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细胞免疫学变化的特点,为更深入地认识腹泻与SARS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3年3月至7月期间在北京非典型肺炎定点医院确诊SARS患者临床资料,建立SARS病历数据库.其中病历完整的为1291例,记录腹泻为首发症状(腹泻组)及首发症状无腹泻(无腹泻组)的SARS患者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值,研究细胞免疫指标与首发症状有否腹泻之间的关系.结果2003年3月至7月期间确诊SARS1291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102例,占7.90%,首发症状无腹泻者132例,占10.22%.腹泻组与无腹泻组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淋巴细胞、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正常,呈现出发病第1、2周低,第3、4周逐渐升高的趋势;但这些数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泻是SARS患者常见的首发症状之一,腹泻组与无腹泻组的细胞免疫学变化基本一致,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腹泻 免疫
  • 简介:摘要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b)引起的,主要感染先天免疫细胞。Mtb和先天免疫细胞早期相互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就Mtb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先天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1~2016.1我院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患者42例,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试验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术后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肺癌根治术患者 认知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B-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方法:应用CD45/SSC设门的四色流式细胞术对329例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结果:在所有被检测的病例中,表达率最高的淋系抗原为CD19、HLA-DR、CyCD79a和cTdT,其次为CD10、CD22、CD34、CD38、CD20和CyIg;髓系抗原CD13和CD33常伴随表达,CD11b、CD15、CD117与T系抗原CD4、CD7和CD56很少表达。CD10阴性早B-前体-ALL(Pro-BALL)在婴儿中发病率高,达60%;伴有CD117高表达的发病率达40%。Pro-B-ALL在其他儿童及青少年中较少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又增加,青年和中老年发病率分别为22.7%和14.8%,明显高于儿童组(4.4%)。成人B-ALL免疫表型特点受年龄的影响较小,不同年龄段成人B-ALL的抗原表达异质性较小。成人BALL与儿童B-CLL相比,其CD10和CD38表达下降,CD34、CD13和CD33表达上升,存在多种具有不良预后意义的抗原异常表达。前B-ALL(Pre-B-ALL)在各年龄组发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CD20表达相对于早B-前体-ALL与普通-B-ALL明显上升。结论:不同年龄段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有特征性免疫表型特点,这些特点有助于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四色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细胞免疫指标与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降钙素原( PCT)检测用于病毒性肺炎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 45例病毒肺炎患者(甲组)、 4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乙组)、 45例健康体检者(丙组) 为研究对象,均施以细胞免疫指标、hs-CRP、 PCT检测。结果:甲、乙两组 CD3+、 CD4+、 CD4+/CD8+均低于丙组, CD8+均高于丙组( P< 0.05)。乙组 hs-CRP、 PCT均高于甲、丙两组 (P< 0.05)。结论:在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细胞免疫指标、血清 hs-CRP与 PCT的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诊断 细胞免疫指标 超敏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共86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分析乌司他丁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麻醉后,两组IL-2、IL-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h、8h、24h以及48h,两组各指标均与麻醉前有明显差异,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能对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有效的调节,保护机体脏器功能,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刺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化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方式对晚期非小细胞癌的患者治疗后,乙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性高于甲组,乙组患者治疗后的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更高。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化疗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联合免疫治疗与单纯SBRT对非小细胞肺癌肺转移瘤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癌肺转移瘤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使用SBRT治疗,观察组采用SBRT联合免疫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常见恶性肿瘤,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及相关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可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细胞因子(Cytokine)在调节细胞生长、成熟、分化乃至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对晚期肺癌的免疫治疗及细胞因子在此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细胞因子 免疫治疗 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主要亚型,约占所有病例的85%。在NSCLC中75-80%的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5%。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出现,某些类型的NSCLC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16%,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相当一部分肺癌患者对免疫疗法不敏感,还有一些患者在反应一段时间后复发。因此,探索能够预测免疫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进而筛选对免疫治疗更加获益的人群是十分重要的。到目前为止,肿瘤细胞上的PD-L1表达被认为是预测NSCLC免疫疗效最可靠的标志物。还有其他标志物,如肿瘤突变负荷、非同义突变和新抗原、肿瘤区域CD8+T细胞计数、微卫星稳定性、微生物群和代谢特征也被认为是ICI疗效的预测因素,其中肠道微生物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晚期NSCLC免疫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但机制不甚明了。因此,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关注肠道微生物与晚期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以及肠道微生物影响免疫疗效的潜在机制,为增强免疫疗效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肠道微生物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影响疗效的潜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环磷酰胺结合免疫球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与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29例)采取环磷酰胺结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29例)接受人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结合强的松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是72.41%,观察组是93.10%,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人免疫球蛋白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摘要免疫接种和计划免疫是疾病预防控制的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当中。免疫接种和计划免疫都能明显增强被免疫个体的疾病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增加人们的健康指数。然而,二者经常会被广大群众所混淆,对其概念的区别经常会影响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免疫接种和计划免疫的概念以及二者概念的区别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免疫接种和计划免疫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和支持。

  • 标签: 免疫接种 计划免疫 区别 免疫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具有肿瘤归巢能力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细胞载体,携带溶瘤病毒3型呼肠孤病毒(Reovirus3)。 研究了细胞培养体系中相关细胞因子对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MSCs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用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K562细胞进行培养,为用细胞因子或支持性携带呼肠孤病毒3的MSCs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了依据。方法:通过体外试验从脐带中分离培养MSCs,对数生长期的MSCs负载呼肠孤病毒3,用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分为对照组:K562细胞;MSCs组:K562细胞+MSCs; Revirus3组(阳性对照组):K562细胞+Revirus3;实验:K562细胞+呼肠孤病毒3+MSCs。细胞共培养24,48,72h,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转化生长因子(TGF),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6和IL-17。结果:培养24,48,72h后,MSCs组和实验组TGF,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培养48h后MSCs组,Reovi-Rus3组和实验组TNF,IFN,IL-2,IL-4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组培养48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IL-5IL-17; 4组培养24h和72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均未检出TNF,IFN,IL-2,IL-4,IL-5和IL-17。结论:MSCs携带呼肠孤病毒3在体外测试的细胞培养体系中有效抑制K562细胞,除溶瘤病毒呼肠孤病毒3的溶瘤作用外,还可能与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因子有关,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3型呼肠孤病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K562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GEN)对结癌细胞系(SW480)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GEN对体外培养的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以覆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GEN对体外培养SW480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效应且呈剂量-效应的依赖关系,当50μmol/LGEN作用SW480细胞24h,抑制率达28%。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GEN处理后的SW480细胞COX2表达下降。结论CEN对体外培养SW480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CEN通过下调SW480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结肠癌 金雀异黄素 增殖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在细胞替代治疗及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脂肪、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来源广泛、采集方便、无伦理法律限制、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支持造血、多向分化等,在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原性 多向分化潜能 应用前景
  • 简介:目的研究桂皮醛对肿瘤细胞细胞毒作用和对裸鼠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桂皮醛对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不同浓度桂皮醛ip,与卡铂治疗对比,观察移植瘤的瘤重及瘤重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细胞周期时相和凋亡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桂皮醛对体外培养的7种肿瘤细胞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范围为12.3~37.1μg·ml^-1;桂皮醛25、50、100mg·kg^-1和卡铂5mg·kg^-1ip21d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15.15%、41.67%、60.61%和65.15%。桂皮醛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细胞S期比率升高,50、100mg·kg^-1剂量组诱导移植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透射电镜发现桂皮醛导致移植瘤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桂皮醛体内抗肿瘤作用明显,其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桂皮醛 抗肿瘤 裸鼠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