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在神经内科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0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52例)行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患者(53例)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40/52),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可见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血管造影术 围手术期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桡动脉穿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以随机抽样法对纳入的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228例经桡动脉穿刺DSA患者分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加用护理干预)各114例,相比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是对照组,实验组较低,相差4.39%,但无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满意度实验组更高,高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12月-2021.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两组护理干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依从性比较上,研究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而言,接受全程护理干预,会提高他们的手术依从性,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运用。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脑血管造影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脑梗死患者接受舒适护理,能显著改善心理状态,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全脑血管造影术 舒适护理 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老年脑梗死患者在进行脑血管造影的过程中接受整体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脑梗死 急性期 脑血管造影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脑血管造影术后开展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内本院收治的82例脑血管疾患者,采取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其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腰背疼痛、穿刺处血肿、尿潴留等)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痛感,患者预后效果良好,可在日后临床护理中大力推行。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术后痛感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60例开展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行并发症护理干预,就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功能评分和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对患者神经的损伤,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全脑血管造影 术后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0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8例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尿潴留发生率、穿刺疼痛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尿潴留、穿刺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避免尿潴留,且有助于缓解其穿刺疼痛症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经股动脉穿刺 全脑血管造影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所有护理的应用和优越性。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120名患者在神经科医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随机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干预后实施全脑血管造影。比较两组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满意度水平;住院时间长短;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平均分数;整个大脑血管造影并发症的发生率, 如出血和渗透部位的血肿。60 例 (100.00%) 的观察组比 40 例 (66.67%) 的对照组 (χ2 = 8.781,P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血管造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围手术期 全程护理干预 全脑血管造影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精细化护理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病人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改善患者的护理流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了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进行脑血管造影术的45例患者。实验组22例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照组23例接受常规护理。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减少3天),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出18%。结论:精细化护理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应用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精细化护理模式,以提高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脑血管造影 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康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行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的效果及ADL评分、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接受治疗的ICVD病人一共80例实施研究分析,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将常规治疗应用于对照组内,观察组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和NIHSS评分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 NIHSS评分和ADL评分治疗前组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两组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两组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VD患者行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经全脑血管造影术引导神经介入治疗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颈部血管多发活动性斑块伴TIA频繁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围手术期观察来探讨此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风险与利弊并。方法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经家属同意后行全脑血管造影,使用机型为飞利浦FD-20。结果造影显示患者左右颈动脉分叉处均有活动性斑块形成并伴有局部管腔狭窄;右侧椎动脉完全闭塞;左侧椎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在左椎造影完毕后,患者开始出现恶心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在返回病房途中,患者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剧烈呕吐,立即行急诊CT,排除脑出血后返回病房,快速给予补液、抗血管痉挛、溶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连接心电监护,但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在一次剧烈打喷嚏后,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紧急给予人工心肺复苏,经短暂抢救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但进入持续昏迷状态,观察4小时后给患者行MRI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右侧顶叶、左侧额叶、左侧小脑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发梗塞灶,左侧小脑梗塞面积增大。结论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血管性疾病诊断金标准,它不仅可以明确TIA患者的发病原因,还可以对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给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方法提供依据,但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是否需要或是否适合行全脑血管造影,我们还需要综合评估风险与获益,最后做出正确判断。

  • 标签: 颈部血管活动性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全脑血管造影 风险与利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优势。方法对2008年3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3例为实验的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患者的诊断价值。同时为7例合适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性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使用DSA发现患者的病变血管支数最多,与多层螺旋CTA检查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例部分合适患者使用介入治疗,效果均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7例,经过临床处理后恢复正常,随访后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结论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率更高,治疗效果较好,手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联合CT脑灌注成像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21.1-2021.12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颅脑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患者病灶区域指标评分低于病灶周围、健侧对照(CBF、CBV)评分高于病灶区域,平均时间病灶高于健侧,P<0.05。行颅脑CTA检查得出以上患者共出现43个狭窄部位,轻度、中度占比分别为37.20%(16例)、67.50%(27例);50例患者中符合CTP灌注异常及狭窄动脉供血的有46例,存在偏差的有4例,在整体符合率上为92%,拥有一致性。结论:CTP联合CTA应用在老年急性脑梗死联合脑血管狭窄患者诊断中,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CT血管造影 CT脑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常见最病、多发病,是当今三大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疾病的增多,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并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不断总结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对于本病的防治仍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常见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90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取同期脑血管造影的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脑血管造影结果和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脑血管狭窄,以多支脑血管病变及中重度狭窄发生率高。

  • 标签: 糖尿病 脑血管 脑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并发症防治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院内接受脑血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共60名,依照随机分组理论分为全程组(n=31)和常规组(n=29),对两组人员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模式,比较其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病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全程组患者接受干预后并发症发病率要低于常规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比较高,总满意率为93.55%高于常规组68.97%,P<0.05。结论: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造影术进行治疗观察时,搭配使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治疗安全度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全程护理 脑血管造影术 并发症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