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经侧裂-岛或颞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15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共35例经侧裂-岛或颞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90%者26例,清除80%~90%者9例,术后均无明显再出血,无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12例,GOS评分4分17例,GOS评分3分4例,GOS评分2分2例。结论经侧裂-岛及颞皮层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应个体化选择。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基底节出血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渐进式教学方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3月在我科实习的护士50名,均为女生,采用渐进式教学方法,以完成“甲状腺腺切除术”为实习目标,实习结束后比较理论成绩、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实习护士对手术室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理论成绩、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均有显著的提高,出科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实习护士对手术室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渐进式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临床实习带教可以激发实习护士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实习护士与带教老师的沟通交流,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 标签: 渐进式方法 实习护士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手术室 临床带教
  • 简介:HPLC法同时测定异株荨麻中芦丁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HPLC测定样品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略),HPLC法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出样品中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 标签: 中黄酮类 化合物含量 含量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血液成分制备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逐步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分离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加强操作方法的优化,并且注意环境的控制,这样才能保证血液成分制备的效果,避免血液制品被污染。本文具体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工作要点,并且阐述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以供参考。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控制点 质量 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患者护理期间双注射泵更换去甲肾上腺素操作的重点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据临床换药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护理,患者采取针对性换药护理,评估双注射泵更换去甲肾上腺素的安全性及换药质量(态度严谨、操作精细)。结果:观察组换药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换药的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患者的换药护理中,针对双注射泵更换去甲肾上腺素应把握换药技术要点,实施针对性的换药护理模式,确保换药的安全性。

  • 标签: 重症护理 双注射泵 去甲肾上腺素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气泡更换膨宫液和传统更换膨宫液相比,在宫腔镜手术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11月份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8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更换膨宫液的患者为A组,80例采用无气泡更换膨宫液的方法进行更换膨宫液的患者为B组。计算更换膨宫液用时。结果A组患者中有65例顺利进入宫腔,耗时平均56.5±36.4秒,B组患者中有63例顺利进入宫腔,手术医生均无需撤出宫腔内的电切镜,可以不间断进行手术,无需浪费手术时间,但有5例由于操作者技术生疏,导致产生气泡,排尽气泡再次进行手术。两组耗时对照P<0.01。结论无气泡更换膨宫液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医生反复进入宫腔进行膨宫的操作;尤其对于宫颈口较紧、宫腔位置前倾或后屈等进入宫腔较难的手术以及宫腔有进行性出血需急需止血的手术较为适用。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膨宫液 无气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输液室更换补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观察组(急诊输液室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624例输液患者更换补液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对照组(我院急诊输液室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624例输液患者更换补液中实施传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急诊输液室更换补液中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急诊输液室更换补液中临床护理满意度,98.0%,高于对照组,X2=5.89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急诊输液室更换补液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急诊输液室 更换补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1—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0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 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组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方法换药:前三天采用碘伏纱条引流,三天后采用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能有效缩短肛周脓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效果满意。

  • 标签: 引流材料 肛周脓肿
  • 简介:目的:探讨一次性电极片在ICU病人最佳的更换时间。方法:选择入住ICU的2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h更换一次,对照组48h更换一次,观察出现变化的为阳性反应。结果:48h更换一次性电极片,电极粘合,监测干扰及皮肤受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8h更换一次性电极片在ICU中更优化。

  • 标签: 一次性电极片 ICU病人 更换时间 阳性反应 皮肤受损 对照组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过滤器(BF)的最佳更换时间。[方法]将4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亲水型BF组(n=20)与复合型BF组(n=20)。在病人机械通气开始时,将BF连接在气管导管与呼吸机螺纹管Y形管接头之间;在病人机械通气后的第1天-第5天,每天对两组病人BF滤过膜的呼吸机侧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亲水型B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天均为0,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75%、100%、100%,复合型BF组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天、第2天均为0,第3天、第4天、第5天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70%、100%,两组不同采样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第2天、第3天、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鉴定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型BF的更换时间以每天1次为宜,复合型BF的更换时间以2d1次为宜,复合型过滤器滤菌效应较亲水型好,不同型号BF的更换与细菌的种类无关。

  • 标签: 机械通气 呼吸过滤器 更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组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方法换药前三天采用碘伏纱条引流,三天后采用油纱条填充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更换引流材料的换药方法,能有效缩短肛周脓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效果满意。

  • 标签: 引流材料 肛周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水合氯醛不同给药途径的药效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以我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6岁以下接受水合氯醛镇静的患儿为对象,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口服组(100例)、灌肠组(100例),并根据年龄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口服A/B组、灌肠A/B组,A组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下,B组患儿年龄在6个月-6岁之间。比较不同给药途径下各个组别患儿的镇静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灌肠组总体镇静有效率为87.00%,显著高于口服组的80.00%(P

  • 标签: 水合氯醛 灌肠 口服 药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对外周静脉置管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置管针更换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90例外周静脉置管的住院患者,选取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根据所有患者先后入院治疗的顺序将9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优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针更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56%,与研究组相比明显较高,且置管针更换时间与研究组相比较短,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外周静脉置管 更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接受留置外周静脉导管治疗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炎、意外拔管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在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明显延长患儿的导管留置时间,且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较低,值得借鉴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外周静脉导管 敷贴固定 更换 循证护理 导管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验证原位更换新型医用蒸汽发生器产生湿包的原因,探讨减少湿包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021年7月-10月23581个灭菌包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湿包产生原因,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湿包率进行比较。结果 原位更换蒸汽发生器产生湿包的主要原因为下排水主管道不完全堵塞(23.9%)、瞬时供汽量不足(37.9%)、灭菌用水水质不达标(33.1%)和人为因素(5.1%);干预后湿包率由2.51%降低至0.33%,湿包控制效果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取加强下排水管道管理、并联蒸汽发生器、细化设备管理、规范冷却流程和购置专用灭菌筐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湿包率,夯实了灭菌质量,为降低湿包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蒸汽发生器 压力蒸汽灭菌 湿包 对策
  • 作者: 高赫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5-18
  • 出处:《健康世界》 2020年第07期
  • 机构:美容驻颜自古以来便是国内外女性的不懈追求,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对于这一课题有着深入的探索和丰富的经验累积。一代代中医名家前仆后继,在成就“美”的事业上不断攀登高峰,为造福女性群体、维护女性健康竭尽全力。其中,西安五洲医学理肤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西安五洲皮肤美容研究所)总经理叶立先生便是其中一位。他出生于中医名门,父亲叶洪景教授是现代中医美容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自 1994年创业至今,父子二人相继为中医美容理念及产品的革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大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6例大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大性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大部分表现为病侧呼吸音减弱,入院一周后肺部听诊有干细湿性啰音。胸片或胸部CT可见到肺节段或大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儿童大性肺炎有明显增多趋势,并容易出现严重合并症,主要是肺不张、肺实变。对于高热、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不明显患者,应及时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测和体液培养及药敏鉴定,早期明确病原,以选用敏感抗菌素,促进转归。

  • 标签: 儿童 大叶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
  • 简介:摘要颞癫痫(TLE)的手术治疗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随着术前评估技术的进步和对癫痫网络的认识逐步加深,针对TLE的诊疗理念不断更新。TLE存在多种分型,表现为不同的电-临床特征。脑电图检查对不典型TLE的诊断和切除范围的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对TLE患者的解剖-电-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估至关重要,有助于不同病因癫痫(如假性TLE和自身免疫性癫痫)的诊断。前颞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TLE的有效手段,新型颞内侧毁损术和神经调控术对TLE的治疗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