前几种测量用专一传感器结合起来,集成为单个薄膜传感器.研究最终目标是把传感器直接淀积(或生成)在发动机部件内部,或淀积在一个小而薄基底膜上,可以把该膜粘贴在要测量发动机组件上.目前已制造出了几个铂、铂-铑合金和氧化铝传感器样件,传感器安装在应力不变氧化铝梁架上,在试验室进行了试验.本文讨论了设计、结构工艺及试验方面的技术难点,并列出了传感器初步试验数据,同时还讨论了今后传感器发展方向.

  • 标签: 测量 传感器 设计 试验
  • 简介:多路协调加载试验技术在进行结构强度试验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设备及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针对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过程中出现诸如油源污染、系统激振、伺服作动器选取、控制参数设定和试验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就影响多路协调加载试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应用本文提出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多路协调加载试验过程中常见问题.

  • 标签: 多路协调加载试验 结构 控制器 液压系统 伺服阀 循环疲劳试验
  • 简介:阐述了以试验为基础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频响函数和工作载荷测量方法,并以某型汽车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具体实施步骤以及工程实用价值。最后结合目前工作任务,提出了将该方法应用到飞机舱内噪声控制中一些具体设想和思路。

  • 标签: 传递路径分析(TPA) 频响函数 工作载荷 路径贡献量
  • 简介:根据薄壁梁理论,导出了机翼剖面扭转刚度及刚心位置计算公式,给出了机翼剖面刚度特性计算要点,为机翼结构设计或改型所需剖面刚度特性计算提供了理论支持。

  • 标签: 剪流 剖面扭转刚度 剖面弯心
  • 简介:为研究微小推力室工作特点,建立了双组元微小推力室地面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系统。在内径为4mm,喉部直径为0.4mm微小推力室内,采用氧气和甲烷气体作为推进剂进行了点火热试车.实时测量燃烧室压力和壁面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富燃工况下.随着混合比升高.燃烧温度和燃烧室压力逐渐升高;当混合比一定时,随着总流量增加,燃烧室压力增加,微小推力室推力和比冲也在升高。微小推力室真空推力达到120mN.真空比冲达到了240s。

  • 标签: 微小推力室 双组元火箭发动机 热试车 甲烷 氧气
  • 简介:提出了一种建立在概率疲劳分析基础上预估结构初始广布疲劳损伤发生概率模型并推导出相应计算公式;形成了既有理论根据、又简便计算方法;说明了方法适用范围;并通过算例说明了方法可行性。

  • 标签: 广布疲劳损伤 可靠度 可靠性寿命 细节疲劳额定值
  • 简介:概述了微波电热推力器(MET)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回顾了MET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美国MET研究进展与现状、关键技术及其在潜在应用领域中性能优势,关键技术有微波谐振腔工作模式选取和谐振腔结构设计,并根据国外研究现状.提出了国内微波电热推进研究方向。

  • 标签: 空间推进系统 电推进技术 微波电热推力器
  • 简介:在某单级轴流压气机试验台上,进行了旋转失速和喘振状态下叶片振动响应试验研究,利用电阻应变片、动态压力传感器、滑环式引电器和磁带记录仪等,录取叶片振动应变和动叶出口压力信号,然后回放磁带,做信号处理,在对时域和频域数据分析基础上,论述了旋转失速和喘振状态下叶片振动响应特征。

  • 标签: 旋转失速 喘振 叶片振动 试验研究 轴流压气机
  • 简介:本文研究了不同引气量和可调静子叶片安装角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压气机中间级引气使压气机总流量和稳定工作范围增加,并且产生一个效率最高最佳引气量,但对压比影响不明显.

  • 标签: 引气量 试验研究 流量 压气机 压比
  • 简介:基于MESSENGER飞船需要,开展了一种新型超轻贮箱设计、制造和试验工作,整个过程分方案论证、分析与设计以及制造与试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考虑了50多种贮箱结构,反复分析后确定了一种最有效方案;第二阶段致力于防漩器、防晃板和贮箱壳体设计与分析,包括用缩尺模拟试验确定防晃板数目、尺寸与安装位置、防漩器和防晃板载荷分析与结构分析以及壳体应力与断裂力学分析;第三阶段制造了一个鉴定试验用贮箱(以下简称试验贮箱)和四个飞行贮箱(三个飞行、一个备用).贮箱壳体、防漩器和防晃板分别采用固溶处理和时效(STA)6AL-4V钛合金材料、6AL-4V钛合金板和退火6AL-4V钛合金环.壳体由四条周向焊缝连接,其中两条焊缝具有STA特性,另外两条经过退火处理.五个贮箱采用相同工序和工艺.试验贮箱必须经过正弦和随机振动试验品质检验,该检验项目还包括具有破坏性爆破压力试验.所有飞行贮箱在清理和交货之前要经过模拟飞行试验.飞行贮箱包括附属组件在内不得超过9kg.超轻贮箱对于MESSENGER飞船计划成功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 标签: MESSENGER飞船 推进剂贮箱 设计与制造
  • 简介:通过对气候环境实验室制冷系统和载冷系统特性分析,提出制冷剂和载冷剂选用原则。对常用制冷剂和载冷剂物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环保性、制冷内循环特性、循环风系统和空气补偿系统对冷媒要求等因素优选了制冷剂和载冷剂,以适用于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制冷系统。本文提出冷媒介质应用于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是合理可行,本文选择分析对同类大型气候环境实验室制冷系统制冷剂和载冷剂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制冷剂 载冷剂 气候环境实验室 循环风系统 空气处理系统
  • 简介:结合军用飞机结构强度规范修订,概述了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规范演变,并基于过去20多年参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经验教训和美国最新军用飞机设计规范,从材料和工艺、设计许用值、静强度、耐久性、损伤容限和结构验证试验等几方面分别阐述了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和验证要点及与金属结构差别。

  • 标签: 结构强度设计 复合材料 特点 飞机结构 设计规范 设计许用值
  • 简介:在某型发动机进口空气流量测量中,设计了一种组合测量耙,对发动机进口空气流场和附面层压力分布同时进行测量。组合测量耙测点分布依据飞行台被试发动机附面层特性模拟计算结果,结构形式有效减少了测量耙数量及安装空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组合测量耙测量数据计算空气流量,与被试发动机理论设计空气流量基本一致。介绍了组合测量耙研制过程、附面层模拟计算、测量方案布局及试验结果,并例举出附面层测量结果及空气流量计算结果。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空气流量测量 附面层测量 组合测量耙 飞行试验
  • 简介:通过引入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修正Lemaitgre-plumtree疲劳模型,证明了在含微缺陷结构中缺口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与疲劳极限存在相关关系,即K1=α-1/α'-[1];建立了以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为自变量损伤变量D(K1)表达式,阐述了其损伤力学性质;最后推导出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与腐蚀影响系数间关系表达式。

  • 标签: Lemaitgre-plumtree疲劳模型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 腐蚀影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