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女性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又称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和自制的主观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颈椎病患者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低于正常人群,与疾病、经济状况、婚姻状况、家人的关心与支持密切相关.结论有效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形成适度的消费观和良好心态,鼓励家属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尤为重要.

  • 标签: 颈椎病 生活质量 SF-36量表 女性 健康教育 心态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价值。 方法 在 201 7年 1月 -2020年 1月抽取 132例直肠癌放疗患者,依据双盲法分组,护理组的 66例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组的 66例行普通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生存质量、情绪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护理组认知功能评分( 61.74±6.12)分、情感功能评分( 65.78±6.25)分、角色功能评分( 63.25±6.09)分、躯体功能评分( 67.85±6.46)分高于对比组, P<0.05。护理组护理前 SDS评分( 37.59±4.21)分、 SAS评分( 41.74±4.95)分与对比组无差异, P>0.05。护理组护理后 SDS评分( 19.83±3.67)分、 SAS评分( 21.36±3.70)分低于对比组, 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 7.58%)低于对比组( 24.24%), P<0.05。 结论 对直肠癌放疗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价值显著,其生存质量较高,情绪状态较好,且并发症较少,放疗安全性得到提升。

  • 标签: 生存质量 化疗 直肠癌 优质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 2018年 1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40例胸外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临床随机均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人数都是 2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管道标识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完成之后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于心胸外科患者,其在临床治疗期间采用管道标识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意外事件的几率,此外,通过管道标识方法进行护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较大提升。

  • 标签: 管道标识 心胸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住院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调查,探索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选用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调查问卷,对我院住院的白内障患者200例在手术前后进行评定和调查。结果患者术前、术后SA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P〈0.01);QOL因子分和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7.77,P〈0.01),文化程度与QOL总分、术前心理需求总分及SAS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明手术能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有效及高质量的手术前后护理,能使患者安危度过手术过程。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价值。 方法 在 201 7年 1月 -2020年 1月抽取 132例直肠癌放疗患者,依据双盲法分组,护理组的 66例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组的 66例行普通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生存质量、情绪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护理组认知功能评分( 61.74±6.12)分、情感功能评分( 65.78±6.25)分、角色功能评分( 63.25±6.09)分、躯体功能评分( 67.85±6.46)分高于对比组, P<0.05。护理组护理前 SDS评分( 37.59±4.21)分、 SAS评分( 41.74±4.95)分与对比组无差异, P>0.05。护理组护理后 SDS评分( 19.83±3.67)分、 SAS评分( 21.36±3.70)分低于对比组, P<0.05。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 7.58%)低于对比组( 24.24%), P<0.05。 结论 对直肠癌放疗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价值显著,其生存质量较高,情绪状态较好,且并发症较少,放疗安全性得到提升。

  • 标签: 生存质量 化疗 直肠癌 优质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高位截瘫患者出院后的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相应的康复对策。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88例出院后的高位截瘫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为26-56分,平均为43.70分;自评生存质量总分为20-70分,平均46.30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生存质量总分存在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361,P〈0.05)。结论应当采用合适的康复对策,尽可能充分地调动高位截瘫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患者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高位截瘫 社会支持 生存质量 相关性 康复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人格特征对慢性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探讨更完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59例慢性酒依赖患者(研究组)和53名无酗酒史的当地居民(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研究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②研究组GQOLI-74各维度和客观状态总分除物质生活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③研究组GQOLI-74总分与内外向、掩饰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酒依赖者的人格特征异常,生活质量受其自身的心理特征影响,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酒依赖 人格特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外科护理管理中有效运用层级质量控制的效果实施观察。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人员为我院外科护理人员80名,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将护理人员开展随机分组,研究组的40名护理人员开展层级质量控制护理管理,对比组的40名护理人员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要比对比组高,p<0.05。结论将层级质量控制护理管理模式有效运用在临床外科护理管理当中,能够明显提升外科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外科 护理管理 层级质量控制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五年来收治晚期肺癌患者60例,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身体状况、社会交际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患者,疼痛改善更好,明显减轻。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体系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癌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时段预约挂号对医院门诊服务质量的影响。 方法 : 选取 2019 年 1 月 -12 月收治的 116 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实施门诊分时段预约改进时间节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改进后,对照组为改进前,各 58 例,对比患者就诊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患者就诊等待时间。 结果 : 实验组患者就诊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 P < 0.05 ),且 实验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 0.05 ),同时 实验组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分时段预约挂号对医院门诊服务质量提升具有显著优势,所以能够将其应用到医院门诊管理中,以此提高医院门诊服务质量

  • 标签: 分时段预约挂号 医院门诊 服务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82例结肠镜检查诊断为UC的患者,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UC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均显著低于我国一般人群(P〈0.01),以生理机能受损最为明显;UC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下降,以重型受损最明显(P〈0.01)。结论UC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一般人群明显下降,病情越重生活质量越差;护理工作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和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外科护理管理中有效运用层级质量控制的效果实施观察。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人员为我院外科护理人员 80名,调查时间段为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将护理人员开展随机分组,研究组的 40名护理人员开展层级质量控制护理管理,对比组的 40名护理人员开展常规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要比对比组高, p< 0.05。结论:将层级质量控制护理管理模式有效运用在临床外科护理管理当中,能够明显提升外科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外科 护理管理 层级质量控制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调查与分析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化学治疗期间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卵巢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unctionalAssessmentofCancerTherapy-Ovary,FACT-O),分别在第2次、第4次及第6次化疗的3个阶段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4例进行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①第1、第2阶段总体生存质量位于中等水平的例数占77.8%和73.3%,第3阶段位于上等水平的例数占100%.②3个阶段中,生活功能维度和卵巢癌特异维度的因子分在6个维度中始终都是最低和次低.结论在化疗过程中,在没有复发和疾病进展的前提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中、上水平;影响生存质量最重要的两个维度是生活功能维度和卵巢癌特异性维度.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抚慰和性别重新定位的重视,同时需努力提高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功能的临床技能.

  • 标签: 卵巢癌 化学治疗 生存质量 调查 心理抚慰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镇卫生院质量提升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60例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60例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7%,明显低于观察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3例使用左旋肉碱3个月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进行使用前后自我对照。结果使用左旋肉碱3个月以上的患者血尿素氮、肌酐使用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使用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次数使用前与使用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躯体功能、躯体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状况、情感状况、社会功能、疼痛、总的健康状况使用前后进行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使用左旋肉碱3个月以后血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使用前,从而使他们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功能得以提高,提高了透析的舒适度,促进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左旋肉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截瘫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回顾观察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4例骨科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操作后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况。结果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上,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分上,观察组各项评分护理后降低幅度显著多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截瘫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整体恢复情况更为理想。

  • 标签: 骨科截瘫 综合护理干预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供应室护理实施健康管理联合护理质量控制干预后,护理人员对于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供应室实施常规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助产护理模式对改善糖尿病产妇分娩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产妇计 92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助产护理对照组( n=46 )与采用全程助产护理干预实验组( n=46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对比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 2h 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P<0.05 ,新生儿 Apgar 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糖尿病产妇采用全程助产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可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量,减轻新生儿窒息,对提高分娩质量有显著价值。

  • 标签: 全程助产护理 糖尿病 分娩 产后出血 血糖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情况,探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应对措施,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540例住院病人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入院教育、对病人态度、提供护理及时、病人感受、病房环境、操作水平、住院教育、出院前教育、护患沟通共9个方面.结果入院教育、护患沟通满意率均<90%,住院教育8项内容中5项满意率<95%、3项满意率>95%,其余各方面满意率均>95%.结论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加强管理,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确保健康教育质量,并以娴熟的护理操作,良好的护患沟通,舒适的病房环境全面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住院病人 满意度 健康教育 人性化服务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神经功能(NIHSS)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甘露糖结合蛋白(M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机能评分、健康状况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精神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梗塞患者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