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富集制备白及抗炎活性部位,测定其抗炎活性。方法:以聚酰胺柱色谱乙醇梯度洗脱法富集白及抗炎活性成分,并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测定其抗炎活性。结果:白及醇提取物与聚酰胺按重量比1:4混合,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混悬物装柱,20%乙醇洗脱去杂,收集40%乙醇洗脱物,减压干燥得白及药效部位。该药效部位可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6和TNF-α表达,表现出较好抗炎活性。结论:聚酰胺柱色谱法对白及抗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富集作用,所制备的药效部位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这为今后白及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白及 聚酰胺 抗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效部位
  • 简介:目的:探讨p21活化激酶(p21-activatedkinase,PAK)是否影响肺癌细胞对EGFR-TKIs的敏感性。方法:肺癌细胞系中加入PAKGroupⅠ抑制剂(IPA3)后,应用MTT、流式细胞术观察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IPA3和吉非替尼虽然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但二者的联合用药能明显增强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PAKGroupⅠ的活性减弱后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肺癌细胞对EGFR-TKIs的敏感性。

  • 标签: P21活化激酶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EGFR-TKIS 吉非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饥饿条件下不同浓度硝酸盐对脑胶质瘤C6和U87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C6和U8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饥饿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培养基培养,饥饿组给予等体积的Hank′s平衡盐溶液培养。两组细胞分别应用0 mmol/L、0.05 mmol/L、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盐处理12 h和24 h,然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各组p6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及硝酸盐转运蛋白(SLC17A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状态引起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C6细胞培养12 h和24 h后分别下降了(63.60±2.40)%和(77.10±2.70)%;U87细胞分别下降了(65.60±2.70)%和(86.80±3.20)%(均P<0.01);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盐处理后,饥饿组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与0 mmol/L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0.05 mmol/L的硝酸盐浓度对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6细胞对照组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硝酸盐后,各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饥饿12 h后,0 mmol/L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所占比率分别为(13.50±0.71)%和(7.80±0.34)%;0.20 mmol/L组分别为(17.30±0.82)%和(10.30±0.42)%;0.50 mmol/L组分别为(19.40±0.75)%和(12.60±0.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对照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不影响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P>0.05);而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后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后LC3Ⅱ/Ⅰ的比值明显下调,而p62和SLC17A5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硝酸盐可抑制饥饿状态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内的自噬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硝酸盐类 自噬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饥饿条件下不同浓度硝酸盐对脑胶质瘤C6和U87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C6和U8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饥饿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培养基培养,饥饿组给予等体积的Hank′s平衡盐溶液培养。两组细胞分别应用0 mmol/L、0.05 mmol/L、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盐处理12 h和24 h,然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各组p62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Ⅰ及硝酸盐转运蛋白(SLC17A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饥饿状态引起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C6细胞培养12 h和24 h后分别下降了(63.60±2.40)%和(77.10±2.70)%;U87细胞分别下降了(65.60±2.70)%和(86.80±3.20)%(均P<0.01);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的硝酸盐处理后,饥饿组C6和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与0 mmol/L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均P<0.05),而0.05 mmol/L的硝酸盐浓度对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6细胞对照组给予0.20 mmol/L和0.50 mmol/L硝酸盐后,各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饥饿12 h后,0 mmol/L组膜联蛋白Ⅴ和碘化丙啶的阳性细胞所占比率分别为(13.50±0.71)%和(7.80±0.34)%;0.20 mmol/L组分别为(17.30±0.82)%和(10.30±0.42)%;0.50 mmol/L组分别为(19.40±0.75)%和(12.60±0.7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87各组细胞的凋亡水平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显示,对照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不影响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P>0.05);而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后C6和U87细胞p6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饥饿组给予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后LC3Ⅱ/Ⅰ的比值明显下调,而p62和SLC17A5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硝酸盐可抑制饥饿状态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内的自噬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硝酸盐类 自噬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患者全血细胞组织因子( TF)活性改变的意义。方法:选取 2014年 9月 -2016年 9月在本院收治的 59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划分为 A~D四组,即:正常对照组( A组) 37例,疾病组中经凝血检查确诊正常病例( B组) 7例, 1~2项凝血检查异常组( C组) 20例,疑似 DIC组( D组)。运用脂多糖( 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对血细胞 TF活性( TiFaCR)进行检测,对全血凝固时间进行复钙检查,依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情况(△ s),对促凝活性( TF-PCA)的强弱进行判断。结果:回顾性、描述性分析受检病例,得知 DIC患者的 TF-PCA为( 95.1±68.5)△ s,疑似 DIC为( 85.7±16.8)△ s,正常组为( 30.3±25.0)△ s,上述比较差异显著( P< 0.05), TF-PCA抑制实验结果及 TF-PCA检测结果显示, TiFaCR对 TF-PCA测定,在特异性与灵敏性上较高。结论: DIC与疑似 DIC患者经 LPS刺激之后,其 TF-PCA呈显著性增强, TiFaCR对 DIC诊断、预后评价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活性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 简介:目的建立表面活性剂眼刺激性测试的体外细胞方法分层筛选模型。方法应用中性红摄取试验(NRU)、红细胞溶血试验(RBCH)及荧光素漏出试验(FLT)3种体外细胞方法对20种表面活性剂的眼刺激性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代入4种分层筛选模型(FLT+NRU、FLT+RBCH、RBCH+NRU、NRU+RBCH),所得到的分级结果与Draize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指标为Gamma系数、McNemar-Bowker系数、Kappa系数和分级一致率),以此来评价4种分层筛选模型对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效能。结果本研究建立的4种分层筛选模型(FLT+NRU、FLT+RBCH、RBCH+NRU、NRU+RBCH)与Draize试验分级结果进行比较,分级一致率分别为90.0%、80.0%、80.0%、65.0%,Kappa值分别为0.84、0.68、0.69、0.47(均P〈0.01),Gamma值分别为1.00、1.00、0.93、0.88(均P〈0.01)。结论以FLT(第1层)和NRU(第2层)组成的分层筛选模型较其他3种模型具有较好的检测效能,更适合应用于对表面活性剂的眼刺激性检测。

  • 标签: 表面活性剂 眼刺激 动物 实验
  • 简介:目的探讨酰化低分子量肝素(ALMWH)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及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裸鼠肺转移抑制作用。方法制备ALMWH。细胞实验设空白组、紫杉醇组、低分子量肝素组及不同浓度ALMWH组。药物处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于24、48、和72h后收集细胞进行直接活细胞计数。动物实验设模型组、紫杉醇组、低分子量肝素组及不同浓度ALMWH组。经裸鼠尾静脉注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并间日给药20d检查。结果ALMWH能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强于等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ALMWH有抑制小鼠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肺转移能力,明显减少肺部的转移灶;ALMWH各组小鼠肺部瘤灶数目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且瘤灶体积也明显变小,作用明显优于低分子量肝素组。结论ALMWH具有较高的抗肿瘤增殖及肺转移活性,可望成为一个新型的抗肿瘤药。

  • 标签: 酰化低分子量肝素 乳腺癌细胞MDA-MB-231 活细胞计数法
  • 简介:目的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毛冬青胶囊对大鼠CYP1A2、CYP3A2、CYP2C6、CYP2D1、CYP2D2和CYP2E1体内代谢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茶碱、咪达唑仑、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和氯唑沙宗作为探针底物,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毛冬青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高剂量组每日分别灌胃给予毛冬青胶囊1.8、3.6g·kg^-1空白对照组每日给予与低剂量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均为1次/天,连续14d.各组分别于第15天给予Cocktail探针药物,于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取血,用LC-MS/MS检测各探针药物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茶碱低剂量组^、AUCVe有极显著差异(P矣0.01);甲苯磺丁脲高剂量组和氯唑沙宗低剂量组AUQm有显著差异(P矣0.05);其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毛冬青胶囊对大鼠体内CYP2C6和CYP1A2有强诱导作用,对CYP2E1有中强诱导作用,其他亚型基本无影响.

  • 标签: Cocktail探针法 CYP1A2 CYP3A2 CYP2C6 CYP2D1 CYP2D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AD和非HAD的艾滋病患者不同部位来源的Tat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及其对U87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BLAST和MEGA6对一例HAD患者(H)和一例非HAD患者(N)的基底节(BG)、脾脏(SPL)共4个部位来源的HIV-1 Tat蛋白进行序列分析,研究其氨基酸位点变异,并将tat基因转染至U87细胞,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初步判断Tat蛋白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Tat蛋白的表达;并使用cck-8法、Western blot、MDA检测试剂盒研究不同部位Tat蛋白对细胞活性、氧化应激指标GPX、MDA水平的影响。结果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N-BG、N-SPL、H-BG、H-SPL来源的HIV-1 Tat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Tat蛋白可抑制U87细胞活性,抑制作用可以被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逆转。与对照组相比,四个实验组MDA水平均升高,GPX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4,P=0.000,P=0.003;P=0.000,P=0.016,P=0.000,P=0.021);且不同部位的Tat蛋白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的能力不同,H-BG组MDA水平高于N-BG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且无论是HAD还是非HAD患者BG组GPX含量均低于SP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7,P=0.01,P=0.007)。结论HAD及非HAD患者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Tat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对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也不同。

  • 标签: HIV相关痴呆 HIV-1 Tat蛋白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胚胎外胚层发育(EED226)抑制组蛋白甲基化过度修饰是否具有抗癌活性并研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SMMC7721,用不同浓度的EED226处理肝癌细胞4、6、8 d,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5 μmol/L的EED226或者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肝癌BEL-7402和SMMC7721细胞株48 h,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EED226对肝癌细胞组蛋白3上的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27me3)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和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检测EED226对肝癌细胞株的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导因子(Bim)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EED226能强效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SMMC7721的增殖,抑制效应呈现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作用。处理8 d后,EED226在两个细胞株中的半数细胞活性抑制率(IC50)分别为0.8 μmol/L和0.9 μmol/L。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2个肝癌细胞株分别经EED226处理与DMSO处理后H3K27me3的表达相比较显著下降。在BEL-7402和SMMC7721细胞中,EED226处理组H3K27me3的下游基因Bim和p2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DMSO组[1.00±0.15比5.67±1.53(t=-5.266,P<0.01),1.00±0.05比6.67±1.53(t=-6.422,P<0.05)和1.00±0.25比6.30±1.50(t=-5.968,P<0.05),1.00±0.10比6.00±1.00(t=-8.6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应的Bim和p21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表观遗传调控新型抗癌制剂EED226能够抑制肝癌细胞中组蛋白三价甲基化过度修饰,进而解除对Bim和p21表达的抑制,达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表明EED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肝癌作用。

  • 标签: 肝细胞癌 组蛋白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小鼠耳郭表皮黑素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24只体重20~24 g的C57雌性小鼠,分为生理盐水(NS)组、氨甲环酸(TA)组、UVB/生理盐水(UVB/NS)组、UVB/氨甲环酸(UVB/TA)组4组,每组6只。UVB/NS组、UVB/TA组小鼠分别予UVB照射耳郭皮肤;每次照射前30 min,TA组、UVB/TA组分别予以TA[750 mg/(kg·d)]溶液灌胃;同时NS组、UVB/NS组分别予以等量NS灌胃。光镜结合多巴染色观察黑素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耳郭皮肤中黑素合成相关基因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mRNA表达。结果多巴染色结果显示,NS组与T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UVB /NS组小鼠耳郭表皮的黑素细胞数量显著增多(t=6.653,P<0.05),且细胞树突明显增多并延长(t=6.364,3.844,均P<0.05);UVB/TA组则较UVB/NS组黑素细胞的表达减少(t=3.649,P<0.05),同时细胞树突减少及变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6,2.197,均P<0.05)。采用2-△△CT法计算耳郭皮肤组织中TYR、TYRP1、TYRP2、MITF的mRNA表达量,UVB/NS组表达较NS组均明显升高(t=14.030,5.427,9.800,5.891,均P<0.05),UVB/TA组与UVB/NS组相比TYR、TYRP1、TYRP2、MITF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8,1.905,3.138,1.732,均P<0.05)。结论氨甲环酸可能通过抑制黑素合成相关基因(TYR、TYRP1、TYRP2、MITF)的表达水平而抑制UVB照射后小鼠耳郭表皮黑素细胞活性

  • 标签: 氨甲环酸 黑素细胞 小鼠 耳郭 中波紫外线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检测细胞基质流感疫苗病毒滴度的新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对NA活性检测使用底物的浓度和终止液类型、病毒感染靶细胞数目以及细胞裂解剂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细胞基质培养的流感疫苗毒种的病毒滴度,并与传统的病毒滴定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A活性检测法的最适底物浓度为25 μmol/L,最适终止液为0.2 mol/L Na2CO3。细胞数目为4×104个/孔,病毒感染48 h后,用0.5% TritonX-100裂解,检测细胞内复制病毒的NA活性,产生的相对荧光值最大。检测4批细胞基质培养的流感疫苗毒种病毒滴度,该方法与传统病毒滴定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NA活性检测细胞基质流感疫苗病毒滴度的新方法,可用于生产过程中细胞基质流感病毒毒种的检定。

  • 标签: 细胞基质流感病毒疫苗 病毒滴度试验 神经氨酸酶 质量控制
  • 简介:修饰siRNAs和新型siRNA运载系统对细胞的作用通常通过PCR、WesternBlotting和荧光显微镜来进行细胞整体特征的研究。本文报道了基于高内涵、用于siRNA治疗的一种新型运载系统的新策略(CLD),该策略从细胞整体和细胞群体水平综合考虑siRNA的转染效率及对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我们证明CLD能达到更佳的细胞摄取,使siBraf达到更好的抗肿瘤活性。该方法具有高效、准确和适用于多个贴壁细胞系的优点,能简化siRNA的研究过程。

  • 标签: 高内涵筛选 siRNA运载系统 基因敲减 细胞群体 ERK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和长波紫外线(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GSPE有无光保护作用。方法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GSPE以及不同剂量UVA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GSPE浓度为5-20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殖影响不明显,浓度为500μg/mL及以上时抑制细胞生长,且有统计学意义;UVA剂量超过10J/cm2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5J/cm2时其抑制率达37.65%;浓度为50、100μg/mL的GSPE对25J/cm2UVA照射后的HaCaT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25J/cm2的UVA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合适浓度的GSPE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有光保护作用。

  • 标签: 葡萄籽原花青素 长波紫外线 人角质形成细胞
  • 简介:造血干细胞细胞分裂时具有维持自我更新和产生定向分化的能力,其依赖于三种细胞分裂方式,一个干细胞产生两个新的干细胞(对称的更新分裂)、两个分化细胞(对称的分化分裂)或者一个干细胞和一个分化细胞(不对称分裂)。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高效、稳定的区分造血干细胞分裂方式的方法。前期研究表明,Numb蛋白的分布情况可以作为许多细胞辨别分裂方式的标志,本研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umb蛋白在小鼠分裂期CD48-CD150+LSK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探索Numb蛋白与中心体的关系。由于CD48表达阳性标志着细胞失去了骨髓重建能力,因此本研究把CD48的表达作为区分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或定向分化的一个活性标志。从小鼠全骨髓细胞中分选出CD48-CD150+LSK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自行制备的AF488-conjugatedanti-CD48抗体,培养3d后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分析是否存在AF488+细胞及其所占比例,然后二次分选AF488+和AF488-细胞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colonyformingcellassay,CFC)与细胞增殖能力比较。结果表明:Numb蛋白在处于分裂期的CD48-CD150+LSK细胞中对称或不对称分布在细胞分裂平面两侧,这提示Numb蛋白染色可以作为一种区分造血干细胞分裂方式的方法。此外,CD48-CD150+LSK细胞在含有自行制备的AF488-conjugatedanti-CD48抗体的培养体系中培养3d后产生约40%AF488+细胞,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统计的阳性细胞比例与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结果一致。二次分选AF488+和AF488-细胞,AF488+细胞群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高于AF488-细胞群(P〈0.05),AF488一细胞群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AF488+细胞群(P〈0.05)。结论:CD48表达作为细胞千性丢失的活性标志,可区分造血干细胞的分裂方式。该方法与Numb蛋白染色方法相比,具有用于活细胞的优势,它为后续

  • 标签: 造血干细胞 CD48 细胞分裂
  • 简介:  牛膝中分离得到的3种化合物的鉴定,牛膝高效液相色谱β-谷甾醇胡萝卜苷蜕皮甾酮,确定蜕皮甾酮和胡萝卜苷为牛膝中对成骨样细胞UMR106的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活性成分

  • 标签: 中成 作用成分 促进增殖
  • 简介:IACS(国际船级社协会)前主席、NK(日本海事协会)现会长NoboruUeda先生认为,对未来而言,液化天然气(LNG)并不是最佳选择的燃料。

  • 标签: 燃料 LNG 液化天然气 船级社 协会 国际
  • 简介:比较支持者天赋杀手(A-NK)的增长和cytotoxicity之间的差别与没有浆液的中等AIMV和标准有教养的房间在vitro的包含浆液的媒介,并且也在激活和IL-2-treatedA-NK房间的形态学特性上观察IL-12的帮助效果,细胞的增长被MTT方法在vitro评估。A-NK房间打死的目标房间的形态学通过验电器被观察。所有能很快在没有浆液的中等AIMV有教养的A-NK房间增殖并且在标准包含浆液的媒介与那相比使cytotoxicity高。中等剂量的IL-2和IL-12激活的A-NK房间比高剂量的IL-2-treatedA-NK房间优异。这些数据显示没有浆液的中等AIMV能为culturingA-NK房间代替标准包含浆液的媒介,并且中等剂量的IL-2和IL-12能减少高剂量的IL-2引起的副作用。学习为A-NK房间的试验性、临床的准备提供了一个新试验性的基础。

  • 标签: 血清 介质 A-NK细胞 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