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效果,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随机在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新生儿败血症(观察组)和细菌性肺炎(对照组)患儿中各抽取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对比两组结果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及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新生儿败血症 降钙素原 PCT 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分析,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的参考项目,准确分析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预后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水平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与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败血症新生儿,在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跟踪研究,为研究组;选取50例无感染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进行了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将两组新生儿在治疗前的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数据指标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的数据指标也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相比均明显升高,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病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40例(研究组)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尿常规及尿微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对照组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阳性检出率0.00%。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对比尿微量白蛋白检测95.00%(38/40)较尿常规检测80.00%(32/40)高15.00%,差异对比P

  • 标签: 尿常规 尿微量蛋白检测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后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指标的检测在股骨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 意义。方法:将我院在 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股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 者资料,对比未输血患者与输血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 )未输 血组和输血组手术后的FIB 、 TT 、 APTT 、 PT 指标都有所上升,但是输血组凝血功能四项指 标上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 ( P结果有显著差异。( 2)未输血组和输血组手术 后血常规对比中,主要从PLT 、 HCT 、 Hb 、 RBC 指标进行对比。其中 PLT 指标手术后有显著 差异 , ( P<0.05 ) ; HCT 、 Hb 、 RBC 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股骨骨折患者 围手术期应该加强对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且对患者制定合理的输血方案,以此 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股骨骨折 围手术期 血常规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现已明确[1]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引发女性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HPV E6/E7蛋白的持续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 HPV E6/E7mRNA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来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mRNA 检测在宫颈病变研究中的价值。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 E6E7mRNA 宫颈病变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59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患病组,将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59例受检者划入体检组。为受检者均实施化学发光法检测,比较受检者的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结果:患病组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均高于体检组,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的胰岛素和C肽含量均低于体检组受检者,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血清C肽水平,临床诊断检出效果较好,操作简单,可明确患者血清与胰岛素水平,为患者对症治疗。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2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 血清C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检查联合p16/Ki-67检测对宫颈癌的应用优势及中医推拿与护理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对比组采用HPV检测,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p16/Ki-67检测与B超检查,并应用中医推拿与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96.96%)比对比组的(81.81%)高,实验组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比对比组要高;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比组高,住院时长和住院时间均比对比组短,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预后评分均比对比组高。(P<0.05)。结论:B超检查联合p16/Ki-67检测对宫颈癌在临床的应用能够大幅度提升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而中医推拿与护理的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升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缩减住院时间,加快诊断效率,及早治疗。

  • 标签: B超 p16/Ki-67检测 宫颈癌 中医推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16/Ki-67检测与B超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与中医推拿结合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宫颈癌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50例/组。对照患者采用HPV检测,观察组则在B超联合p16/Ki-67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检测诊断方法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准确率,对照组为76%,观察组为9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患者采用p16/Ki-67检测与B超共同诊断,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同时,为患者介入中医推拿结合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p16/Ki-67检测 B超 宫颈癌 中医推拿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