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策展人语:反图像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特点,其基本意图在于与图像式绘画保持必要的距离,以此捍卫绘画的纯粹性与精英性。对叙事性的反对,使得现代主义结束了传统绘画的再现功能,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利用图像,这也是一种反现代主义的策略。中国当代绘画面对“图像时代”的挑战,批评家何桂彦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质疑了中国当代图像式绘画所导致的媚俗化、图像化等现象,在学理上作了严谨的追问。而李昌龙一文中对于当代艺术的视觉呈现,沿用康德的“共通感”,分析了当代视觉绘画的一种表述方式——感觉的逻辑与不可见的世界。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图像时代 现代绘画 逻辑 利用 艺术家
  • 简介:改革与批评北大人事改革工作小组组长张维迎教授撰写的"关于《北大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及第二次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阐述了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的基本特征与设计原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这次改革内在逻辑的绝佳机会。北大的这次改革,能广泛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在新的修订稿中吸收了其中的许多建议,集思广益,采用民主的方式来改善改革方案,可以说是北大管理上的一大进步。更充分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仅有

  • 标签: 终身教职制 世界一流大学 北大 改革方案 人事改革 教授
  • 简介:中山大学哲学教授何梓焜不仅在本专业的研究方面颇有成就,还运用哲学理论研究粤剧,发表了30多篇评论文章。现辑成《维轩文集——粤剧艺术评论》一书,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我虽然喜好粤剧,算是一个粤剧迷,抗战期间读中学时还听音乐老师具体介绍过粤剧唱法,但至

  • 标签: 粤剧 社会心理 艺术评论 地理环境 黑格尔 文集
  • 简介:当代绘画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艺术史上绘画传统的深厚积淀为当下绘画语言与表达方式的更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另一方面则是伴随着艺术媒介的无限拓展、艺术创作手法的多样化,让今天的绘画在艺术世界的存在空间受到了大幅的压缩。尽管,当代的绘画已经成为了艺术创作多样化选择中的一个普通选项,但却并没有因为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停滞而丧失存在的价值,艺术家们在时代的变化与生活环境的转型中也探索着当代绘画新的表现方式与内容。

  • 标签: 绘画语言 艺术世界 当代 艺术创作手法 多样化选择 视觉
  • 简介:一关于“红学探佚学”,我于去年发表了一篇文章《“红学探佚学”与结构》(下简称“拙文”,刊于《山西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梁归智先生和周汝昌先生写了对话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发表于同一期上)。我想,正如周先生所说的,对于“红学探佚学”和“结构论”...

  • 标签: 《红楼梦》 探佚学 曹雪芹 意义诠释 周汝昌 精神结构
  • 简介:莫言的乡村题材小说,不仅呈现了莫言乡村书写方式的变化,而且也透漏了他的文学观念、面对故乡的态度甚至政治倾向。莫言乡村小说中的“风景”经历了从清丽明媚到污秽蛮荒的转变,重新“发现”故乡的莫言,一方面试图“超越故乡”,一方面拒绝启蒙。在乡村传统与现代、礼与法的冲突面前,莫言暗示了启蒙的失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莫言的乡村题材小说远离了政治,相反,这些小说明确的政治评判体现了莫言乡村书写的文化政治。在对英雄主义和消费主义保持警惕的同时,莫言在小生产者身上看到了一种安稳的乃至超克二者的能量。

  • 标签: 莫言 乡村书写 政治性 小生产者
  • 简介:李泳禧,1929年出生于韩国平安北道云山郡(现朝鲜境内),2010年在首尔去世。他是韩国现代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是一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转换时代的逻辑》(1974)、《与八亿人的对话:从现地看到的中国大陆》(编译,1977)、《偶像和理性》(1977)。书中内容涉及新中国的外交、文化大革命、各项社会制度和人民的生活,以及越南战争和韩日关系正常化,韩日、美日安保体系等。

  • 标签: 李泳 中国研究 韩日关系 越南战争 亿人 思想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