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对初级一、初级二、中级一、中级二4个层次的学习者进行了语法测试调查,发现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在使用"不"和"没"时都受到过去时间的影响,句中有过去时间词,就倾向使用"没";使用"不""没"常出现偏误,原因之一是对它们的时间特征和主客观性认识不清。为提高质量,教学中应强调"不"和"没"的时间特征,并输入主客观的标准。

  • 标签: 过去时间 否定
  • 简介:副词“一下子”在一般词典和教材中的解释是“表示短暂的时间,很快、立刻、突然”可是在留学生的话语中出现的有关“一下子”的病句,却难以用上面的定义解释,因此本文把“一下子”和“一时、立刻、忽然”等表示短暂时间的词在语义,语法,语用3个层面上的差别进行对比,认为“一下子”的基本意义是强调动作状态的瞬间变化,带有一次性和不可持续性。文章最后分析了留学生病句中的偏误。

  • 标签: "一下子" 知识时间 副词 留学生 病句 对外汉语
  • 简介: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和双语对译语料,考察时间副词"才"与句尾"了"的共现偏误及其原因。研究提出,对时间副词"才"与句尾"了"不共现的本体语法解释不利于教学语法的可操作性。通过分析英、俄、韩、日、泰、越南等不同母语类型学习者的一语迁移,发现共现偏误的原因及共现偏误分布的特征,进而归纳出该偏误对所有学习者来说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时间副词"才"在教学语法和国别化教学中应给予区别对待。

  • 标签: 共现偏误 母语迁移 教学语法
  • 简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已经多年,研究领域多限于可行性探究与误区反思,整合过程中的微化、具体操作性研究不多。笔者以周子房老师的《作文里的时间》为研究课例,首先,明晰"映像"、"支架"等概念及作用,然后分析周老师让映像成为内化写作知识有效支架的策略:首先细致准确地诊断学情,精思明确、本质、微细的写作知识,然后选择对比映像:生活相关映像、知识相关映像、知识递变映像;最后返璞归真,在课程实践中探究应用映像。

  • 标签: 映像 支架 写作知识 策略
  • 简介:本文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比考察了英、韩、日、蒙、印尼语背景CSL学习者8个表时间的量度形容词混淆的分布特征与成因.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混淆词在误用方向、词际关系、混用频次和比率上都有一定差异;词语混淆受到目的语同义词关系和母语多重因素影响,在母语方面,英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对译词相同和母语表达方式误推;韩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同根词干扰和组配关系误推;日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同形汉字词;蒙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印尼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方言误用、母语词义位误推和同根词干扰.

  • 标签: CSL学习者 时间量度形容词 词语混淆 分布与成因
  • 简介:一般来讲,问卷调查分为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处理问卷和分析问卷五个步骤。这五个环节在调查中的作用均不可忽视,其中,设计问卷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问卷是获取调查数据最重要的工具和有效途径,问卷质量对实现调查的目的,获取准确、有价值、全面而又符合要求的信息意义重大,科学地设计问卷是调查成功的基础。因此,为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设计问卷时必须做到科学、逻辑性强。

  • 标签: 问卷调查 时间管理 调查数据 信息意义 效度 确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