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例研究研究长期性留置双导管在血透中护理,方法取研究对象为6例双长期性置管血透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导管使用方法、适应证、以及置管方法。结果2例患者形成血管内血栓;2例患者共进行16次透析,血流存在障碍;2例患者分别发生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结论对于长期应用双静脉导管留置的患者,为了使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医护人员应实施卫生宣教、正确应用留置导管与封管方法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 标签: 并发症护理 血液透析 长期性留置 双腔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内激光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采用激光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条肢体出现患肢皮下瘀斑;1条肢体术后原大隐静脉行程有轻度炎症反应;1条肢体出现小腿表浅皮肤灼伤;1条肢体出现脚踝内侧皮肤麻木。结论大隐静脉曲张内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创口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可早期活动,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显著等优点,但费用稍高是其缺点。

  • 标签: 激光治疗 大隐静脉曲张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置不同含铜宫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015年来我站放置含铜宫宫内节育器的423例已婚妇女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423例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母体乐宫内节育器,观察组则给予含铜TCU220节育器,随访1年,比较两组脱落率、取出率、带器妊娠率、续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脱落率、因症取出率、非因症取出率及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续用率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器妊娠率及失访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含铜宫形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有所差异,含铜TCU220节育器相比母体乐宫内节育器脱落率及续用率更高,而副反应发生率则更低,临床应用更加安全和有效。

  • 标签: 含铜宫内节育器 应用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并给予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将我科2015年收住的12例临床确诊为隙性脑梗塞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12例患者经过护理及临床指导,基本掌握了康复护理相关知识。结论隙性脑梗塞患者病情护理及康复较慢,通过对患者系统科学的治疗及护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进的手术体位与常规手术体位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了该院2009年12月—2012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104例实施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法后的相关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常规手术组的52例患者中的腰背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例均显著高于改进手术组的52例患者的水平,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改进的手术体位与常规手术体位相比较,临床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手术体位 改进体位 甲状腺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改进的手术体位与常规手术体位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2009年12月—2012年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实施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方法后的相关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常规手术组的52例患者中的腰背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例均显著高于改进手术组的52例患者的水平,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改进的手术体位与常规手术体位相比较,临床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手术体位 改进体位 甲状腺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胆道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腹腔胆道探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体有效率以及总体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胆道探查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开腹手术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宫填塞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止血方法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卡孕栓联合宫填塞止血。观察对比两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24±38)ml、(589±16)ml,对照组患者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分别为(746±27)ml、(923±44)ml,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产后48d随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晚期产后出血,均保留子宫有效避免子宫切除。结论卡孕栓联合宫填塞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止血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子宫切除率同时不增加产褥感染、切口感染及晚期出血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保留其生育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卡孕栓 宫腔填塞 剖宫产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低位腰椎内固定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在我院采用后正中路取出内固定的40例患者,采用T12~L1椎间隙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观察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感觉神经平面T7平面的平均起效时间为(15.6±2.6)min,医生对患者肌肉松弛的满意度为95%,运动神经阻滞时间为(160±35)min,感觉时间阻滞时间为(220±44)min,有效镇痛时间为(175±32)min;治疗后5min~50min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有所下降,但和麻醉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患者血压低于100/60mmHg患者10例(25.00%),需要升压药物者3例;血氧饱和度下降者8例(20.00%)。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腰椎内固定取出术,麻醉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可替代全麻用于内固定取出术。

  • 标签: 硬膜外腔麻醉 内固定取出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老年人隙性脑梗塞的CT或MRI表现、临床症状、体征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对隙性脑梗塞的认识。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助于预防隙性脑梗塞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 螺旋CT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隙性脑梗死患者给予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早期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分别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早期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CT检查时,共检出123个病灶;对早期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时,共检出641个病灶,其是CT检查的5.2倍。同时,MRI检查,在病灶直径>5mm、<5mm时,均优于CT检查。结论通过对早期隙性脑梗死患者实施MRI检查,能够更加清晰的确定患者的病灶数量、部位、具体的形态等,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MRI检查。

  • 标签: 早期 腔隙性 脑梗死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脓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行脓置管冲洗引流,对照组行传统手术切开引流。比较分析两组切开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及继续哺乳例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继续哺乳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脓肿的置管冲洗治疗能够显著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治疗后可继续哺乳,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脓腔置管冲洗 切开引流 乳腺脓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隙性脑梗塞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72例高血压合并隙性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胞二磷胆碱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对照组单独应用胞二磷胆碱,对两组间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神经功能及脑血流速度上存在优势。结论尼莫地平不仅能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合并隙性脑梗塞病,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患侧脑血流速度。

  • 标签: 尼莫地平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塞通胶囊和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梗塞后遗症疗效。方法脑心通胶囊治疗组36人,血塞通胶囊治疗组32人分别治疗1年以上,观察疗效。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组有效率91.6%,血塞通胶囊治疗组有效率81.2%,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疗效比血塞通胶囊疗效好。

  • 标签: 腔隙性脑梗塞后遗症 脑心通胶囊 血塞通胶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手术、腹腔微创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在阑尾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9例患者。对其进行无差异分组。A组43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切除阑尾;B组43例采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C组采用腹腔下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上和B组小切口组差异明显,和C组腹腔微创组差异不大。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等方面,B组和C组的差异不明显,但是均和A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手术与腹腔下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比传统开腹手术有较大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腹腔微创手术 开腹手术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5月~2016年3月期间,救治的96例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为对照组病人提供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病人则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对于手术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程度。结果两组产妇在经过不同的护理后,对手术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以及对手术室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组病人要比对照组优秀,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病人对手术的相关知识了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肝胆管结石择期手术后再手术的具体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在2010年1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胆管结石择期手术后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肝胆管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胆肠吻合口狭窄以及医源性胆管损伤等,经再次手术后并未发生死亡病例,8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生发生率为13.3%,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经6个月-4年的随访,再次手术优良率达93.3%。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准确判断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引流方式,术中对肝内病灶进行精确的探查并彻底清除,有效解除胆管狭窄,可有效降低再次手术率,提高再次手术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再次手术 原因分析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因胆囊结石并胆囊炎于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39例则采用腹腔微创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且术后排气时间更早,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1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42.50%,观察组仅出现3例,总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对于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但腹腔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微创疗法 开腹手术 胆囊结石并胆囊炎 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