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我国2015年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配置数量进行预测。方法:分别采用指数平滑法、滞后模型预测法和需求法进行预测。结果:3种方法得到我国2015年MRI预测值分别为4347台、4209台、5423台,中位数为4347台。结论:尽管各种预测技术方法不同、结果不尽相同,但这些预测有助于为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规划提供循证信息。

  • 标签: MRI 指数平滑法 滞后模型预测法 需求法
  • 简介:论述了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基本原理,跟踪了国际上几种核磁共振陀螺仪,重点讨论了最有前景的低温超导核磁共振陀螺仪.随着低温和超导量子干涉仪与核磁共振技术的结合,将突破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微弱信号提取等关键技术难点,指出了低温超导核磁共振陀螺仪是核磁共振陀螺仪的发方向,其精度高,寿命长等优点将带来可观的前景.

  • 标签: 陀螺仪 核磁共振 低温超导 陀螺仪发展 超导量子干涉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肿瘤临床中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MRI诊断,对照组给予B超诊断,观察两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卵巢肿瘤中采用MRI诊断,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都比较高,且能对肿瘤准确定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成像 特异性 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的价值,以期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 从本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确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中选择 32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 CT 诊断以及核磁共振( MRI)检查,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结果,探讨 MRI 在该类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 32 例患者中,通过 MRI检查,共发现各种病变次数为 149次,其中有 27例患者被诊断为脊柱转移瘤; CT 检查结果显示的各种病变次数为 75 次,被诊断为脊柱转移瘤的患者人数为 16例,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 P<0.05, MRI 对于脊柱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 CT。结论 MRI在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值得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核磁共振 脊柱转移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上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梗死检出率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核磁共振 脑梗死 临床分析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核磁共振成像下儿童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腰骶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儿童,年龄1 d~15岁。以记数方式表示脊髓圆锥末端对应脊柱位置,将每一脊柱单元等分为上、中、下1/3,并分别用U、M、L表示,椎间盘作为一独立节段。将T12-U1/3记为0,T12-M1/3记为1,T12-L1/3记为2,T12-L1记为3,由上到下依次记数。将患儿分为不同年龄段:<1个月、1~5个月、6~11个月、1岁、2~4岁、5~9岁和10~15岁;按照性别将患儿分为男性组(M组)和女性组(F组),比较2组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儿231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09例,年龄为(4±4)岁。<1月、1~5月、6 ~11月、1岁、2~4岁、5~9岁和10~15岁患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对应记数分别为:7.3±2.0、7.3±2.3、6.4±1.8、6.5±2.6、5.4±2.2、5.5±1.8和5.0±1.8。M组和F组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个月、1~5个月、6~11个月、1岁、2~4岁、5~9岁和10~15岁儿童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对应记数分别为:7.3、7.3、6.4、6.5、5.4、5.5和5.0。

  • 标签: 儿童 脊髓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中的临床价值,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6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并对此次检查结果与手术后随访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准确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术前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星型细胞瘤20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1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0例、室管膜瘤15例、脊膜瘤7例、脂肪瘤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为星型细胞瘤20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转移瘤15例、神经鞘瘤4例、神经纤维瘤10例、室管膜瘤15例、脊膜瘤7例、脂肪瘤5例,对比发现两组检查结果肿瘤类型完全一致,核磁共振检出率为100%。结论经分析结果可知,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椎管内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结果,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椎管肿瘤 核磁共振 诊断 价值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是处于静磁场中的原子核在另一交变磁场作用下发生的物理现象。人们在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之后,化学家利用分子结构对氢原子周围磁场产生的影响,发展出核磁共振谱。原来对核磁共振谱的应用仅限于氢核,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核磁共振这项对人类所具有的医疗潜力。

  • 标签: 核磁共振 直流磁场 高频磁场 电磁波。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椎管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年 7 月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共60 例,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 CT 检查,观察组实施磁共振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位置分布和检查准确率。结果 在肿瘤位置分布对比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等分布位置中差异不大,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检查准确率对比中,研究组检查准确率为 93.33%,对照组检查准确率为 90.66%,统计学对比差异显著(χ2=5.8859,P=0.0152 < 0.05)。结论 椎管肿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检测的准确度更高,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磁共振 椎管肿瘤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