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建立一个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白术中的铬含量的方法,以微波消解为消解方式,以原子吸收石墨炉为检测方法,结果:铬检出限为 0.289µg/L,定量限为 0.963µg/L。铬在 0.289µg/L-20u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方程式为 y=0.01107X+0.00305,相关系数 0.99973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白术中的铬质量控制。

  • 标签: 铬,重金属,方法确认,质量安全
  • 简介:背景:精神分裂症主要是通过症候学的方法进行诊断,近年来通过神经影像技术与模式识别的结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进行鉴别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兴趣。目的:利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大脑前额叶多通道近红外光谱信号数据进行分类鉴别,验证其可行性。方法:使用言语流畅性测验作为激活任务,采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人的大脑前额叶的近红外光谱信号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计算各通道均值作为特征,计算接收者操作特征的曲线下方面积对通道特征进行分类性能排序,使用支持向量机按性能排序的特征组合做分类,然后用留一验证法计算分类性能指标,验证分类能力。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特征性能排序前8位的特征组合的准确度最高达到95.24%,并且这8个通道都位于右侧前额叶。推断右侧前额叶区域可能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脑区,因此根据结果可以推断出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与模式识别方法的结合可以成为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病患者的一种手段。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精神分裂症 近红外光谱 支持向量机 曲线下方面积
  • 简介:目的建立酱油中铅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的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应用GB/TS009.12—2003《食品中铅的测定》测定酱油中铅,计算实验标准差,同时对测试过程系统效应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从而评定其不确定度。结果6次重复测定酱油中铅含量为(0.35±0.03)mg/kg,k=2,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酱油中铅的不确定度为0.03mg/kg。结论该法过程直观,数理清晰,可在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原子吸收测定金属元素的不确定度评估中推广。

  • 标签: 不确定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化妆品中铬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硝酸—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结果在浓度0ng/ml~20ng/ml范围内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06μg。重复性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n=6),加标回收率在101.8%~108.3%之间。结论本方法简单易操作,重复性及回收率较好,适用于化妆品中铬的测定。

  • 标签: 微波消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化妆品
  • 简介:摘要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与单纯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系。目前临床上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很多,多以局部治疗为主。PK-3000A型妇科光谱治疗仪主要应用于各期宫颈糜烂。

  • 标签: PK-3000A型妇科光谱治疗仪 宫颈糜烂 红外线辐射的光热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scopy,FTIR)技术,探讨胃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FTIR谱图的差异,对胃镜样品行FTIR检测,明确三种病理状态的胃黏膜组织中蛋白质、磷脂和核酸等的变化与其FTIR谱图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FTIR技术和HE也染色,对45份胃癌和46份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手术样品进行研究,结合常规病理诊断结果,并与胃癌手术样品的FTIR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胃镜样品FTIR检测所获取的生物信息与胃手术样品的FTIR检测结果一致。

  • 标签: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胃黏膜组织
  • 简介:本文将根据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特点,来对其在药品的检测当中将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根据其实验的性质,比较近红外光谱分析和传统实验之间的优势,为药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 标签: 近红外光谱分析药品检测安全检测
  • 简介:摘要原子吸收光谱法已熟练运用在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检测,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优点,本文即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蔬菜样品,火焰原子光吸收光谱法测定蔬菜中的锌、铜,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蔬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现象,分析小白菜、番茄、胡萝卜、芹菜4种蔬菜的锌含量依次是90.312、54.425、76.665、71.425mg/kg,铜11.627、8.767、14.843、22.528mg/kg,铅0.1456、0.000、0.391、0.000mg/kg,镉0.6825、0.0615、0.6261、0.3256mg/kg;加标回收率在97.26%~100.31%。

  • 标签: 原子吸收光谱法 蔬菜 金属元素
  • 简介: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理生理变化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特异、可靠的实验室方法对其进行早期诊断.然而,随着人们对AD发病机理的研究及检测技术的发展,近年不断有相关的辅助诊断技术受到重视.如结构磁共振(sMRI)用于评估脑萎缩;功能磁共振(fMRI)用于检测脑血流及新陈代谢的减少;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用于评估大脑各区纤维连接程度以及脑脊液中Aβ1-42/1-40和tau蛋白及其过磷酸产物的检测.然而拉曼光谱因其可检测有机或无机混合物各成分的独特优势,使其在AD病理机制研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该技术对AD诊断的可行性及前景做一概述,以期有助于临床医师决策,并为研究者进一步探究梳理思路.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拉曼光谱技术 外周血 生化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由于近红外光的吸收峰、波长、波谷和吸光度的独特性质,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到鉴定药物性质、测定药物含量、药物检测及质控方面中去,根据测定药物成分、含量,区分药物真假,鉴别药物等方面的结果,判断其是否可以应用到这三方面中。结果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有着检测快速、过程方便简单、结果准确等优点,正确应用可以提高药物生产率促进医药发展。结论因为近红外吸收光谱的特性,其应用前景及其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血铅测定方法。方法:选择测定最佳条件,采用5%的4—甲基氢氧化铵做为一种新的稀释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铅。结果:本法的检出限为11pg,相对标准偏差为2.5%~4,4%,回收率为94%~99%。标准曲线在。0~100μg/L范围内线关系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好大量的日常样品检测,结果满意。

  • 标签: 全血铅 石墨炉子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目的:调查泡菜是否受到陶罐中铅污染。方法:采集企业食堂、小餐馆及家庭用陶罐和玻璃罐制作的泡菜,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泡菜中铅。结果:用陶罐制作的泡菜铅含量有27.5%超标,用玻璃罐制作的泡菜铅含量超标率为0%。结论:制作泡菜使用容器不当,有可能受到铅污染。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铅污染 泡菜 测定 企业食堂 铅含量
  • 简介:[目的]探讨橄榄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索氏提取法提取橄榄油,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甘油三酯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甘油三油酸酯标准液浓度在0.202~1.010mg/ml范围内与吸光值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48),橄榄中甘油三酯含量可达88.58%。[结论]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作为测定橄榄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快速方法,且该方法简便、重现好、结果准确。

  • 标签: 橄榄 紫外-可见光谱法 甘油三酯 含量测定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应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1日-2023年7月31日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480例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取采集一份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进行结石成分分析,并整理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检出率差异。结果:通过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整理发现:草酸钙结石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碳酸磷灰石,再次为尿酸类结石,构成比最低的结石类型为感染石;另外,全部480例尿路结石患者中有一种结石成分的患者134例(27.92%)、二种结石成分的患者205例(42.71%)、三种结石成分的患者141例(29.38%),最常见的混合性结石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通过比较不同性别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检出率差异发现:男性和女性尿路结石患者的碳酸磷灰石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女性尿路结石患者的碳酸磷灰石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应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的效果显著,该系统能够较为精确且快捷的分析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着促进作用,可进行推广。

  • 标签: 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 尿路结石 成分分析
  • 简介:摘 要:食品药品检测是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食品药品生产的一个核心环节,为了确保药品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可靠,重点加强对于相关技术手段的创新优化必不可少,其中近红外光谱分析就是比较关键的一个方式,具备较强应用价值。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光谱原理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并且探究了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药品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药品 检测 近红外光谱分析
  • 简介:【摘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形态(NIRS技术形态)是同时具备环保性特点、高效性特点、便捷性特点、无损性特点,以及准确性特点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形态,现阶段主要被广泛运用于指向中药制剂、化学药物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领域、制剂生产过程控制技术领域及药品监管技术领域等多样化的技术领域。文章将会围绕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化学药物快速质量控制中应用进展,展开简要综述分析。

  • 标签: 近红外光谱技术 化学药物 快速质量控制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所谓的细胞培养,就是将一些有机体的组织分离出来,分成不同的个体,或者是从体内分离出来的个体。自1885年由德国的罗克斯用生理盐水培育出鸡胚胎,至今已经有13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60年代后期,该技术达到了顶峰,在培养容器、培养基以及培养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由于其操作简便,周期短,成本低廉,因此,无论是在科学的研究还是在实际的生产中,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此,本文研讨三维荧光光谱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 标签: 三维荧光光谱 细胞培养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对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其中,收集的文献包括研究胃癌诊断的临床试验和基于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该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如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特征以及血管分布情况。此外,双层探测器光谱CT还能够通过对不同能量的光子进行分析,获得更多的组织成分信息,从而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性。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胃癌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数量较少、研究设计不一致等。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优化研究设计,以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胃癌 影像诊断