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急性腹泻采用布拉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各47例,常规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选择布拉酵母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细胞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上升,且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7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6.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采用布拉酵母菌治疗,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腹泻 小儿 布拉氏酵母菌 细胞免疫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交叉克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儿44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交叉克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4例患儿中,优24例,占54.55%,良10例,占22.73%,可8例,占18.18%,差2例,占4.55%;优良率为77.27%(34/44)。结论交叉克针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儿的稳定性强,免除了再次手术对患儿造成的创伤,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交叉克氏针 可吸收线张力 内固定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Free-edge矫治技术剜除下颌第三磨牙治疗安Ⅲ类错的建议。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38例安Ⅲ类错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拔牙组19例;非拔牙组19例。所选患者均通过Free-edge直丝系列托槽进行治疗。拔牙组患者同时行以挖除下颌第三颗磨牙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上下牙列均排列整齐,覆盖处于正常状态,咬关系良好,磨牙关系中性,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改善,趋于或达到直面型。结论针对安Ⅲ类错患者行以Free-edge矫治技术剜除下颌第三磨牙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不管是否拔牙,Free-edge矫治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侧貌变化,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安氏Ⅲ类错 下颌第三磨牙 矫治术
  • 简介:目的:采用血清三联[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Total-βHCG)]筛查19730名孕中期妇女,以探讨三联筛查对唐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间19730名单胎孕中期妇女的血清AFP、uE3、Total-βHCG水平,取其中位数倍数(multipleofmedian,MoM),并结合孕妇体重,计算胎儿发生唐综合征及18三体综合征的风险率。根据唐综合征和预期分娩年龄(expecteddateofdelivery,EDD)为35.5岁时的自然发生率约为1∶380,本研究将唐综合征三联筛查的临界值(cut-off)设定为1∶380,将18三体综合征筛查的临界值设定为1∶334。对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行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19730名孕妇中,唐综合征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130名,阳性率为5.73%,对1130名唐综合征风险率大于临界值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6例胎儿为唐综合征,其中EDD〈35.5岁以下者有4例;唐综合征三联筛查风险率小于临界值的18600名孕妇中共产下4例唐综合征患儿,假阴性率为40.0%(6例检出,4例漏检),其中EDD〈35.5岁的孕妇有3例;18三体综合征筛查风险率大于临界值者有102名,占0.52%,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有3例胎儿为18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阴性的孕妇中无18三体综合征患儿出生。结论:孕中期行血清三联(AFP、uE3、Total-βHCG)筛查,对于EDD〈35.5岁的孕妇有较高的胎儿唐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筛出率,但也漏检了3例EDD〈35.5岁的孕妇。对于漏检孕妇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可发现,75%的漏检孕妇筛查结果提示风险率大于1∶1000,而如血清三联筛查采用临界值为1∶700,则能使将检出唐综合征胎儿数提高到9例。

  • 标签: 三联筛查 母体血清筛查 唐氏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脑胶质瘤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于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沟通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χ2=9.365,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0.134、8.467、11.472,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841、6.135,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478、5.113、6.63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滿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3.3%(χ2=8.461,P<0.05)。结论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实施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焦虑心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术后护理 心理沟通 脑胶质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布拉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探究。方法本次探究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治疗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小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小儿入院时间的奇偶顺序将小儿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小儿90例,对照组小儿单独使用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实验组小儿在对照组小儿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小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小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缩短小儿的入院时间,降低小儿的疼痛感,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醒脾养儿颗粒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