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腰椎术后患者应用虎府砭刮痧结合腹部按摩疗法在预防便秘中的效果以及干预措施。方法 68例入组对象为腰椎术后患者,时间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将患者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李氏砭法虎府砭刮痧结合腹部按摩,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出现便秘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改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腰椎术 虎府铜砭刮痧 腹部按摩疗法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中风后呃逆患者应用李氏砭法虎符砭刮痧治疗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8月到2022年8月期间惠州市中医医院中风住院发生呃逆患者80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利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常规组(给予胃复安双足三里穴位注射)、观察组(使用李氏砭法虎符砭刮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呃逆治愈有效率、呃逆的好转率。结果:观察组整体患者呃逆治愈有效率、呃逆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风后呃逆 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 治疗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子午流注择时理论指导下的虎符砭刮痧联合俯卧位通气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俯卧位通气治疗,实验组额外采用巳时虎符砭刮痧。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炎性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的治疗中,相较于常规治疗,联合应用子午流注择时理论指导下的虎符砭刮痧和俯卧位通气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并有效降低炎性指标水平。

  • 标签: 重症肺炎 俯卧位通气 虎符铜砭刮痧 子午流注 炎性指标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温阳复脉益心加减方与砭刮痧联合应用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探究组额外采用温阳复脉益心加减方与砭刮痧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探究组CCS分级低于常规组,6MWD长于常规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 结论 温阳复脉益心加减方与砭刮痧联合应用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心绞痛分级,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并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

  • 标签: 温阳复脉益心加减方 铜砭刮痧 老年冠心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凝胶联合物理治疗高危HPV感染合并CIN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的300例高危HPV感染患者,300例患者中使用的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激光、微波、冷冻、电灼、手术切除(妇科的LEEP刀等)、光动力疗法等,确诊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9月。选号法等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施加物理治疗,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联合瑞琳他抗功能性凝胶,考察hr-HPV-DNA阴转率、CIN治愈率、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各项考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瑞琳他抗IGy多克隆抗体复合植酸功能性凝胶联合物理治疗高危HPV感染合并CIN患者,有助于巩固物理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HPV转阴率、CIN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gY多克隆抗体复合植酸铜功能性凝胶 联合物理治疗 疗效分析 HPV感染
  • 简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Q-Exactive四极-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的方法对中药半枝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药材粉末经70%甲醇提取后采用AgilentEclipsePlusC18column(1.8μm,150mm×2.1m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0.25mL/min。质谱采用负离子监测模式、采用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的功能,通过高分辨数据共鉴定了56个成分,包括黄酮苷元类20个,黄酮氧苷类20个,黄酮碳苷类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4个,以及10个小分子的苯酚类成分,其中8个黄酮类成分和2个苯乙醇苷类成分经对照品比对确证。本研究表明,Q--Exactive四级--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可以高效地鉴定复杂植物提取物的未知化学成分。

  • 标签: 半枝莲 化学成分分析 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黄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六价铬[Cr(Ⅵ )]亚慢性染毒的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29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Cr(Ⅵ)低剂量组9只、Cr(Ⅵ)高剂量组10只。对照组大鼠饮纯净水,Cr(Ⅵ)低和Cr(Ⅵ)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饮用10、50 mg/LCr(Ⅵ)水溶液(分别为28、140 mg/L重铬酸钾),连续染毒90 d。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不同Cr(Ⅵ)染毒浓度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特征。Metabo Analyst 4.0软件对数据集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UPLC-Q-TOF-MS/MS仪器检测性能稳定,实验检测数据可靠。对照组、Cr(Ⅵ)低和Cr(Ⅵ)高剂量组大鼠代谢轮廓差异明显,Cr(Ⅵ)接触致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特征发生明显改变。筛选出Cr(Ⅵ)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存在18个差异代谢物,Cr(Ⅵ)高剂量组和对照组间存在2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不同Cr(Ⅵ)剂量组与对照组有13个代谢物同时存在差异,分别是3-羟基- 11Z-十八烷基肉碱、鹅肌肽、焦磷酸法尼酯、油酰乙醇胺、亚麻油肉碱、硫胆酸3-O-葡萄糖酰胺、溶血磷脂酰胆碱[20∶2(11Z,14Z)]、溶血磷脂酰胆碱[20∶3(5Z, 8Z,11Z)]、溶血磷脂酰胆碱[22∶2(13Z,16Z)]、磷脂酰甘油[16∶0/22∶5(7Z,10Z,13Z,16Z,19Z)]、磷脂酰肌醇[18∶1(11Z)/20:4(5Z,8Z,11Z, 14Z)]、磷脂酰肌醇[20∶ 3(5Z,8Z, 11Z)/18∶0],5羟色胺。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戊糖与葡糖醛酸间转化、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与Cr(Ⅵ)亚慢性染毒相关。结论Cr(Ⅵ)亚慢性暴露可能会导致大鼠血清代谢指纹特征改变,血清差异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脂质代谢相关。

  • 标签: 液相色谱-质谱法 六价铬 代谢组学 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对防风通圣丸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C18色谱柱(150 mm×3.0 mm,2.7 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的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模式、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功能(Full MS/dd-MS2),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mzVault 2.0质谱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比对,鉴定防风通圣丸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82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33个、色原酮类13个、三萜皂苷类8个、香豆素类6个、环稀醚萜类5个、苯肽类4个、萜类4个、酚酸类3个、木脂素类3个、蒽醌类2个、生物碱类1个。结论UPLC-Q-Orbitrap HRMS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识别防风通圣丸中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防风通圣丸 含量测定(中药) 黄酮类 三萜皂苷类 香豆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位于X染色体上的OPN1LW基因变异通常导致蓝色单色视。OPN1LW基因变异多发生在外显子区域,内含子区域的变异少见。本研究分析OPN1LW基因内含子新的剪切变异相关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性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合并近视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9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合并近视1家系3代7名成员。对部分家系成员进行眼科检查,采集受试者静脉血并提取DNA,用河南省眼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眼后段疾病靶向捕获基因检测试剂盒PS400和全外显子测序法筛选致病基因。用一代Sanger测序和家系共分离法对筛选的靶基因进行验证,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协会(ACMG)指南和在线工具SIFT、Polyphen2、Mutation Taster对新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先证者5岁,男,临床表现为双眼视力不佳,红绿色盲和眼球震颤。双眼眼前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底可见视盘边界清、色淡,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黄斑区部分椭圆体带反射模糊,呈颗粒样。全视野ERG显示,双眼暗视0.01 ERG波形记录不到,暗视、明视3.0 ERG a、b波振幅明显降低。先证者舅舅有相似的临床表型,但症状更严重。广角眼底照相示双眼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周边视网膜萎缩并伴有散发黑色圆点病灶;自发荧光示周边视网膜呈弱荧光,中周部未见明显异常。2种二代测序结果均显示OPN1LW基因内含子1个新的半合子剪切变异c.112+2T>G和SEMA4A基因1个新的杂合变异c.1913A>C(p.Y638S)。OPN1LW基因c.112+2T>G变异进一步导致1号内含子经典的剪切体供体序列改变。根据ACMG指南分析显示,c.112+2T>G致病性评分为PVS1+PM2+PP1,为致病性变异。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与OPN1LW基因变异相关的X染色体连锁遗传性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合并近视家系的致病突变,且该新的致病变异位于基因内含子区域。这个结果与以往OPN1LW基因变异主要发生于外显子的认识不同,因此本研究扩大了OPN1LW基因致病突变谱和临床表现谱。

  • 标签: 视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OPN1LW 内含子变异 视网膜 视网膜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甲苯、二甲苯联合职业接触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探索苯、甲苯、二甲苯联合职业接触致机体早期健康效应的机制。方法于2018年5月,选择某制鞋厂的40名女性职工,其中从事苯、甲苯、二甲苯联合接触岗位职工作为接触组,共20人;该企业后勤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共20人。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并收集研究对象的尿液。利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采集样品的代谢轮廓,采用专业代谢组学和多变量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和有监督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对潜在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的年龄、BMI、吸烟和饮酒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接触组的代谢轮廓存在明显的差异,筛选并鉴定出与苯、甲苯、二甲苯联合接触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27个。这些潜在生物标志物在16条代谢通路中富集,其中3条通路明显富集(P<0.05),分别为赖氨酸代谢、氨基糖代谢和核苷酸糖代谢。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较好的反映职业人群受苯、甲苯、二甲苯联合接触后尿样代谢组改变的状况。

  • 标签: 代谢组学 甲苯 二甲苯 色谱法 液相 质谱法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据统计人类80%以上的疾病都与吃有关,特别是当代慢性疾病的高发,常与营养不良,饮食习惯的不科学和膳食结构的不合理相关,在我国因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遭受“隐性饥饿”的危害者,高达2.5亿人口之多,为克服当代病(营养相关性疾病)居高不下,进行乳品营养素强化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现就镁、铜元素为重点论述如下。

  • 标签: 营养素 中国科学家 虚假广告 预防医学 论坛 营养相关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可以用于预测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的血清样本,分为化疗组(30例)和化疗+曲妥珠单抗治疗组(30例),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和SIMCA 14.1软件中的多元变量模式对样本及数据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两组代谢物构建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稳健性良好,以P<0.05且VIP>1.0为筛选条件,筛选并鉴定出8个差异代谢物,可用于预测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结论代谢组学技术可揭示化疗+曲妥珠单抗组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特点,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疗效预测,同时为研究曲妥珠单抗的疗效评价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 代谢组学 曲妥珠单抗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生物标志物 差异代谢物 氨基酸 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