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乳腺原发性恶性周围神经鞘瘤1例。患者女,1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乳房肿块,呈无痛进行性增大。超声表现为右侧乳房混合性巨大囊实性包块,边界尚清,可见少许血流;MRI表现为右侧乳房一巨大肿块,反转恢复序列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分隔影,T1WI呈等低信号,边界清晰,DWI上肿瘤信号不均,以高信号为主,动态增强扫描示瘤体边缘及实性成分呈斑片状、结节状不均匀明显强化。病理诊断:右侧乳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 简介:由于超滤技术对颗粒物和微生物去除效果的优越性和持续性,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给水处理。然而,污染问题影响了超滤膜的应用。本文在介绍了饮用水处理中污染机理及污染物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引用水处理中污染预处理控制技术,并最后探讨了饮用水处理中污染控制的发展前景。

  • 标签: 饮用水处理 ,膜污染 控制 预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老年慢性硬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硬下血肿患者4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135)和非谵妄组(n=31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慢性硬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基于独立危险因素的谵妄风险发生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衡量模型的判别能力、预测效力。结果450例老年慢性硬下血肿术后患者术后发生谵妄135例,谵妄发生率为3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酗酒史、Markwalder分级和术后疼痛分级的患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069、27.325、36.081、44.83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Markwalder分级为Ⅳ级、酗酒史及术后重度疼痛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老年慢性硬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Bootstrap内部验证法证明模型预测精准度良好(C-index为0.904),Nomogram模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谵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及区分度,预测能力良好,可以提高对于老年慢性硬下血肿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高危人群的筛选效能。

  • 标签: 老年人 谵妄 慢性硬膜下血肿 列线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脉络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并探讨脉络在延缓近视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并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单眼近视青少年患者26例(52眼),将配戴角膜塑形镜眼作为观察组,另一眼未作处理作为对照组,测量戴镜前及戴镜后6个月的眼轴长度和脉络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戴镜前后眼轴长度、脉络厚度的改变以及组间眼轴长度、脉络厚度的变化值。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6个月,观察组各位点脉络厚度均较前增(P<0.05),对照组各位点脉络厚度均较前变薄(P<0.05)。2组之间戴镜前后各位点脉络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眼轴长度均较前增长(P<0.05),观察组眼轴长度增长量为(0.09±0.15)mm,对照组为(0.26±0.16)mm,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4,P<0.001)。结论:对于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使脉络,眼轴长度增长减缓,这可能是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单眼 脉络膜厚度 眼轴长度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芬兰型淀粉样变性合并性肾病,53岁女性,肾病综合征起病,血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肾活检提示肾淀粉样变性合并性肾病,肾组织多种物质染色不能明确淀粉样变性分型,基因检测提示凝溶胶蛋白(GSN)基因c.640G>A杂合突变,最终明确为芬兰型淀粉样变性。对于分型不明的淀粉样变性,基因检测可以辅助诊断。

  • 标签: 淀粉样变性 肾小球肾炎,膜性 肾病综合征 磷脂酶A2受体 凝溶胶蛋白基因
  • 作者: 杨默迟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现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第四脑室室管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7例儿童第四脑室室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女=11/6。中位诊断年龄为5(1~16)岁,其中>3岁者11例(≤5岁9例),≤3岁者6例。>3岁者术后根据个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放化疗。所有患儿均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7例患儿,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病理学显示世界卫生组织(WHO )病理学分级Ⅱ级者8例,Ⅲ级(间变性)者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6(1~96)个月,至末次随访,死亡10例;存活7例,其中复发3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17例患儿的1年总生存率为58.8%,2年为43.4%,中位生存时间为18.0个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切除程度、肿瘤WHO分级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指数<20%者的生存概率高于≥20%者(P=0.030)。结论儿童第四脑室室管瘤术后预后较差,Ki-67指数可能是影响患儿生存的重要因素,其他因素有待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室管膜瘤 第四脑室 儿童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前(IMEM)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确诊的IMEM连续病例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剥除术。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术后BCVA(LogMAR)由0.700±0.309提高至0.252±0.182(t=7.212,P=0.000);黄斑中心区厚度(CMT)由(447.44±96.96)μm降至(373.56±82.36)μm (t=8.247,P=0.000);黄斑中心区无血管面积(FAZ)由(0.120±0.059)mm2增加至(0.145±0.063)mm2(t=6.660,P=0.000)。以OCTA检查浅层和深层黄斑区血管密度(MVD)明显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BCVA与CMT呈负相关(r=-0.507,P=0.014),与深层MVD呈正相关(r=0.578,P=0.024)。结论通过OCTA定量检测黄斑区微血管变化,IMEM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FAZ、MVD均增加。

  • 标签: 膜,视网膜前,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损伤,微血管 断层摄影术,血管,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患者女,51岁。因"左下腹疼痛4个月余,加重1周"就诊。影像学显示腹壁巨大类圆形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影,行肿块穿刺活检,诊断为滑肉瘤,化疗3个周期后行腹壁肿块切除术。显微镜下肿瘤细胞主要由横纹肌样细胞构成,胞质丰富,具有一个偏位核,灶性区混杂有束状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D99、bcl-2、波形蛋白、TLE1阳性,INI1弱阳性,SYT断裂探针检测结果阳性,病理诊断为腹壁伴横纹肌样特征的滑肉瘤。伴横纹肌样特征的滑肉瘤十分罕见,形态学上需与多种伴横纹肌样形态的软组织肉瘤鉴别,诊断需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辅助检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脉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脉络中大血管容积(CVV)变化。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CSC的64例患者64只眼(CSC组)及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4名64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CSC组64例64只眼中,急性、慢性CSC分别为34例34只眼和30例30只眼,并据此再分为急性CSC组、慢性CSC组。CSC组、对照组受检者年龄(t=-0.041 )、性别构成比(χ2=0.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者年龄(t=-1.872)、性别构成比(χ2=8.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12 mm×12 mm,扫描模式512×512。应用设备自带软件(v1.28.6)记录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和黄斑周血管1~ 3、3~ 6、6~ 12的脉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以及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的CVV。组间年龄、脉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VV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黄斑区脉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0、-4.040,P<0.001)。CSC组、对照组受检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0、12.270、11.250,P<0.05)。与急性CSC组比较,慢性CSC组患眼脉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t=3.230、2.330),黄斑周血管1~3完整及其4个象限(t=2.780、2.060、2.140、2.620、3.770),黄斑周血管3~ 6上方(t=2.550 ),黄斑周血管6~12上方、颞侧(t=3.070、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0、0.070、-0.110,P>0.05)。结论与急性CSC患眼比较,慢性CSC患眼黄斑区脉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CVV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 中大血管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胎儿的遗传学病因及预后。方法收集产前超声提示NT增(≥ 3.0 mm)的胎儿815例,根据NT的厚度将其分为3.0~3.4 mm组、3.5~4.4 mm组、4.5~5.4 mm组、5.5~6.4 mm组以及≥ 6.5 mm组,又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为单纯NT增组和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其进行分析,并追踪妊娠的结局。结果CMA检测共发现178例胎儿携带致病性CNVs,总体检出率为21.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38例,占77.5%;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4例,占7.9%;其余26例(14.6%)携带非综合征性致病性CNVs。614例成功随访,排除CMA检测阳性以及结构异常后,不良妊娠结局者仅占2.7%。不同NT厚度组胎儿致病性CNVs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29,P=0.000);合并与未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2,P=0.005);不同NT厚度组总体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46,P=0.000)。结论CMA可作为一线检测技术应用于早孕期NT增的胎儿,致病性CNVs的总体检出率高达21.8%,可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依据。NT厚度与合并超声结构异常、致病性CNVs以及胎儿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尤以NT ≥ 4.5 mm者为甚。胎儿NT增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时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

  • 标签: 颈项透明层增厚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膈肌增分数与最大吸气压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24 h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符合临床撤机筛查条件后应用低水平PSV法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30 min,对符合临床撤机标准者进行撤机。撤机前测量患者最大吸气压(MIP),使用超声测量右侧膈肌位移(DE)、吸气末和呼气末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增分数(DTF)。统计分析DTF、膈肌位移和MIP与撤机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AUCROC分别评价DTF、膈肌位移和MIP对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7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撤机成功57例,撤机失败16例。撤机成功组的DTF(35%±8%)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DTF(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1)。撤机成功组的MIP[(34±9)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的MIP[(23±3)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6,P<0.01)。DTF、MIP和膈肌位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是0.907、0.896和0.749。以DTF≥27.78%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92.98%,特异度81.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 CI:0.816~0.963)。以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敏感度80.7%,特异度93.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803~0.955)。以DTF≥27.78%且MIP≥26.5 cmH2O为标准预测撤机成功,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 CI: 0.832~0.971),特异度提高到87.7%,但敏感度略降低到87.5%。结论DTF及MIP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机选择和撤机结果预测具有指导作用,与DTF及MIP相比,DTF结合MIP提高了对成功撤机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超声 膈肌增厚分数 最大吸气压 机械通气 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真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体刃皮片移植在修复合并肌腱或骨质外露的复杂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难治性复杂创面26例,所有创面均有肌腱或骨质外露,创面彻底清创后行人工真皮覆盖肌腱或骨质,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行持续负压吸引,约2周后拆除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可见人工真皮血管化良好,形成类真皮样组织,完全覆盖外露的肌腱及骨质组织,于类真皮样组织表面行自体刃皮片移植修复。结果26例患者移植的刃皮片成活佳,其中24例患者经1次植皮手术治愈,2例患者再次行残余小创面清创植皮术后治愈;随访3~18个月后见术区皮片在位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未出现明显破溃,外观恢复满意。结论利用人工真皮+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自体刃皮片移植联合修复肌腱或骨质外露的复杂创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皮肤移植 创伤和损伤 皮肤,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系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经胃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腺癌;(2)术前经腹部CT检查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3)术前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以及胸部和全腹部CT等检查无肝、肺、腹膜后淋巴结等远处转移,无肿瘤直接侵犯胰腺、脾脏、肝脏、结肠等;(4)行全胃或近端胃加D2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病理学证实为R0切除。排除标准:(1)术中腔镜探查见肿瘤腹腔播散或远处转移;(2)No.10淋巴结明显肿大或者融合成团;(3)病理学诊断资料不全。根据以上标准,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基于间隙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完整切除+脾门淋巴结清扫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本组患者年龄(59.8±8.0)岁,体质指数(23.9±3.5)kg/m2,术前化疗8例(22.2%)。分析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脾门淋巴结及左上腹系清扫,在术后切除标本的检视中发现光整的胃上部后方系边界,均达到系完整切除的效果,无中转开腹者。淋巴结清扫和系切除总时间为(34.2±11.4)min,出血量为(44.8±21.3)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45.6±17.6)枚;No.11p+ No.11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1±2.8)枚,其中7例(19.4%)发生淋巴结转移;No.10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9±2.5)枚,其中2例(5.6%)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8±0.6)d,拔除胃管时间为(1.9±0.7)d,首次进流质时间为(3.0±0.4)d,拔除引流管时间为(6.0±1.2)d,术后住院时间为(12.8±4.0)d。术后出现肺栓塞1例(2.7%),胃瘫1例(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2/36)。无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出血及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8(12~28)个月,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7例(3例为术后1年内发生),另有1例患者于术后17个月时发现结肠癌。结论基于系解剖的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左上腹区域系完整切除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脾脏 胃系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出血型息肉状脉络血管病变(PCV)疗效的出血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就诊的新发PCV经治疗且随访至少3个月的患者。根据基线视网膜下出血面积是否>4视盘面积(DA),出血是否累及黄斑中心凹,出血中心位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环位置等进行分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LogMAR视力变化,分析影响出血型PCV治疗后视力的出血特征。采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122例(124眼),其中男84例,女38例,年龄(64.9±9.8)岁。基线有视网膜下出血69眼(55.6%)。其中,出血>4 DA的34眼(49.3%)治疗后视力较基线改善程度不如≤4 DA者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出血累及中心凹59眼(85.5%)治疗后视力较基线改善程度不如未累及者明显(F=3.92,P=0.01)。出血累及中心凹的59眼中,出血中心位于ETDRS 1环的25眼(42.4%)治疗后视力较基线改善程度不如2、3环明显(F=2.23,P=0.05)。结论:视网膜下出血面积大,出血累及中心凹,出血中心距黄斑中心凹近,是伴有视网膜下出血PCV患者视力预后差的特征因素。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下出血 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成像(CEUS)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侵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PTC的198例患者(227个结节),男94例,女104例,年龄(47.06±15.33)岁,年龄范围为22~69岁。术前分别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比较常规超声和CEUS诊断PTC被侵袭的效果。结果227个癌灶中,150个为侵袭性,77个为非侵袭性。常规超声检查时,非侵袭组(非侵袭性癌灶)和侵袭组(侵袭性癌灶)的病灶大小、边界及造影前病灶附近被是否连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查时,非侵袭组和侵袭组的病灶动脉期灌注模式、造影后病灶附近被是否连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后病灶动脉期向心性灌注、病灶附近被不连续与被侵袭相关。CEUS诊断灵敏度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常规超声。结论CEUS对PTC被侵袭的检查较常规超声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膜侵袭 常规超声 超声造影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膜解剖的兴起及理论框架的初步建立,解剖理论支撑下的手术理念在外科手术中尤其是腹部外科手术中的热度剧增。然而,由于胰腺及其系周围器官、组织复杂,位置深在,学者对于胰腺系是否存在尚无统一认识,相关研究较少,基于胰腺系理论的全系切除术的切除范围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将对胰腺解剖及其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现今的胰腺系解剖学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 标签: 胰腺 外科手术 膜解剖 胰腺系膜 局部解剖
  • 简介:摘要中线位镜推法是目前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最常用的方法,解剖理论对其有指导意义。本文采纳筋膜"圆筒壁"、"多层次"、"筋膜间平面"、"联合筋膜平面"、"平面转换"等概念和理论,来阐述TEP术中空间建立、疝囊分离以及补片平展等关键步骤。镜推法沿腹直肌后鞘前行,首先进入肌后间隙,位于腹直肌和腹横筋膜(TF)之间,内有腹壁下血管及其分支,应避免过度分离。然后向下穿过TF,进入腹膜前间隙。腹膜前间隙被腹膜前筋膜(PPF)分为壁平面和脏平面,膀胱、精索成分均位于脏平面。中央区域应在壁平面即"外科间隙"分离,以保护膀胱。壁平面是TEP的"神圣"平面。斜疝区域应在脏平面即"解剖间隙"分离,以保护精索成分不被离断。直疝分离可理解为TF和PPF的分离,相对容易。斜疝分离则为腹膜和精索成分的分离,有一定难度。壁、脏平面转换中,应切开PPF(腹膜前环),充分完成壁化,以展平补片。

  • 标签: 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膜解剖 间隙 平面
  • 简介:摘要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提出,规范了直肠癌根治术的切除范围和手术分离平面,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是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随着近年来腹腔镜外科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对盆腔解剖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认识加深,TME手术平面更加精准,自主神经系统可以得到比较完好的保留。根据尸体解剖和组织学研究确认,在直肠固有筋膜和盆腔壁层筋膜之间存在一层,即腹下神经前筋膜鞘,鞘内走行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上腹下神经丛、左、右腹下神经、盆丛以及血管神经束。分布范围从腹膜后走向盆腔,沿直肠固有筋膜后面下行到骶前,到耻骨直肠肌上缘与直肠系膜末端融合,围绕直肠系膜侧面向前与邓氏筋膜后叶相连续。我们在解剖学研究和实证解剖学观察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性保留自主神经系统的概念:在保留自主神经系统主干的同时,保留神经分支和伴行血管,确保神经反射弧完整。该概念的提出,使得直肠癌根治术遵循TME原则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直肠肿瘤 膜解剖 腹膜下筋膜鞘 网络保留自主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