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将6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0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比两组股骨颈骨折患者不同时间段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术后护理 应用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01例,均经腹部超声及阴道超声检查,比较单独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4.26%(75/101),经腹部超声检查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1.89%(9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痛苦小等特点,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妇产科急腹症诊断准确率,对临床中急腹症的快速、准确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妇产科急腹症 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超声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根据hs-cTnI水平分为hs-cTnI正常组(对照组)hs-cTnI增高组(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结果hs-cTnI水平增高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对照组更为严重,并且预后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hs-cTnI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高敏肌钙蛋白I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大面积脑出血病人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7月急诊收治的大面积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72.50%(P<0.05),且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用于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可明显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 大面积脑出血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随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并探讨联合检测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的意义。方法采用Dimension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81例肝病患者及33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总胆汁酸(TBA)测定,同时用赛科希德SF—80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TBA在各型肝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FIB四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T、APTT、TT、FIB及TBA能较好地反映肝功能状况并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可以从多方面为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依据。

  • 标签: 总胆汁酸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感染疾病科患者护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及应用意义。方法择选病例对象为2014年8月-2015年8月126例感染疾病科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63例与对照组63例,每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基于此应用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患者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6.3%,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22.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二者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感染疾病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获得满意效果,应用价值大。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 感染疾病科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严格控制麻疹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的质量,消除试剂误差产生的检测错误。方法根据麻疹IgM抗体定量测定结果,选择标准曲线线性良好部分血清标本制备外对照血清,并计算出外对照血清对于海泰公司试剂的参考值范围。结果实验测得外对照血清的活性为48.3~60.6Units/ml,对于海泰公司试剂的OD参考值范围是0.631~0.675。用此外对照血清对海泰公司共4个批号的试剂盒做复核验证,发现海泰公司批号为20151108试剂盒检测结果失控,而正是此批号试剂对200份血清标本的检测阳性率符合率明显低于其它试剂盒。还验证了此外对照血清的有效活性在4℃条件下可至少维持6个月。结论对于只有阴/阳性定性指示的ELISA检测试剂盒,制备特定OD值范围的外对照质控血清很有必要。

  • 标签: ELISA 麻疹病毒 IgM 抗体 血清外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TMRI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为甲状腺肿瘤患者90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实施CTMRI诊断,观察其各自的影像学特征,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并比较不同方法诊断的符合率。结果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共检出乳头状癌65例(占72.22%),滤泡状癌16例(占17.78%),髓样癌5例(占5.56%),未分化癌4例(占4.44%),CTMRI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MRI显著高于C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MRI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肿瘤的定性分析误漏诊率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 甲状腺肿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胆汁酸及肝功指标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肝病患者100例以及在健康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正常人100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的血清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病组患者的血清TBA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其中以急性肝炎组增高幅度最显著,而肝病组患者的CHE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其中以肝硬化组降低幅度最显著。结论血清TBA、CHE可较好地反映出肝细胞的受损情况,联合肝功常规指标检测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总胆汁酸 肝功指标 肝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的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血清IL-18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发病后第1d、7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两组差异对比P<0.05;而发病后第14d、21d的血清IL-18含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第1d血清IL-18含量与第7d、14d、21d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而第7d则显著高于第21d,且差异比较P<0.05;而其余各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间,可能存在IL-18的参与,而通过对患者IL-18的水平改变进行动态观察,有利于对其病情变化进行监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清白介素-18 改变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特点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并研究其临床意义。结果所选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93例,占总体的93.0%,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昏迷患者、嗜睡患者、清醒患者,患者的心电图主要特征为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T波低平,一般于发病后1d~2d内出现,持续时间为1周~4周之间,治疗后,完全恢复者28例,好转者50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改变越多,能够为患者的治疗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iR-34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胶质瘤手术标本45例,尸检脑组织标本共12例作为正常对照,运用原位杂交各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胶质瘤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miR-34a阳性表达率在45例胶质瘤组织中为26.7%(12/45例),在对照组中为66.7%(8/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miR-34a的表达随着胶质瘤患者临床分期进展而降低。结论miR-34a可能成为胶质瘤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miRNA miR-34a 胶质瘤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肺小结节CT诊断中运用肺纹理移位的临床诊断效果,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本研究以30例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病灶边缘的光整程度研究患者的病灶性质与肺纹理移位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有24例患者的病灶观察到有肺纹理移位现象,其所占比例约为80%;18例患者病灶未肺纹理聚拢,6例患者病灶为肺纹理推移,其中7例患者病灶为肺纹理聚拢且其边缘均较为光整,此7例病灶全部为炎性病灶;6例肺纹理推移病灶全部为非炎性病灶。结论在肺内小结节患者的临床定性诊断中肺纹理移位可作为患者临床诊断的参考征象之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

  • 标签: 肺小结节 CT诊断 肺纹理移位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56例,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疼痛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不良反应例数、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显著(P<0.05);有1例不良反应出现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疼痛护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疼痛。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老年 女性 骨质疏松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1-2016.6期间我院收治的98名高血压肾病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等均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另外49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设置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肾功能及高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组间差异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肾功能(尿素氮、肌酐)以及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为高血压肾病患者提供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血压状况,从而稳定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护理干预 应用意义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下肢静脉彩超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的住院病人中459例单侧下肢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进行检查,观察有无静脉血栓形成、位置。分析临床因素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选择符合标准股骨颈骨折的病人456例,下肢静脉血栓46例,漏诊4例,其中女性10例,男性19例,年龄27~94岁,平均61岁,青年人以不完全血栓为主,中老年以完全血栓为主,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并发深静脉血形成个体情况(1)年龄70岁以上35例;(2)骨折合并其他病症19例,其中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11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5例;(3)多发骨折12例。结论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有老年人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多发骨折等。下肢股骨颈骨折并伴有危险因素容易引起静脉血栓,会导致肺动脉栓塞,下肢静脉彩超能有效筛查出静脉血栓,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预防手术时发生肺动脉栓塞有重要意义,减少手术时的风险。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彩超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44例(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73%、治疗依从性(95.33±4.01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5.91%、治疗依从性(75.36±3.14分)(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依从性育以及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妊高症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妊高症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1,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n=41,给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HAMA、HAMD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其正常活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妊高症剖宫产产妇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其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模式。

  • 标签: 剖宫产 妊高症 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