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联合开展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78例焦虑症患者为病例样本。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联合组(39例)与一般组(39例)。联合组开展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护理;一般组开展一般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SF-36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联合组BPRS评分低于一般组,SF-36评分高于一般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焦虑症患者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患者精神状况和生活质量均可改善。

  • 标签: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语言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以66例精神疾病患者(收治时间:2021年7月-2022年8月)为观察对象;经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为人数相等的2组,1组为对比组(n=33,应用常规护理),1组为联合组(n=33,应用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比组相比较,联合组护理后精神状态评分下降降幅更显著,护理后精力、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领域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

  • 标签: 精神疾病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模式联合语言沟通在焦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62例焦虑症患者为例,均于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治疗,随机分为2组,给对照组(31例)行常规护理,给观察组(31例)行聚焦解决模式联合语言沟通护理,评估两组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7%)较对照组(80.65%)高,(P<0.05)。结论:对于焦虑症患者,对其实施聚焦解决模式联合语言沟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及睡眠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语言沟通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前访视知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利用品管圈工具及品管圈手法,确定以“提高住院患者对无抽搐治疗术前宣教内容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根据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等步骤进行效果确认。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住院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前宣教内容的知晓率由54.38%提高到82.13%。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法,不仅可以提高住院患者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前宣教内容的知晓率,还能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术前宣教 知晓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口腔修复治疗对先天性缺牙患者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7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正畸治疗的39例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修复治疗的39例设为观察组,分析这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结果 从治疗前的语言功能评分以及咀嚼功能评分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的语言功能以及咀嚼功能评分上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口腔正畸 口腔修复 先天性缺牙 语言功能 咀嚼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其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和作用影响。方法:将就诊的符合精神病确诊标准的200例患者抽签法随机分组:常规组(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100例)给予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观察分析两组的心理评分、精神状态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SDS、SAS评分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05;精神状态评分方面,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0.50;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干预组(90.00%)高于常规组(78.00%),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用于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其临床症状、精神状态改善显著,满意度较高。

  • 标签: 精神病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对肺炎患儿康复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儿科于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肺炎患儿及其家属作为临床研究样本,患儿及家属各80例;将以上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为传统护理组,另一组为非语言护理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非语言护理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消失时间较常传统护理组患儿而言更短,该组患儿的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常传统护理组患儿而言更高,P<0.05,以上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选择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其治疗时间,同时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 肺炎患儿 干预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对肺炎患儿康复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儿科于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肺炎患儿及其家属作为临床研究样本,患儿及家属各80例;将以上样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为传统护理组,另一组为非语言护理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非语言护理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的消失时间较常传统护理组患儿而言更短,该组患儿的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常传统护理组患儿而言更高,P<0.05,以上结果均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选择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模式对肺炎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其治疗时间,同时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 肺炎患儿 干预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结合应用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82 例儿科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作为分组依据,分别将单数、双数患儿纳入对照组(接受肢体语言沟通)、观察组(接受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各为 41 例。评估两组护理依从性。 结果: 对比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护理依从性( 97.56% )高于对照组( 70.73% ),且组间数据差异检验值为 P<0.05 。 结论: 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应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可通过消除患儿对治疗的抗拒感提升其护理依从性,故值得应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溝通 个性化护理 小儿 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