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提起大青绿山水格式,在近代引进西方的美术教学体系、培养写实观念与传统观念全然格格不入的今天,它被认为是"守旧"、"陈腐",缺乏"时代感"。我认为不然!艺术格式乃是经过历代人艺术实践形成的。"新"与"旧",自古至今斗争不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也是正常的。许多艺术家辛勤耕耘,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探索新颖的表现手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大家都来一味摹仿,往往将"新"法转为"旧"的框

  • 标签: 青绿山水 历史发展规律 春深高树图 江山秋色图 李昭道 明四家
  • 简介:作品是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具有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而以一定物质形式表现出来的智力成果。从法文“uvred'art”到英文“workofart”,“艺术作品”一词,究其本质,是指的一件承载了“艺术”的物品。谈到摄影作品,同样不能忽视其媒介的存在。从摄影诞生之时起,便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随着摄影术的演变,照片的呈现形式从银版发展到胶片,始终没有脱离物理性的载体。

  • 标签: 摄影作品 展览 话题 艺术作品 艺术与技术 智力成果
  • 简介:  常见书法家的润例中,有"俗辞不应"的说法,意思是说,内容粗俗的不写.因为这文辞档次不高,与书法作者不相般配,这是一种情况.有没有倒过来的情况呢?即作者档次太低,与文辞不配的呢?我们不妨看看现在的书写状况.……

  • 标签: 不可辱没 辱没古人
  • 简介:任灏先生在青年版第4期中批评周俊杰文章中说:“以草书而论,周俊杰得张旭、怀素草书之气,点画形态见蒲作英之貌而多出些渴笔少了些淋漓与畅达,笔意、线性中的转、折有毫芒太露之嫌,损坏了线质的圆融、流畅。”对此,我不能苟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真情流露,也是他的性情、人文精神体现。阳刚大气与阴柔婉约都是审美范畴,不可强求一二一或二一二,半斤八两均衡。历史上赵之谦以柔媚的线质写北碑,吴昌硕写《石鼓文》一味地阳刚,他们都成功,成为后世追摹的典范。周俊杰先生也不必做温柔的“乌托邦”,继续阳刚大气风格的挺进,巩固自己的艺术风格,创造大格局、大气势的书法艺术作品。再问一句:任灏先生,你能写出周俊杰大气的作品吗?该不会是只知临渊羡鱼,而不会结网捕鱼的空头理论家吧?□风格不可强求!北京@王孙一

  • 标签: 不可强求 风格不可
  • 简介:1981年4月,81岁高龄的德国解释学哲学家伽达默尔来到巴黎歌德学院,出席"文本与阐释"专题座谈会,与50岁的法国解构论哲学家德里达进行面对面的争论,这就是当代两方哲学史上著名的"德法之争"或者"德法之战"。无论是解释学还是解构学,基本的学术信仰是反"逻格斯主义",所以学术界认为这两位哲学大师进行面对面争论,这本身就说明了当代哲学理念的自相矛盾,或者事实上宣布了当代哲学反同一性的失败。

  • 标签: 大师 自称 当代哲学 专题座谈会 哲学家 伽达默尔
  • 简介:新《课标》把“欣赏新媒体艺术.了解科技发展与美术创作的关系”作为初中的欣赏活动建议提出来.希望能引起美术教师的重视。美术作品欣赏活动,不仅要欣赏那些中外经典的传世之作,也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新媒体艺术,让他们看到科技和艺术密不可分的联系,认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欣赏活动 科技发展 新《课标》 美术教师 美术创作
  • 简介:用硬笔写字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事,但大家是否注意到写字时执笔的姿势呢?笔者在一次学期考试的监考中,偶尔发现一考生的执笔姿势很奇特,写起来很别扭,再注意看一下教室内正在刷刷行笔的众多考生们,其中,执笔错误的约占全班的1/3以上。于是我开始在上课时注意各班学生的执笔情况,这种错误现象居然普遍存在。以后我又留意外界人们书写的手,怪异的执笔法也很多,而且大多是青年人。这些错误执笔法的问题主要在握笔杆的大拇指与食指上,大致有以下两种现象:1.大拇指绕过了半边笔杆,拇指第一节覆压在食指指甲上。(见图1)2.食指绕过笔杆,食指的上图1图2图3半节压在大拇指的指甲上。(见图2)这两种执笔法的共同毛病都使笔杆竖起,使笔杆与纸面形成了80度~90度的角,大大超过了笔杆倾斜以45度左右为宜的角度,而且由于拇指与食指的重叠,使得后面的三个指头紧缩,应空虚的掌心挤紧了。在这种状况下,如何使笔发挥正常的书写功能呢?又怎能写出端正或流畅的字体呢?正确的执笔方法应该是: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肚由两侧捏住笔杆,再用中指第一节的内侧抵住笔杆下侧,由此形成一个由三个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盛汉芬

  • 标签: 不容忽视问题
  • 简介:人之所以喜爱人体艺术,是由于艺术家借用艺术语言来崇拜生命、赞美生命。随着艺术向多元化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日益提高,思想的解放也为人体绘画注入了新的能量,"人体"这个词逐渐变得不再那么敏感。从早期的人体绘画不被关注,甚至是下流的,不能公之于世,到目前已经致力于被业内所广泛认可,很多专业院校已把人体绘画设置为专业必修课,赋予其正名;业外人士也开始摘下有色眼镜,以艺术的审美角度正视这门艺术题材,正是由于这些内因、外因的共同演变。

  • 标签: 人体艺术 业外人士 艺术语言 审美角度 艺术题材 专业院校
  • 简介:"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远景烟笼,(…)似有若无。"——王维《山水诀》"中国绘画是雅洁的;既无印象主义,也无颤动感。物与物之间并非空气,而是纯粹的以太之场。物体以线条勾勒,恍惚如同记忆。它们既在场又缺席,如同微妙的魂影,未曾被欲望唤起。中国人尤其钟爱远境,那无法触及之地。"——亨利·米修一进入江大海的画室,摄人心魄的是场所的素朴和节制,令人完全地凝注目光于巨幅的画作中。纵观之下,它们散发着巨大的

  • 标签: 似有若无 印象主义 中国绘画 共水 摄人心魄 山水诀
  • 简介:张旭(675-759)。宇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初仕常熟县尉.后至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张旭生于书香门第,他的母亲陆氏是初唐书法名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张旭自幼喜好书法,青年时期诗文名重一时,被称为“吴中四士”之一。他与“吴中四士”的另一位贺知章相友善,他们二人常一起说文论诗。染毫作书。不论人家厅馆墙壁及屏幛,。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鸟飞,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嘉泰会稽志》)。

  • 标签: 张旭 草书 《古诗四帖》 笔墨 笔法 用笔特点
  • 简介:为什么说王羲之书法是不可超越的?这需要限定一个范围,语句不限定适用范围,真理就会成谬误。那么我所说的王羲之书法是不可超越的,是在什么范围下可以这么说?这要到我文章结束才能说明白。

  • 标签: 王羲之 书法 艺术欣赏 艺术作品
  • 简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于右任倡导发起标准草书运动,组织了'标准草书社',出版发行《标准草书》,并且于此后数十年间亲自致力推行。本文试从标准草书产生之文字改革运动的背景梳理其脉络,分析标准草书的基本观点,以及于右任'广草书于天下,以利制作而新国运',以'易识、易写、标准、美丽'原则便于习草者触类旁通,从而实现以'标准草书'作为革新文字的历史意义。

  • 标签: 于右任 文字 标准草书 革新意义
  • 简介:面对当下信息消费社会的现实,艺术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与转变,各种艺术形式争先恐后地出现。本文选取时下最流行的前卫艺术之一的装置艺术为例,对艺术的审美性与观念进行探讨。装置艺术对观念的承载性,代表了目前整个当代艺术共有的特征,而对传统审美的缺失,对艺术家个性的丧失,则提醒我们应该对其予以正视和思考。

  • 标签: 装置艺术 审美 观念 艺术家个性
  • 简介:如果艺术是以差异性、独创性来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艺术家需要形成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差异性理念,以此来证实自己的存在,并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艺术家们彼此之间越疏离,形成差异性的可能就越大。

  • 标签: 艺术家 聚居 共存 利弊 差异性
  • 简介:中国政府一直强调文化改革的重要性,全社会对文化软实力提升愈加迫切。文化软实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而建立国家级艺术荣誉制度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本文围绕文化软实力建设,阐述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建立国家级艺术荣誉制度的必要性;从地域性、专业性、持续性和宣传力度四个方面出发,结合国外的国家艺术荣誉制度,指出我国艺术领域缺乏权威荣誉奖励问题;在遵循公正、法制、效益的原则上,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家艺术荣誉制度体系的设想。

  • 标签: 文化软实力 国家艺术荣誉制度 艺术荣誉院院士
  • 简介:费老具有不可或缺的研究价值二0一五年九月,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独立主办了“江苏篆刻六十年文献展”“二0一五·江苏篆刻艺术大展”及三场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学术讲座,

  • 标签: 艺术研讨会 费新我 纪要 书法 南京艺术学院 篆刻艺术
  • 简介:当人们看到题目中的美术设计人材——就是既懂造型艺术,又懂工业设计的复合型人材的提出,人们不禁要问,造型艺术何以与工业设计扯到一起去了呢?这里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从艺术与设计发展的全过程纵向地看,还是从中国与外国横向地看,我们都会看到艺术与设计之间有着纵横两个方面不可分割的天然内在联系,并会发现艺术与设计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 标签: 绘画艺术 设计艺术 同一性 不可分性 美术院校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