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老年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采用预见性护理)和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7例患者出现导管阻塞、低血压、导管感染、心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对照组15例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6%)显著低于对照组48.4%。结论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预见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中心护士是血液透析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不仅承担了大量血液透析中心的治疗任务和繁重的血透监测护理工作、抢救工作以及患者管理工作和急诊任务,同时还要完成重症监护室(ICU)危重患者的连续床旁血液滤过(CRRT)任务。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专业、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血透护士不仅要具备独立工作能力,还需具备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护士在从事繁重体力消耗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和各种有害因素的威胁。因此,明确血液透析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十分重要,同时也可以减少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维护健康,更好的服务病人。

  • 标签: 身心健康 血液透析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透护理中应用控制论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透中心接受的9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其中55例血透护理中应用控制论(探究组),40例采取常规专科护理,应用焦虑自量表(SAS)、抑郁自量表(SDS)评测本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改善情况,并掌握两组并发症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降低,但探究组降低效果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P<0.05);探究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临床血透护理中应用控制轮,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控制论 血液透析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8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92例尿毒症患者,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6例,分别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对比治疗前后营养、炎症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营养及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对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肌酐、尿量、Hs-CRP、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及微炎状态,效果理想,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法治疗中毒急性中毒患者时应用系统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40例重度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抽签结果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各2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系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法治疗重度急性中毒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扩大在临床中的适用范围。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血液透析 血液灌注法 重度急性中毒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心理疏导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方法选择10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心理疏导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疾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综合心理疏导 血液透析 负性情绪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82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41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化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种狐狸措施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结果护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者患者降低幅度明显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实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尿毒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式。方法择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接受透析治疗期间,开展针对护理,分析效果。结果病情缓解者共计190例,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透析治疗者6例,因并发症未能得到控制,死亡者2例。结论对于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老年糖尿病肾病者,接受针对护理,能够全面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品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64例,依据动静脉内瘘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两组。对照组32例,施行常规护理;余32例接受综合护理,入组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组间对比,研究组并发症少,满意度高(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综合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可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于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6年的160例维持血透合并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80例,对照组采取低通量血液透析,试验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2个月的观察,对照组治疗前后瘙痒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与治疗前相比,中到重度瘙痒患者占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对于维持血透合并皮肤瘙痒患者可明显减轻皮肤瘙痒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尿毒症 皮肤瘙痒 高通量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室(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15年-2016年血透室收治的3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015年1月-12月的155例患者纳入对比组采取常规专科护理模式,2016年1月-12月的160例患者纳入探究组采取CNP模式,对比分析两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探究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4%,低于对比组的6.0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开展CNP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高临床效果,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血液透析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其心理状态与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45例,一般护理模式)与舒适组(45例,一般组+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与配合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P<0.05),舒适组显著低于一般组(P<0.05);舒适组配合度显著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配合度。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血液透析 心理状态 配合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病因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全体患者均接受常规血液透析,选用双醋酸空心纤维透析仪和碳酸氢盐透析液,血液透析前后检测患者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血透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血流量、脱水量、静脉压等,并根据血压测量结果计算平均动脉压。结果患者血透期间低血压发生率为23.1%(835/3621),其中血透进行0.5~1h内,收缩压骤然下降≤90mmHg或平均动脉压较血透前下降30mmHg,共计420次。透析3h后发生低血压共计1250次。超滤量≥3.5kg的情况下,低血压发生920次。全体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后,经对症干预,1584次低血压均得以控制,并顺利复常,故治疗成功率为94.9%。86次经临床干预后,低血压症状无明显缓解,故只能终止血液透析,治疗失败率为5.1%,无1例死亡。结论通过病因分析,患者采取、密切观察病情、控制患者超滤率、讲解相关知识、进行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愈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低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9例糖尿病肾病伴尿毒症的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护理的经验。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9例糖尿病肾病伴尿毒症的患者,采用居家护理方式护理,作为居家组,选取同期的30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伴尿毒症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护理,作为常规组,对比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压与尿蛋白定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居家组患者变化幅度明显比常规组大,组间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伴尿毒症的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居家护理,可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居家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置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7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投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透析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置管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置管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置管感染率,在血液透析置管感染预防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 标签: 细节护理 血液透析 置管感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64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试验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等指标情况,比较两组血脂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竭 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的严重的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心排血量显著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临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是严重的急危重症,急诊科的救护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是关键的一步。只有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最终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前后电解质指标及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第三季度收治的387名透析患者,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例为对照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后电解质指标血清钾(K+)、钙(Ca2+)、磷(P2+)及肾功能指标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情况。结果与透析前相比,透析患者透析后K+、P2+、ALB、BUN、Scr水平均明显下降,而Ca2+水平较透析前略升高。但无论是透前还是透后,透析患者BUN和Scr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而AL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大多为慢性肾功能患者,其经过透析后能改善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从而避免了高钾血症带来的心脏损害,同时缓解肾损伤。

  • 标签: 血液透析 电解质 肾功能 白蛋白 肌酐 尿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磷饮食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行规律透析、血磷>1.5mmol/L的MHD患者40例,在原有的治疗MHD患者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的基础上进行低磷饮食干预。3月后观察低磷饮食干预前后的骨矿物质代谢指标如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低磷饮食干预后,MHD患者血磷、钙磷乘积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血钙、iPTH、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MHD患者长期低磷饮食摄入,对改善骨矿物质代谢紊乱,防止其因骨矿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磷饮食 骨矿物质代谢 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