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为探明湿地根的分布特征及其磷去除机理,于2008年4~7月调查了白洋淀排污河——府河沿岸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中根的分布,并研究了根系统中3种典型介质对磷的吸附特点。调查发现,排污河沿岸苇地剖面上死根孔数目约占40%,根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交错带土壤的导水速率和水/土接触的有效面积。野外剖面清查发现,死根内部常存在着湿润而松软的颗粒填充物,由于交错带与周边水体的间歇性水文交换过程,湿地基质中存在明显的红棕色氧化性土壤。试验表明,根内部填充物、湿地氧化性基质土和湿地基质土3种典型介质对磷都有很高的吸附容量,而湿地基质和根内部不同的水流条件明显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质。湿地氧化性基质土、湿地基质土和根内部填充物的最大磷吸附量分别为1186.0mg/kg、714.6mg/kg和650.1mg/kg。从吸附平衡浓度(EPC0)来看,三者无显著差别,均在0.025mg/L左右,表明这3种介质可以吸附较低浓度的磷。而更接近田间条件的动态吸附试验中,饱和磷吸附量分别为:湿地氧化性基质土约320mg/kg,湿地基质土约200mg/kg,根内部填充物约140mg/kg。根内部填充物吸附的磷较之二种基质土更容易解吸。以上结果说明,芦苇湿地根区3种典型介质均有较高的磷吸附容量,根内部填充物吸附能力低于湿地基质土壤,但错综复杂的根系统增加了吸附表面积,使水分和土壤充分接触,从而保持了根系统良好的磷去除效果。

  • 标签: 白洋淀 芦苇湿地 磷吸附 平衡浓度 吸附容量
  • 简介:建立了以纳米二氧化钛(TiO2)作为吸附剂填充微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试Cu^2+,Cd^2+,Pb^2+和Ni^2+离子的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pH值、洗脱液浓度、样品流速、体积和外源干扰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8~10范围内待测离子可被TiO2定量吸附,2.0molL^-1HNO3可将吸附在微柱上的待测物完全洗脱,优化条件下本方法对溶液中Cu^2+,Cd^2+,Ph^2+和M^2+离子检出限分别为:0.02,0.01,0.01,0.02μ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7),富集系数50倍.对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GBW07310)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一致,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的优点,可满足河口水体与沉积物样品中痕量金属元素定量分析的要求.

  • 标签: 纳米二氧化钛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固相萃取 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